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的價值投資都是騙人的?恐怕你對價值投資有誤解吧!深度好文

2019-07-29   A股老探長

導讀:最簡單的炒股法寶:

你不需要有很高的智商,你用不著同時下三盤西洋棋,或者同時打二副橋牌,你需要一種性情,無論是群居還是獨處,你都能夠做到從容自若。你用不著懂得貝塔值、有效市場理論、現代組合理論、期權定價理論和市場形成理論,實際上,對這些一無所知反而更好,當然,這是商學院的觀點,因為他們的金融課程就講授這些內容,可是,在我們看來,學習投資的學生,只要掌握兩門課程就足夠了,一是怎麼給企業估價,二是怎麼看待價格。」

「很早以前,當我明白擁有某種性情,可以使人成功時,我就努力強化這一性情,對金融業來說,性情的重要性遠遠超過智商,做這一行,你不需要是個天才,但確實需要具備合適的性情。」

看完上面這段話,你是怎麼想的呢?是不是想說怎麼可能呢,投資怎麼會像說的那麼簡單,這個領域可是一賺二平七虧啊,不懂專業知識怎麼能投資賺錢,忽悠誰呢?且慢,讓我告訴你,上面第一段話是巴菲特先生的話,第二段話是他的搭檔查理芒格先生的話。我們就用上面兩段話,引申出今天的話題和觀點。


以下幾種現象是否發生在你身上呢?

1、沉迷於股票每日漲跌。不能忍受每天不看盤,哪怕是和朋友聚會聊天、開會、開車等紅燈、去洗手間等都要時不時拿出手機看看股票走勢,恨不得一天24小時和周六周日都是交易時間。

2、無法忍受一時虧損。股票上漲時得意忘形,股票下跌時百爪撓心,股票的漲跌甚至影響到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3、想在股市賺快錢。老是想著在股市一夜暴富,虧了想迅速回本,賺了嫌賺的不夠,心態急切。

4、特別關心別人投資的股票。一旦別人有所失誤,就大加批評,別人股票大漲就獨自嘆息或有追漲的衝動。

5、難以容忍其他投資者的不同觀點。投資想法不同時,就惡語相向。這點我體會深刻,你若在論壇或平台上發布的觀點與其個人判斷或第二天走勢稍有不同,就會得到奚落和嘲諷,根本不能用更大一點的視野(哪怕是往後看三天)看問題。

6、試圖解釋市場每一個偶然波動。試圖將投資結果不佳歸咎於「天災」。比如央行貨幣政策亂來,政客不懂經濟學,救市措施不當等。

7、不斷收集新數據支持自己的某個投資觀點。對不能支持自己觀點的數據,置之不理。

8、不斷把自己和各種指標比較。比較自己是否跑贏了某某指數,是否跑贏了某某基金。

9、缺乏獨立思考。不好好做功課,聽信「所謂」專家的小道消息,盲目的相大V。分不清電視節目和真正投資觀點間的差別。

以上幾種現象是否似曾相識?或者,是否正在發生在你的身上呢?若以上幾種情況你已經具備了其中的幾條,對不起,我可以給你肯定的答案,就此告別股市吧,你是無法長期立足於這個市場的,也可能趕上運氣好,遇到了幾年不遇的大牛市賺了一筆,但大機率的會在隨後的調整中將利潤回吐掉甚至虧損。因為這些做法,會讓你陷入失敗的泥沼。


散戶如何才能成為股市贏家?

1、良好的心態

擁有良好的心態,股票賺錢時不過分自滿,股票虧錢時不過於悲傷,不受市場漲跌影響壞了心態,導致後期交易受到影響,前期一定要輕倉交易,要小資金操作才能保持心態的平穩,養成良好心態才能更清楚的看清市場方向,能在遇到風險時冷靜的處理問題。

2、強大的執行力

每一筆交易都要計劃好入場點和出場點,更要在遇到風險時買入依據消失後堅決止損。大部分的股民之所以不能進入少數成功者隊列就是沒有執行力,看到風險寧願承受更大的損失被套牢而不處理,看到機會卻畏畏縮縮,最後只能是追漲或者被套牢。

