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疫情時代,什麼樣的社區商業才能抗住考驗?

2022-08-01     睿途旅創

原標題:後疫情時代,什麼樣的社區商業才能抗住考驗?

隨著近期疫情反撲來勢洶洶,朋友圈常被「搶購」「囤貨」「斷糧」等字眼瘋狂刷屏,食物焦慮成為常態。一片哀嚎聲中,家門口的社區超市、菜市場成為步步受限的人們企圖抓住的「救命稻草」。

伴隨著居民對社交性、體驗感和生活化的要求提高,「小而美」、「小而精」的社區商業越來越受到青睞。在這次的疫情陰影下,社區商業更是以超強的抗壓能力和應變能力脫穎而出,社區商業的發展勢在必行。

據2021年度《中國實體商業客流桔皮書》數據顯示,在全國36座重點城市的所有商圈樣本中,2021年同比2019年客流恢復的增幅前100的商圈中,就有41%為社區型商業。究其原因為社區商業對「家門口」的消費者基礎生活消費需求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如果說大型購物中心是城市商業的主動脈,那麼社區商業則像一根根毛細血管遍布各處。相比而言,城市型商業輻射的消費者範圍較廣泛,形態也較為多樣;而社區商業商圈範圍小、針對性較強,一站式家庭生活中心、街區式購物中心等是較為常見的社區商業形態。社區商業緣何成為商業地產布局的重點,後續該如何健康發展?看看這些國外案例是怎麼做的。

日本南町田 Grandberry Park

2019年末,在日本首都城市圈內東京郊外町田市南部,創立了一個名為南町田Grandberry Park的社區商業項目。該項目是日本最新站城一體TOD城市綜合開發改造項目,位於東急田園都市線沿線站點南町田站上,結合舊車站的改造進行車站+商業+公園一體化綜合開發,通過用商業和自然圍合車站,首創性地打造了「站前田園商業綜合體替代傳統的站前廣場」的新模式。

項目位於距東京市中心30分鐘車程,場地涵蓋東急田園都市線南町田車站、商業園區、及毗鄰的鶴間公園,得天獨厚的區位條件成為了南町田市創建「全新都市生活」的基礎。項目功能集零售商業、停車設施、社區活動、社交場所為一體,為遊客及周邊居民提供全新概念的社區友好型都市生活中心。

車站出口處的大階梯自然將乘客引入商業區域,營造了濃郁的商業氛圍。配置的各式綠植和流水景觀,讓乘客從車站下車後就能感受到大自然的氣息,給予身心放鬆。

在中央商業園區的零售店鋪之間,穿插有「劇院廣場」「綠洲廣場」等七個開放式廣場,定期策劃舉辦各類商業活動,吸引大量人氣。並設置露天噴泉水景,座椅等休憩設施。

通過階梯狀綠地結合垂直交通的手法增加了空間的趣味性並緩解了人工地面和一層地面的銜接。使訪客在整個購物環境中都能獲得親近自然環境的體驗。

因項目主要面向家庭客群,因此打造有溫馨實用的親子空間、兒童洗手間、兒童更衣室、母嬰室、充足的休息等候區等,充分考慮育兒家庭的需求,提供健康安全的育兒環境。

原本坐落在港區六本木的史努比博物館(Snoopy Museum)也被該項目引入,史努比作為項目吉祥物在車站、公園、商場隨處可見。同時增設史努比特色餐廳,商店和工作坊,讓消費者倍感親切。

改造開業後的Grandberry Park占地面積8.3萬平方米,商業面積5.3萬平方米,店鋪數241家,東急南町田Grandberry Park站商業大幅增加了美食店鋪的占比,創造了以「食」和「游」為主題的車站直接商業休閒空間。

南町田GrandberryPark項目將車站、商業與公園一體化,形成了便捷、開放、舒適的空間,實現更加宜居安全的環境,建立起與社區高度的粘性,商業設施的附加價值也得以提高,從而吸引更多的消費者與遊客前來。

新加坡淡濱尼天地

淡賓尼(Tampines)位於新加坡東部,原本只是一個遠離市區的小村莊,隨著新加坡城市用地的不斷緊缺,淡濱尼的開發也成了新加坡城市建設中非常重要的一環。

淡濱尼天地位於淡濱尼新鎮中心的地鐵站附近,是一個集購物、運動、娛樂為一體的社區活動中心,周邊方便快捷的公共運輸系統讓它成為很多新加坡人休閒購物鍛鍊健身的主要去處。

整個建築設計得非常特別,又具有實用性。中心內有適合各種年齡段的活動設施:包括露天電影院、足球場、游泳池、圖書館、KTV、生態花園、兒童遊樂場等。

淡濱尼天地的主體是一座能夠容納5000名觀眾的小型足球場,能夠承擔各級別的足球賽事。二樓擁有一座室內綜合體育館,可以根據需求開展籃球、排球、手球以及曲棍球等比賽;二樓還有一座容納400人的藝術劇場,經常演出一些熱門劇目,舉行各類展覽。三樓是新加坡最大的室內羽毛球館,一共有20個羽毛球場地,2019年新加坡羽毛球超級聯賽就在這裡舉行。

