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創首發於今日頭條
電影《攀登者》,最近吵得火熱。
支持者,每天在抖音上看著主創們在雪地里艱辛創作,好評不斷。
反對者,可能僅僅是對影片自帶的「愛國情懷」,甚至「吳京」這兩個字就抱有天然的敵意,在還未上映時就刷下漫天差評。
唉,真的沒必要。
不管是「戰狼ptsd」,還是為艱苦創作所感。
只要是一個作品,最後都要看成品質量來定輸贏,交由市場說話。
市場不會放過任何一個《上海堡壘》,也不會把《哪吒》看走了眼。
叔更想跟大家聊的,是電影背後的故事。
…
1955年,中尼雙方的談判室內。
議事進程正有條不紊的推進中。
終於,來到了最關鍵的關於「珠峰歸屬」的討論。
尼方代表說出了那句後來流傳甚廣的名言:
「貴國連珠峰都沒登上去過,憑什麼說它是你們的?」
儘管雙方語言不通,但尼方代表的輕視和傲意,仍舊充斥了整間談判室。
這次談判最後不了了之。
彼時的中國,國力衰弱,百廢待興。
還真就難找出一個能登頂珠峰的人。
而尼方,在1953年,就由夏爾巴人丹增和紐西蘭人埃德蒙一起登頂過珠峰,完成了人類歷史上的首登。
甚至,後來還有一種說法,埃德蒙在距離頂峰還有一段距離時,就停了下來,讓丹增獨自一人完成了登頂。
不管怎樣,尼方就咬准我登頂過而你沒有這一點,把中方吃得死死的,更遑論當時尼方還附屬於印度。
從談判室回來後。
周總理下達指示:一定要登上珠穆朗瑪峰!
擺在面前的,有幾個難題。
中國要登頂,只能從藏區西南,珠峰北坡而上,這裡由於惡劣的天氣,以及多變陡峭的地形,被稱為「死亡之坡」。
1959年,英國登山隊不信這個邪,拍了一支登山隊來挑戰。
不出所料,鎩羽而歸。
英國人留下一句話:
「飛鳥也無法逾越。」
現在登山技術高度發達,各種專業裝備層出不窮,登山圈子裡有一句話:
「只要有錢,夏爾巴人把你抬上珠峰。」
這句話不是戲言,但在當時,要以那個條件登珠峰,無疑是在搏命。
條件和設備的簡陋,從圖片中就能略知一二。
蘇聯聽說後,向中國伸出援手,雙方代表談妥後定下了1958年偵察,1959年試登,1960年登頂的計劃。
不出意外,蘇聯人食言了,他們中途退出。
「他們不幹,我們自己干!任何人也休想卡我們的脖子。」
後來,層層甄選出了214人,他們來自五湖四海,有工人、農民、教師、學生……平均年齡不超過24歲。
1960年3月,史占春率隊開始對珠峰發起總攻。
200人的隊伍,從大本營出發,一米一米的把物資和補給往上送。
他們的每一次前進,都伴隨著犧牲和受傷。
凍傷後截癱的,失誤後長眠雪山的……
更不用說,攀登路上那些「綠靴子」,他們長什麼樣,他們來自哪個國家,沒人知道。
浩浩蕩蕩的200人隊伍,走到7000米時,只剩下19人。
太殘酷了。
可不管是為了之前犧牲的隊友,還是國外輕蔑不屑的聲音,亦或是國內的期盼。
他們都要把使命傳遞下去。
風雪不止,鬥志不息。
最後衝擊頂峰的重擔,落在了王富洲、屈銀華、劉連滿和貢布四人肩上(這四人分別哪四個演員飾演的大家可以猜一下)。
王富洲4人,除了裝備和工具外,還帶了一面五星紅旗,一尊毛主席半身雕像。
等他們來到最後一個補給點,發現之前隊友搬到這裡來的補給,早已不知道被大風刮到了哪裡。
氧氣瓶也只有8罐,勻下來每人只有兩罐。
這個4人小隊接下來的路,是真正意義上的「天路」
5月24日正午12時,4人小隊來到北坡的海拔8680米。
這裡,就是被前文提到過的那支英國隊伍到達的最高點。
現在,王富洲知道了「飛鳥也飛不過」的含義。
這裡根本沒有一處落腳點!
滴答,滴答……
時間在一點一滴的流逝,氧氣的消耗不會等他們思考。
「就算最後只剩下一個人,怕也要爬上去!」
4人一人踩著一人,用搭人梯的方式把隊友送上珠峰。
劉連滿,是最下面的一個,他失去了登頂的機會。
他把自己的補給和氧氣都給了隊友。
劉連滿感受著耳旁的呼呼風聲,天地之間只剩下了自己,他的意識漸漸模糊……
他強提起最後的一絲意識,掏出筆,寫下遺書:
王富洲同志:我知道我不行了,我看氧氣瓶里還有點氧,給你們三個人回來用吧!也許管用。永別了!同志們。你們的同志劉連滿。
現在看來,這段話依然字字泣血,電影預告片中也對這個情節做出了還原。
5月25日凌晨4時20分,王富洲、屈銀華、貢布三人從北坡登頂,五星紅旗插上了世界之巔。
三人返程時,救下堅持到現在的劉連滿。
次年,中尼簽訂條約,正式確定珠峰北坡為中國領土。
1975年,首次登頂15年之後,中國登山隊再次出發,再次登頂,其中還有一名女隊友。
並用中國的測繪儀,留下了這個數字:
8844.43米
電影《攀登者》,講述的,就是這兩次攀登的故事,那214號人的故事,那個時代的中國故事。
大家留下的那些差評,叔也去一頁頁的翻著看了。
如果去掉針對「吳京」個人的人身攻擊,以及針對「戰狼ptsd」的,也沒剩下幾個了。
看到這鋪天蓋地的惡評,叔倒是想笑,
這究竟是動了誰的奶酪,才引起了這麼大的動靜?
任何的評論,都等到電影上映的那一刻吧。
覺得不過癮的,要不,來看看故事原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