3、不投機要投資

A股市場80%的股民都是投機為主,也註定了80%的股民是虧損,不買垃圾股,更不買低價問題股才能避免風險,就算投機對九次,一旦踩到地雷,前期的所有努力獎功虧一簣,要在股市生存就要和成功者一樣,學會投資,更要學會做中長期的交易規劃。


反對投機?這兩個「價值投資」經典理論需要學習

一、格雷厄姆:價值投資之父

價值投資策略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紀30年代,由哥倫比亞大學的班傑明•格雷厄姆和大衛•多德提出。

《聰明的投資者》是班傑明•格雷厄姆的經典著作,該書的核心觀點是,建立長期戰略和股票選擇的框架來避免投資失誤;格雷厄姆和大衛•多德合著的《證券分析》則更加詳盡地建立了價值投資的框架。

該書強調對企業資產和負債的分析,以決定公司價值。「雖然這些著作立足於當時的經濟環境,面對當今更為多元化的商業領域難免有些過時,但其基本原則在今天依舊適用。」中國工商銀行私人銀行部相關負責人說。

具體來看,格雷厄姆把投資定義為,通過全面、有效的分析,保障本金安全並產生足夠回報(至少等於通貨膨脹率)的經濟行為。

需要注意的是,這種投資哲學反對投機,相反,需要對企業進行詳細的評估,重點關注長期經營良好的企業,尋找內在價值被低估的企業進行投資。這種投資策略在短期內可能效果並不顯著,但從長期來看卻往往回報豐厚。

在此基礎上,格雷厄姆提出了「安全邊際」原則,即所購股票的價格必須充分地低於其估計的價值,增厚收益的同時,儘可能避免在資本市場上的損失。

格雷厄姆提供的投資標的分析篩選工具主要用於度量企業的財務能力及投資風險。企業財務能力的關鍵是,保持較高的流動比例、謹慎控制長期負債相對於帳麵價值和清算價值的比例;與此同時,在投資風險方面,格雷厄姆設定了謹慎的選擇標準,即公司股票回報率至少應是高等級公司債券的兩倍,公司當前的市盈率水平應該低於過去5年峰值的一半。

二、費雪:關注增長的先驅

格雷厄姆注重對公司的財務分析,對公司管理層的素質、商業環境等因素則關注甚少。但在企業的實際運作過程中,管理團隊對企業、尤其是成長中的企業非常重要,對於正在加速業務轉型和技術革新的公司來說,風險管理和商業戰略則更為重要。

費雪擴大了基礎分析的範圍,開始關注這些公司財務分析之外的定性分析領域,其更看重企業的增長潛力。

具體來看,費雪的投資策略是,投資於具有長期發展前景且其增長潛力被低估的公司,在企業的快速增長中獲取利潤。這種投資策略有時也被稱為「增長投資」,但尋其本質仍是價值投資的一種,因為其投資決策同樣是建立在價值與價格的比較結果之上,只是此時企業的價值更多是由增長帶來的。

例如,在費雪甄選具有增長潛力企業的標準中,包括了以下因素:企業的潛在市場是否足夠大,未來銷售增長水平是否能夠持續等。


價值投資的兩大誤區,時刻謹記

誤解1:價值投資不適合小資金量的投資者

不止一人跟我說過,「你說的價值投資很好,也比較省心,但我現在資金量還比較小,等我賺到多少多少後也做價值投資。」這是沒什麼道理的,滿滿的都是僥倖情緒和「賭一次」的衝動。

還有人跟我算帳,「我現在50萬,價投每年賺10%才5萬,太少了;等我炒到500萬,再去價值投資每年賺10%是50萬,就好多了。」可是,聰明的朋友你們為什麼不仔細計算一下50炒到500的道路上,有多大的機率會讓這50歸零呢。還有,就好像自己皈依價值投資就能每年賺10%似的,哪有這麼容易了?

