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研標準法規首席專家黃文秀:向世界輸出中國方案

2024-10-24   南方都市報

中國電器科學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國電研」)標準法規首席專家黃文秀養成了一個習慣——「白天干國內的活,晚上干國際的活」。

為了給「中國製造」爭取更多的話語權,與全球各國標準專家召開線上會議是黃文秀的工作日常。「為了方便不同時區的專家能夠在同一時段參會,我通常會把會議安排在北京時間晚上八九點鐘開始。」黃文秀說。

30年來黃文秀孜孜不倦地耕耘在我國家用電器標準化工作戰線,先後牽頭制修訂各類技術標準70多項,包括國際標準11項,填補了國際標準的空白。2022年度,黃文秀榮獲IEC國際標準化領域最高技術管理獎——托馬斯·愛迪生獎,成為我國第四位獲此殊榮的標準化專家。

牽頭制修訂20項國際標準

將「中國方案」轉化為國際標準

黃文秀自1995年起從事家用電器標準化工作,從提出第一份國際提案,到擔任國際電工委員會小家電的性能分委會(IEC/SC 59L)主席(這是中國家電行業首次獲得IEC/TC/SC主席席位),她一路見證了中國融入IEC國際標準化發展的歷程。

國際電工委員會(IEC)1906年正式成立於英國倫敦,總部設在瑞士日內瓦,是世界最具權威的三大國際標準化和合格評定組織之一,IEC負責制定的電工電子及相關領域的國際標準和合格評定程序在便利國際貿易和推動產業發展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我們是在80年代,特別是加入世貿組織後才奮力追趕的。」黃文秀說,歐美國家的標準化工作比我國先走了幾十年的時間。在標準化領域摸爬滾打多年後,黃文秀已經建立起自己的一套方法論,如果要讓中國提案能在國際上立項,關鍵之處在於說服各個國家理解並認同你的技術方案。「面對質疑不要硬碰硬,努力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才是關鍵。」

中國電研的大力支持讓黃文秀堅定了向前走下去的決心。目前,中國電研以3000餘項科技成果及產業鏈上下遊資源為基礎,面向智能家電及電器附件產業開展標準研製,堅持立足廣東省,為企業提供標準化一站式服務,推動科技成果研製為技術標準300餘項。黃文秀把撬動IEC國際資源與充分利用公司資源相結合,國際標準化工作成效顯著。目前,中國電研承擔了兩個IEC/PC/SC秘書處 (我國共承擔IEC秘書處14個),1個IEC/SC主席,擔任12個IEC/WG等工作組召集人,大力開展電工電器領域國際標準制定,累計牽頭制修訂20項國際標準,提出30多項國際提案,把中國創新技術寫入國際標準,填補國際空白。

2023年由中國提出的《醫用低溫存儲設備——名詞和術語》和《醫用低溫冷藏冷凍箱——性能要求和試驗方法》兩項IEC新標準項目建議獲批立項。黃文秀介紹,近年來用於存儲醫療試劑、藥劑、疫苗等生物樣品的醫用低溫存儲設備全球需求量不斷提高,藥劑、疫苗等冷藏冷凍運輸和儲存已成為保障衛生健康(特別是抗擊疫情)的重要環節。儘管我國生物醫療低溫存儲設備的生產起步較晚,長期依賴進口,但自2000年起,海爾生物、中科美菱、澳柯瑪生物等國內企業先後實現核心技術突破,逐步替代進口,我國生物醫療低溫存儲設備產業實現快速發展。

中國電研在對該類設備進行質量安全評價時發現,沒有國際標準可用,進一步查詢發現醫用低溫存儲設備在ISO和IEC都是空白領域,沒有專門的技術機構。當時中國電研工作團隊意識這是一個國際空白點,於是立即開展研究、編制背景材料,制定提案策略,於2022年初向IEC提出設立醫用低溫存儲設備新項目委員會的提案。通過與各國標準化機構協調磋商爭取,終於在IEC國家投票環節獲得足夠的支持票,獲批成立醫用低溫存儲設備項目委員會(IEC/PC 130),由中國承擔秘書處,黃文秀擔任秘書。IEC/PC 130的成立,有利於我國牽頭制定醫用冷凍冷藏設備國際標準,促進我國產品走出去。顏值經濟新「藍海」

牽頭研製新標準

讓優勢產品「走出去」

長期以來,黃文秀立足家用電器標準化領域,特別是小家電方面,深耕個人護理及美容器具行業,逐步建立並完善了個人護理器具標準體系,全面促進了產業技術創新和市場發展,使個護器具產業成為新的「藍海」。

2018年5月,黃文秀正式成為國際電工委員會小家電性能分技術委員會(IEC/SC 59L)主席,這是中國家電行業首次獲得IEC/TC/SC主席席位,標誌著我國在小家電國際標準化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是我國增強國際標準影響力的重要里程碑。

「我國是電子電器的生產大國和出口大國,標準國際化直接影響到我國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推廣和拓展。」黃文秀說。

隨著顏值經濟的發展,全球家用皮膚美容護理器具行業快速增長,但是由於缺少統一的安全標準,產品安全難以保證,產品漏電、觸電、消費者被燙傷的案例時有發生。為解決行業無序發展的困境,滿足家用皮膚美容護理器具的市場發展需求,黃文秀率隊開展國際標準研究,牽頭研製了全球首個皮膚美容護理器具國際標準IEC 60335-2-115:2021《家用和類似用途器具的安全 第2-115部分:皮膚美容護理器具的特殊要求》。該標準的發布,既保障了消費者安全,又極大促進了相關產品的全球貿易,推動我國優勢產品「走出去」。

【人物名片】

黃文秀

中國電器科學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標準法規首席專家

中國電研的大力支持讓黃文秀堅定了向前走下去的決心。目前,中國電研以3000餘項科技成果及產業鏈上下遊資源為基礎,面向智能家電及電器附件產業開展標準研製,堅持立足廣東省,為企業提供標準化一站式服務,推動科技成果研製為技術標準300餘項。

黃文秀30年來孜孜不倦耕耘在我國家用電器標準化工作戰線,先後主導制修訂各類技術標準70多項,其中國際標準11項,填補國際空白。黃文秀稱,「現在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正在向國際標準化組織提交更多中國方案、貢獻更多中國智慧。」

2022年度,黃文秀榮獲IEC國際標準化領域最高技術管理獎——托馬斯·愛迪生獎,成為我國第四位獲此殊榮的標準化專家。

奮鬥者說

南都:您對當前中國家電出口有什麼意見和建議?

黃文秀:中國家電必須要走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這是一個新的發展趨勢。在傳統的性能、安全方面,我們跟國際上沒有什麼差距了,但是如果要彎道超車的話,我們要加強研究,希望更多輸出這類標準,提升中國家電產業的國際影響力。

南都:您希望今後中國標準化工作環境有什麼樣的變化?

黃文秀:希望更多的相關方參與標準化工作。因為標準化確實需要人力、財力、物力和技術的積累。任何一項標準都是與技術創新、研究驗證相結合的,它是很費錢很需要投入的一項工作,所以特別需要更多企業的參與。標準化是一項公益性事業,雖然對於企業而言,它本身不直接帶來收益,但如果你定出來的標準為整個行業整個社會使用,長期來看會對企業發展具有重要促進作用。

此外,我也希望更多懂技術、外語好、善協調的復合型青年人才參與到標準化工作中,沉下心來花一些時間積累,真真正正的能夠在國際標準化方面有所建樹。

采寫:南都·灣財社記者 孔學劭

受訪者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