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置房產,「價值」何在?

2023-08-18     簡z設計

原標題:空置房產,「價值」何在?

按照經濟學的一般理論,某件商品供不應求,價格將持續上漲,反之將下跌。假設這種理論尚未失效,且適用於目前的樓市,那我們不妨先來看幾個近期的權威數據:

(1)經濟學家圈新經濟大會上賀鏗教授表示「房價太高就是泡沫,泡沫有多大?可能不下於30%,我是根據房價收入比計算出來的,在12以上。這麼大的泡沫總有一天要破。」

(2)易居房地產研究院發布的報告顯示,2022年,全國商品住宅房價收入比為9.2,相比2019年的8.7小幅上升。

(3)中國人民銀行調查統計司城鎮居民家庭資產負債調查課題組在《中國金融》發布調查報告,公布包括住房擁有率、居民負債率在內的多項指標。調查顯示,2022年城鎮居民家庭住房擁有率達到96%,有41.5%的家庭擁有2套或更多住房。

關於房價和收入比,這個比值的概念房斯基研究了一下,太過模糊:以房產總價中值/家庭收入中值,通過這個比值大略判斷一個家庭需要多久才能買得起一套房子。房斯基隨便百度了一下,以上海為例,各種結算結果都有,比如2006年比值為15.55,而又有結論表示2003-2006年該比值約為9……結合近期比較權威的數據,這個比值因為本身定義的模糊導致統計口徑不同,數據結果我們定向的參考就好。

根據上文的三條訊息,我們能得出什麼結論?第一房子貴,好多年不吃不喝才買得起;第二我們的平均收入漲幅沒趕上平均房價漲幅;第三城鎮居民真不缺房,甚至房多得住不過來。將以上三條概括一下,好像多少有點「買不起的越來越買不起,而買得起越曾經以及現在卻買越起勁」這個意思。

回到上文的假設:房子漲價是因為供不應求。這明顯和第三條結論衝突,對於這一點賀鏗教授也說過「現在的房子夠三十億人住」。大概普適的經濟學規律失效了?也不一定,如果分配不平衡、持有人「囤積居奇」呢?極端一點,鑽石為什麼被稱為上世紀最大的騙局似乎也是如此「並不稀缺的東西被少部分人把持定價權」。對於炒房客而言,不賣不虧可是至理名言。而買了房的誰希望自己的房子會降價呢?有些樓盤不是不想降價促銷,只是售樓處的姐姐妹妹們不抗揍。從你買房的那刻起,「不能降、不想降、害怕降」。

不住也不賣,因為空置房產的價值就是增值。房屋空置率通過用電量統計並不難,房斯基沒有找到近兩年的權威數據,但通過15年、17年數據以及近兩年的人口走勢推斷,20%應該是有的。房子的最大價值無疑是居住,而空置的房產似乎也有它自己的使命。普通房主既不希望將新房租給其他人,看不上些許租金還是其次,畢竟買得起不代表買得容易,「自己的新房我都沒住哪能便宜了別人」,而且回望10年,「漲字當先、跑贏通脹、買就是賺」如同金科玉律。除此之外,空置房對於炒房客而言更不用說,賺錢工具罷了。結果,兩波本該利益衝突的人一拍即合,如同笑話一般。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d2ed82ef107d3d4630b290a68a6dbe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