《一人之下》電視劇打破了「漫改毀原作」魔咒,但它應該做得更好

2023-08-05   隔夜說動漫

原標題:《一人之下》電視劇打破了「漫改毀原作」魔咒,但它應該做得更好

8月4日這一天,「一人之下」的話題衝上了微博熱搜,原因在於它的漫改電視劇開播了,而名字改為了《異人之下》。

「改名」是一個不多見的行為,但如果你們有一直追看《一人之下》漫畫的話,那應該知道「異人」二字對於漫畫作者米二的重要性。

據說漫畫早期就叫做《異人》,後來因為名字被搶先註冊的原因故不得不改成「一人之下」,所以如今改編影視劇後的改名也算是對老名字的一次致敬了。

值得一提的是,由烏爾善導演執導的電影版似乎也會沿用這個改名哦。

不過名字對觀眾來說或許不是太過重要的,作品的品質如何才是重中之重的問題。

首先我們得承認一個事情,那就是漫改作品大機率會淪為「翻車」、「毀原作」等等罵名的存在,即在大多數情況下不僅會惹怒原作粉絲,同時也會讓路人觀眾感到不適。究其原因在於,二次元有二次元的獨有風格,你要真將它照搬到三次元世界,那往往只能淪為四不像。

這個問題越是在故事設定越是偏離真實世界的二次元作品中,就越是有更大的「毀原作」風險,比如《巨人》《七龍珠》就是被吐槽多年的存在,而即將上映的《海賊王》真人版也已經讓不少漫迷捏上一把冷汗了。

相反故事設定如果和真實世界接近的話,那改編後的違和感就不會那麼強烈,甚至還會一舉成為佳作,如《棋魂》就是很好的代表了。

《一人之下》漫畫顯然屬於前者,即設定與真實世界存在比較大的差異,畢竟原作可是勾勒了一個異能滿天飛的世界,異人們不僅能夠隔空御物、控制屍體、釋放雷電、吸取靈魂...

甚至在這一系列看上去已經足夠強大的異能之上,還引入了被譽為八奇技的且能夠扭轉世界的神力。那你們覺得這部漫畫的真人化改編的翻車幾率會不大嗎?

事實上在如今的《異人之下》的影評區中已經有點「兩極分化」的意思,有人說這簡直就是一坨和毀原作,但也有人說真香和不錯。

至於我本人的評價目前更偏於後者,即目前的品質是可以的,也值得去看,但它也值得有更好的表現就是了。

首先它的值得在於「還原」。

目前《異人之下》共上線了4集內容,劇情基本涵蓋了從張懷義屍體被偷走,村長通知張楚嵐回村並遇上了假冒姐姐的馮寶寶,以及張楚嵐被柳妍妍坑騙並落入全性之手,再到哪都通公司的前來拯救,以及隨後張靈玉受天師之命前來邀約張楚嵐參加羅天大醮,還有馮寶寶幫助張楚嵐備戰等等過程...整個劇情發展是基本延續原作漫畫開頭的。

當然,這個「還原」可不只有故事走向的還原,還包括一些比較經典和有趣的設定和戲份,如馮寶寶的鐵鏟埋人、張楚嵐的禁制砂、張楚嵐和張靈玉的雷法對轟、乃至在上映前就一直被熱議且被不少漫迷認定為不可能出現的「月下遛鳥」都給忠實呈現了。

大抵來說《異人之下》會是一部對路人觀眾非常友好的漫改作品,它基本不存在只有原作黨才能心領神會的設定。哪怕你對《一人之下》一無所知,你都能從電視劇中體驗到相對一致的故事發展。

是的,只能說是「相對一致」,因為改編始終是改編,多多少少是會有不一樣的。

比如哪都通公司的科技水平,在電視劇中就被拔高至世界尖端的存在,甚至還具備著研究暗物質的科技能力,而該神秘的暗物質居然還被認定為與異人的出現有關...