事實是,如果一個投資者覺得資金量太小並不適合價值投資,更應該是這件事的正常範圍不匹配其野心,那他是不適合股市投資的。所以,這部分投資者最好的做法是離開市場而不是進入一個賭場。

很多人虧錢之後自嘲為「散戶」和「韭菜」,並且寬慰道「韭菜」就是註定被割的。有「韭菜」之心的才是「韭菜」,倒與資金量並不相關。誰又不是從小資金量開始的呢?自一開始就做正確的事,幾年之間就看到質變了。反倒是要把資金量炒到某個量級再開始價值投資的人,多年原地踏步甚至本金多有折損。

那麼,資金量比較小的投資者應該如何投資股市呢,我們做兩個計算。

第一個計算,每月定投3000,按照不同的假設月收益率計算20年終值。

每月定投3000元,月收益率0.8%、1.2%、1.5%、2%,20年後資產終值分別為218萬、417萬、703萬、1757萬。

第二個計算,初始投資一百萬,按照不容的假設年化收益率計算20年終值。

100萬資金,年化收益分別為10%、15%、20%,20年後的資產終值分別為672萬、1636萬、3833萬。

定投月收益率0.8%、一百萬投資年化收益10%的假設,算是比較中肯的。長時間下來,雖也有不錯的收益但這收益並沒有達到「改變命運」、「轉換階級」的程度。如何才能達到更高程度呢,穩健的價值投資加上「上升的工作」算是最好的方式。

這也是我為什麼說價值投資最適合小資金量的投資者。這部分投資者最大的虧損不是本金,而是進入股市後「炒來炒去」耽誤本職工作,並在心理上否定勞動。繼續學習,並在工作上努力,投資價值更高。

有人說「經濟學可以指導生活」,價值投資亦如是。如果進入股市之後,在生活和工作上多有影響,那一定是進入的方式是錯誤的。曾見過一個人怒而辭職,因為股市上午沖高回落,而沖高的時候他在開會沒看到沒操作,算下來認為這一下子就虧了一個月工資。其實,我們知道就算他上午看了沖高過程也不一定會在高點賣出的,他認為的必然性在真實經歷的時候其實是機率性的。牛市辭職,埋單的季節來的很快。

誤解2:價值投資就是買入低市盈率股票

市盈率是一個偉大的指標,但因其簡單易用普及程度廣,存在頗多濫用的情況存在。尤其是涉及到價值投資,很多人理解我買了低市盈率的公司,就是屬於價值投資了,或者認為買高市盈率的公司就不是價值投資是投機,這都是很錯誤、很片面的觀點。

今年5月份伯克希爾的股東大會上,有投資者問伯克希爾的投資經理投資亞馬遜的問題,並問道伯克希爾的投資哲學是否變了、是否在背離價值投資原則。

巴菲特回答:「我可以向你們保證,買入亞馬遜的投資經理是價值投資者。在投資的時候,我們計算未來獲得資金的機率、時間、投資期間的利率。所有的投資,都一樣,都是這些計算,無論是以 70% 的凈資產買入銀行股,還是以非常高的市盈率買入亞馬遜的股票。幾十年前,我尋找低於營運資金的股票,我這是價值投資。現在,我們這位經理人投資了亞馬遜的股票,他和我完全一樣,也是純粹的價值投資。投資的基本原理沒有變。買入亞馬遜的推理過程,與買入低市凈率、低市盈率的銀行股,是完全一致的。」巴菲特的意思很明確,我們計算過潛在收益、兌現時間、實現機率,在此基礎上不論是買入低市盈率、低市凈率的銀行,還是買入高市盈率的亞馬遜,都是純粹的價值投資。同理,如果一個投資者沒有計算過潛在收益、兌現時間、實現機率,買入低市盈率的股票也算不上純粹的價值投資,只能算一個模仿者。我們看一個簡化模型

發展速度決定了未來的蛋糕有多大,未來的蛋糕當然是做的越大越好;過程風險決定了這個未來的蛋糕貼現到現在適用的貼現率,風險小對應貼現率也會小。很明顯,第一種情況的公司會出現較高的市盈率,第四種情況的公司則體現極低的估值。

我們將上述模型分為兩個緯度:

