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多,這個北師大女研究生就幫「倒數第一」貧困村逆襲成第一

2019-12-04     今日女報

代香順:「倒數第一」逆襲記

文:今日女報/鳳網記者 歐陽婷 供圖:受訪者

人物簡介

代香順:

34歲,北京師範大學研究生畢業,先後在長沙寧鄉市愛國衛生運動委員辦公室和文化旅遊廣電體育局擔任辦公室主任,現為寧鄉市金洲鎮龍橋村黨總支第一書記、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她剛到龍橋村扶貧時,該村精準扶貧成績排名全鎮倒數第一,如今一躍而上,成為第一名。代香順也在2018年被評為寧鄉市「最美扶貧人」。


「代書記是個好人,心地善良又熱心,我們想送她一把小菜都不答應!」11月23日,68歲的龍橋村村民李忠明告訴今日女報/鳳網記者,代書記不僅幫著他把扎的掃帚找到了買家,還趁著走訪的時候,替他當起了貨運司機。

2018年3月,代香順剛到龍橋村時,該村精準扶貧成績排名全鎮倒數第一,如今排名順數第一。那麼,她有什麼好辦法呢?

就業扶貧,貧困夫婦年賺近10萬

「剛來的時候差不多都要哭了。」12月1日,回想起剛到龍橋村的情景,代香順告訴今日女報/鳳網記者,當時,龍橋村的精準扶貧成績排名全鎮倒數第一,而且群眾對扶貧工作的滿意度也十分低。

「我要想辦法打好這場『牌』。」2018年3月26日,代香順正式到龍橋村開始為期三年的駐村精準扶貧工作。「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一到村裡,代香順就開始走村入戶摸底,而越走訪,越覺得自己責任重大。

到村民周潤根家時,周潤根和丈夫羅雙齊正坐在家裡,相對無言、滿面愁容。聽說代香順是來幫忙扶貧的,周潤根迫不及待將她迎進屋,傾訴自家的困難。

原來,羅雙齊在一場車禍後,身體一直不好,不能幹重活,還要長期服藥;周潤根患有糖尿病和高血壓,同樣需要服藥;家中有73歲的婆婆需要贍養,還有兩個分別讀高中和大學的孩子,「兩個孩子半年的學雜費就需要近兩萬元」。

年近半百的羅雙齊和周潤根兩人只好拖著病體務農和打零工賺錢,但因為錢不夠用,他們不得不經常停藥。代香順來時,他們正為這一年怎麼賺錢而發愁。

隨著走訪的深入,代香順發現,周潤根家的情況在龍橋村並不是個例。怎麼幫到他們呢?代香順想到了龍橋村附近的寧鄉市高新園區和經濟開發區。

不如,在村裡開辦一個「扶貧車間」!

「剛開始,很多企業都不願意,怕有壓力。」代香順告訴記者,為了說服湖南華力通線纜股份有限公司的負責人,她多次上門拜訪,還將鎮上的人大代表請到企業「遊說」。最終,2019年5月,「華力通就業扶貧車間」正式在龍橋村掛牌。

周潤根等5人在代香順的推薦下,和車間確定了用工關係。而羅雙齊則在代香順的幫助下,去了另外一家公司上班。「我現在一個月有2500元的基本工資,我丈夫有三四千元一個月。」周潤根說,通過就業,他們夫妻一年可以賺近十萬元。

代香順(中)走訪貧困戶

創業扶貧,為貧困戶找到銷售渠道

走訪過程中,代香順發現,不少家庭都有兩位或一位老人留守在家,靠務農為生,其中有28戶是貧困戶。

如何讓他們也脫貧呢?

代香順決定利用當地土地資源,引入農村合作社。其中,優享蔬菜專業種植合作社為貧困戶提供了兩種選擇:想上班但又不能「朝九晚五」的,可以按工作小時計算工資,「一年下來,可以賺4000元」;想在家裡種植的,合作社可以提供優質水稻種子和化肥等。此外,合作社還可以為貧困戶提供土雞苗進行養殖。

「今年的收成不錯,每畝水稻產量都超過了1000斤。」68歲的村民李忠明看到代香順來串門,迫不及待地告訴她,自從用了合作社發放的優質稻種,每畝產量增加了一二百斤。去年,他家光是大米就有一萬多元的收入,還不包括領養的15隻土雞,「土雞能賣到40元一斤」。

如今,優享合作社和29戶村民達成了協議,到了年底,還會收購貧困戶們的產品,幫忙銷售。

「代書記,我家裡這些紅薯粉絲,你能幫我賣出去嗎?」閒暇時,李忠明和其他村民一樣,喜歡在家中手工製作農副產品,但苦於沒有銷路,這些東西都堆積在家裡。2018年12月的一次村民代表大會後,代香順被這些村民團團圍住,希望她能夠為自家的農副產品找一個買家。

經過摸底,代香順發現,除了紅薯粉絲、米酒等吃食,還有掃帚等日用品。

聯手周邊3個村子在寧鄉市中心開展集中銷售活動

「剛開始,我在朋友圈中幫助他們銷售。」但代香順隨後意識到,這不是長久之計。於是,她聯手周邊3個村子在寧鄉市中心開展集中銷售活動,同時找到當地的金洲商會和一些對口商家,幫貧困戶與他們達成長期合作。

「代書記給我介紹了一家環衛公司,我前幾天已經給他們送去了200把掃帚,每把15元。」李忠明樂呵呵地告訴記者,「今年可以過一個好年了!」

教育扶貧,幫村裡建起新學校

「今年9月,村裡的孩子們都到新建的望龍小學報名入學了。」回想起開學時孩子們的笑臉,代香順開心地告訴今日女報/鳳網記者。而在一年前,她在村裡走訪時,幾乎每一戶有學齡孩童的家長都會問她同一個問題:「代書記,我們村裡什麼時候會有自己的小學?」

原來,龍橋村一直沒有自己的學校,村裡的孩子們需要到別村,甚至臨近的望城區去上學,「孩子上學的路程變長了,家長也擔心孩子在路上的安全」。

了解到這一情況後,代香順帶領扶貧工作隊和村支兩委進行了溝通,並一起向上級部門反映,經過不懈努力,2018年年底,小學正式動工。

「開學那天,學校門口可熱鬧了!」代香順說,有家長特地到了村委會,表達自己的喜悅和感謝之情,而到「明年9月,村裡的幼兒園也可以接收新生了」。

解決了沒有地方上學的問題,代香順又開始解決「沒有錢上學」的問題。

代香順還邀請愛心企業負責人到貧困戶家中走訪,不久後,愛心企業就設立了專門的教育扶貧資金,由村支兩委和扶貧工作隊牽頭,在村子裡篩選最困難的家庭進行幫扶,「目前,村裡一共有10戶家庭的14名孩子受益」。

而讓付香順覺得欣慰的是,一名上大學的孩子在接受資助後,開始利用寒暑假在家裡義務為村裡的孩子們補課。

經過代香順和扶貧工作隊近兩年的努力,龍橋村的精準扶貧工作連連「超車」,位列金洲鎮11個村(社區)中的第一位,群眾滿意度也不斷上升。「現在,我已經和他們成為了朋友,遇到問題,他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我。」代香順開心地說。

小編:喜之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d0aU0m4BMH2_cNUgXHx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