目前該設定對劇情的發展是無傷大雅的,但就是不知道會不會成為後面「魔改」的伏筆呢?

還有一個無傷大雅的改編是「張楚嵐和父親的關係」,在漫畫中張楚嵐是有過那麼幾年時間和父親以及爺爺一同居住的,而到了電視劇則直接將父親給寫消失了,將他的身份徹底神秘化了。

當然,這對後續故事不會有多大影響就是了,因為漫畫中張楚嵐父親曾經現身過的事情,也基本沒有削弱該角色的神秘力就是了。

如上兩點都屬於暫時無傷大雅的改編,但在目前上線的劇集中也還存在著一些比較「晃眼」的改編點。

一個是呂良對張懷義記憶的竊取,在漫畫中呂良是竊取不了多少記憶的,畢竟那已經是死亡多年的屍體了。

但來到電視劇情況就有所改變了,在呂良和全性掌門的交談中我們看到的不是「只有竊取到這些」,而是「這得慢慢來,一輩子那麼長,誰知道張懷義什麼時候用過炁體源流...」。

意思就是說呂良應該已經從屍體中拿到張懷義一輩子的記憶咯?那這是不是代表著八奇技和甲申之亂的秘密已經無需更多的線索揭秘,只需要等待呂良查看完整的張懷義記憶就可以了?

而哪怕那部分記憶被後來出現的,素有三十六賊頭目之稱的無根生封印了,那是不是也代表著有關張楚嵐的家庭信息,以及張懷義晚年時期的所作所為(為何要隱居?為何不能回龍虎山?為何最後要引發那場大戰並和敵人同歸於盡?)都應該能夠得到曝光咯?這絕對是一個耐人尋味的伏筆呢,且看後面如何利用了。

再一個比較晃眼的改編是「王也」。

在漫畫中王也是要等到羅天大醮才出現的,對應動畫的故事已經是第二季了。

但在電視劇中他居然在第一集的最後就出現了,並且那時候的他居然還被一段有關張楚嵐的「內景」強行吸收進去,並目睹了張楚嵐在一列老舊的蒸汽火車中屠殺了整列車廂的可怕場面。同時因為這一幕內景,王也也確立了參加羅天大醮的決心。

在漫畫中王也確實參與了羅天大醮,也確實要去阻止張楚嵐對真相的窺探,但自始至終王也對張楚嵐的認識也只停留在「對世界的影響很大」這一點上,是沒有如此明確的「殺氣」的。

因此也不知道這股明確的殺氣是否會將王也從漫畫中「給予張楚嵐選擇」的立場,徹底變成「敵對」呢?

同時比較有意思的一點是,電視劇居然將漫畫在幾百集後才講到的「王也習得風后奇門的過程」,直接拉到劇情的最前面來講了,然後《異人之下》前四集內容也就分裂成兩條故事線。

一條是原作的正統線,講述張楚嵐從默默無名逐漸成為全社會覬覦的對象,並逐步走向羅天大醮的劇情線;另一條則是王也通過內景認識張楚嵐,並在意外之下修煉到風后奇門的劇情線。目前這兩條故事線仍未有交集的地方,估計還是要等到羅天大醮才有碰面機會了。

所以大機率來說,將王也提前曝光的手法也是不會對原作主線造成「魔改」影響的。這是一種可接受的改編,同時也是可被理解的,畢竟王也的角色人氣可是相當了不起的存在,他的提前曝光可是能起到不錯的吸粉效果呢。至於是不是真沒影響,我們還得等待後續劇集的上線了。

好了,如上便是對《異人之下》電視劇的一些「不變」與「變」的介紹,而在此之外,對於一部漫改真人劇來說,永遠都不可迴避一個事情:選角。

真人化的選角永遠永遠都是一件鬧心事,因為二次元的審美和三次元審美是基本不存在調和可能性的,如在二次元世界中怎麼看就怎麼順眼怎麼魅惑的「粉毛」,到了三次元就會變得很假很礙眼,那就更不要說其它更加非主流的髮型和配色了。

所以那位在原作漫畫中享有御姐女神之稱的「夏禾」,來到電視劇就淪為了一位喜歡戴粉毛假髮的「靚妹」。

而王影璐飾演的馮寶寶有社會的味道了,也還原了寶兒姐的那種臉癱了,但真人作品始終不像動漫那般能夠隨意切換成Q版的表情,用以表現寶兒姐逗比的另一面吧?