這時候,市場看法和我們的研究之間就會時常出現不匹配的情況,我們優質的投資機會便隱藏其中。比如現在香港上市大型的保險公司,估值普遍在0.6-0.7倍內含價值附近,市場給予這個估值明顯是第四種情況,公司發展慢且過程風險大;但我們的研究認為他們發展速度快且過程風險較小;這時候就是我們的機會了,戴維斯雙擊可期。銀行、地產等也有很多公司,仔細研究就能看明白其中的邏輯差,這個邏輯差從大到小的過程,便是我們的研究價值體現的過程。

市場看法是第四種情況,我們研究結論是第一、二、三種情況,便像是大家認為的價值投資;市場看法是第三種情況,我們研究結論是第一種情況,便像是成長投資;其實上述都是典型價值投資。

60倍市盈率的恆瑞醫藥、70倍的海底撈是不是價值投資,要看投資者的研究深度和計算過程;沒有研究和計算過程,隨隨便便買入5倍市盈率的銀行也不是價值投資。


最後,投資是一個過程,它不一定要三個十年,但卻需要三個階段,即:第一個投資階段是學習,學習是自身投資的過程,第二個投資階段是打基礎,萬丈高樓平地起,沒有「地基」的樓蓋不高,地基是資本基數,資本基數又反應了技能情況;第三個投資階段才是「千金散盡還復來」的收穫期。

人們在市場中發生虧損,理由雖然很多,但有一項最嚴重,也最容易觸犯的錯誤,那便是把過多的風險資本投人單一的頭寸——孤注一擲。

鋼鐵意志造就頂級交易員!市場的機會很多,做符合自己的交易系統最重要。術只是手段,道是最終的歸宿。始終遵守交易系統紀律需要不同於常人的悟性和鋼鐵般的意志。查理.芒格曾說過現金和機會的關係:「有性格的人才能拿著現金坐在那裡什麼事也不做。我能有今天,靠的是不去追逐平庸的機會。

兩位一流的日本武士對話:弟子問,憑我的資質要練多久才能成為一流的劍客?師父說十年。弟子說這太久了,如我加倍苦練,多久可成一流劍客?師父說那要20年了。弟子疑惑說:如我不睡覺日夜苦練呢?師父說那你練一生也成不了一流劍客。要成一流劍客,不只練劍術,更要耐心和靜心,卸下名利紛擾和急於求成。

做投資要有「五戒」:戒浮躁、戒心急、戒恐懼、戒盲動、戒貪婪。前四個最好要全戒,而貪婪不能全戒。綜合分析、親自調研,能夠90%預判一波大行情時,要堅定方向、全身投入、一擊必中、持久周旋,此時不貪是賺不到大錢。沒有鴻鵠之志,哪能成就大事。平時不能貪,該貪的時候要貪,否則大機會就會錯過。

「時機就是一切」,一定要等到所有因素都對你有利的時機。選擇時機是非常重要的,操之過急,是要付出代價的。我後來的交易理論的一個關鍵是:只在關鍵點上進行交易。只要我有耐心,在關鍵點上進行交易,我就總能賺到錢。進行交易的最恰當的心理時刻,在恰當的時候買進。

投資市場的初段是勤奮和技藝,中段是智慧和心態,高段是人性和道德。絕大部分人之所以賠錢,最根本上是沒有過好兩關:第一,不明白走勢選擇的基礎是與所有的人性相抗,只要你是人,在市場面前就會有問題;第二,沒有真正地了解自己,愛財自大,飛蛾撲火。

交易者倖存的機會不大,因為市場擁有優勢:它沒有任何情緒。就像江河前行、流向海洋,市場漲落起伏,全然不顧那些糾纏著搭車的人們的目的地。人們有一種傾向,把自己的意願強加給市場。這就像單憑大聲吆喝就想讓龍捲風改變路線一樣。

不管交易者多麼有經驗,他犯錯做出虧損交易的可能性總是存在。因為投機不可能百分之百安全。所謂經驗就是教訓比較多,比較深刻,讓人心痛,讓人尷尬;不痛,記不住,不痛,不會反思。事情就是這樣。一個人犯錯很正常,但是如果他不能從錯誤中吸取教訓,那就真冤了。

炒股絕非運氣,沒有技術和方法很容易套牢;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不妨關注筆者公眾號:捕捉漲停板(ag000231),與股友們交流學習,挖掘趨勢,龍頭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