淡濱尼天地五樓設有一條圍繞整個中心的環形塑膠跑道,在跑步的過程中能夠俯瞰整個球場和周邊街景。頂樓還有一座露天游泳池,以及配套的兒童樂園和按摩水池,適合周末的親子休閒活動。淡濱尼天地的很多設計元素都是圍繞體育設施來建造,充分體現了新加坡這座城市對於體育的重視和熱衷。

除了大量的體育設施,淡濱尼天地配套的商業設施也非常齊全。球場周邊是一座24小時營業的小吃美食街,新加坡人的語言習慣里稱之為小販中心。美食街一共設有40個攤位,800個座位,能夠提供價格相對低廉的餐食。配套商場擁有600多個來自世界各地的品牌專賣店。

為了給附近居民提供便民服務,還設置了新加坡首個24小時一站式公共服務中心,共有六家政府部門和機構的服務處,包括人民協會、東北社區理事會、建屋發展局、勞動力發展局、社會及家庭發展部和新加坡體育理事會。它提供24小時電子服務櫃檯,方便居民在政府機構上班時間以外獲得服務。

新加坡高度集約綜合的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模式,本質上是由其人多地少的國情決定的,但對我國相關城市舊城區的改造項目存在借鑑作用,很多老城區的城市公共服務設施不完善,城區建築擁擠,可利用空間狹小。新加坡的集約綜合利用方式,無疑提供了一種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

曼谷Kurve 7社區購物中心

Kurve 7是位於曼谷密集住宅區內的社區購物中心,Stu/D/O事務所運用一系列柔和的曲線策略進行定義、設計、引導和連接,實現創建一個新社區商業空間的目標,而不是創建大型封閉式社區購物中心。

這個社區商業空間通過一系列露天花園和公共空間連到一起。由於區域限制,建築體量被劃分成九個分開的體塊,其中的每個商業區面積不超過300平方米。

小型商業街區組成一前一後兩個縱向體塊,在走廊空間形成一個蜿蜒的漫步道,延伸了長廊空間並提供了新的景觀。為了在視覺上將分開的建築體聯繫起來,設計師使用連續曲線屋頂來連接建築群。露石混凝土屋頂的中心被豎直升高1.5米,產生了傾斜的屋頂輪廓線,界定了主要入口。

入口地面以類似方式升高來創造了一個緩坡,將最遠端的邊界連接到中心。這三條曲線連同入口處曲面一起界定了主要通道,創造了私密的空間,作為面向大眾的露天劇場和公共花園。

Kreetha7主要業態為咖啡廳、酒吧、餐廳、零售店之類的服務型商業,加之建築的開放性形態使其成為社區居民青睞的社交與休閒場所。

材料的處理旨在強調項目的每個建築元素。連續曲線屋頂面用露石混凝土建造,同時地面用木板和綠色植物來界定。數值牆壁用粗糙的暗色紋理混凝土來處理,同時彎曲的正立面使用地板到天花板的玻璃和金屬框架。原有樹木保存完好,被露台包圍,界定了項目的主要餐飲區。

後疫情時代社區商業該如何進階?

圍繞消費便利,社區商業更要挖掘好的業態

與大型購物中心不同,社區商業的流量更加固定和精準,它更專注於服務周邊幾公里範圍內的存量市場,這就要求社區商業的業態更加多元,其中除了日常生活所需的基本業態外,親子娛樂、社交約會、健康養生、文創書店等非剛需性的消費類型,也成為吸引社區居民消費的一大亮點,尤其在社區商業的便利屬性下,這類有特色的消費業態為社區商業帶來了更多發展優勢。

精準定位,打造社區商業新生態

社區商業如何精準定位仍是行業關心的重難點,其中在對社區商業進行定位規劃前要梳理項目的核心訴求,根據訴求展開針對性的定位規劃建議。對於社區商業整體調性的把控關鍵在於運營方的管控能力,前期招商進駐階段,運營方需要具備對品牌的精準判斷和指引,提升商業的生命力。

而更進一步的社區商業生態搭建和升級,需要在充分了解消費者的前提下推進數字化運營,運用會員體制和大數據系統做好對消費客群的維護和積累,將顧客的消費生活需求及場景不斷具象化,從而優化社區商業的形態和模式。

加強線上與線下的融合,強化社區理念和服務意識

網際網路時代背景下,電商對零售的衝擊不可小覷,這就要求社區商業加強線上與線下的融合,強化體驗優勢和電商的相互融合,藉助小程序、APP、視頻直播等載體對接社區門店,搭建穩定的供應鏈和物流服務體系,多維度拓寬顧客的消費體驗。

同時,要強化社區理念和服務意識,更加重視商品品質和服務質量,為社區居民提供便利的同時也帶來了更多人性化的服務,這也是社區商業差異化突圍的關鍵點。

文章素材來源:和橋機構、壹體體育、別有書房 、DJD design,由睿途旅創整理編輯,轉載請註明出處

圖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d03d3ae21d39effd0e713afcba003d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