王也這個角色,感覺好像有點太乾淨了?是黑眼圈不夠濃烈的原因嗎?總感覺少了點隨性和散漫?原作中王也的形象設計是一大看點呢,不是為了隨性而隨性,而是通過隨性的外在形象來反襯出內在的大義行動力,能給漫迷傳遞一種不拘小節的那個意思。當然,好不好還得繼續追下去才能知道的。

至於彭昱暢飾演的張楚嵐有一定的油滑和不要臉,但我總感覺彭彭的形象太過陽光,也好像不太夠睿智吧?有點難以駕馭張楚嵐在後面出現的城府極深的另一面吧?

注意了,我對張楚嵐人設的顧慮可不是什麼多慮,因為就在電視劇的第四集中就出現了一個感覺有點兒「人設失誤」的編排。

那時候的馮寶寶為了幫助張楚嵐破除禁制砂,故安排了一群美女來助力,然而張楚嵐卻惱羞成怒,他認為這是馮寶寶對自己人品的侮辱,再然後便一怒而去了。

漫畫中也有類似的「一怒而去」的安排,但那時候的張楚嵐是真覺得「叫小姐姐」的行為侮辱了自己嗎?他可是「不要X蓮」啊,真可能會嫌棄漂亮的小姐姐嗎?

反正有不少漫迷(包括我)都覺得那是因為馮寶寶挑選的小姐姐太過「飢不擇食」導致的---這確實是一種侮辱,但不是純正義底色的侮辱感(即張楚嵐覺得自己被當做是骯髒之人了),而更應該是帶點破罐子破摔的侮辱感(即張楚嵐認為你這欺負誰呢?雖然我是好色,我是下三濫,但我不至於接受這種貨色吧?)。這場戲的目的其實也是為了營造喜劇效果的。

同時因為這個「飢不擇食」和「破罐子破摔」,所以當張楚嵐在下一刻遇上風莎燕這位大美女的時候才會又一次春心蕩漾啊。

所以在我看來電視編劇在這場戲裡是有所失誤的,而這個失誤究竟是一個小意外?還是真拿捏不住張楚嵐的複雜呢?我們只能繼續拭目以待了。

最後的最後,關於這部漫改電視劇還有個事情需要說一說:打鬥。

《一人之下》為什麼能夠成為國漫頂流?除了扣人心弦的懸念設計、濃厚的道教文化、極為接地氣的人物和對白設定、以及能讓人共情的人物情感之外,一定少不了那足夠堪稱為國漫領域數一數二的戰鬥分鏡。

無論是1V1的對決,還是群起攻之。也無論是純體術的搏鬥,還是異能滿天飛的放煙花...米二都總能用流暢且極具張力的分鏡畫面給絕妙的呈現出來。

注意了,這種妙可不是我們國漫迷黃婆賣瓜式的自吹自擂,而是連隔壁島國最具盛名的出版社集英社的高層都曾豎起過大拇指的存在呢。那你們說電視劇改編可能或缺對這一核心亮點的還原嗎?

但可惜的是,截至目前四集內容我們是真看不到高水平的打鬥戲,哪怕是張楚嵐和張靈玉全開雷法的對決,那也只是特效亮眼而已,完全沒有漫畫的表現力呢。

所以總的來說,本次的《異人之下》電視劇是值得看的,也完全說不上毀原作那個意思,但它還有很大的提高空間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