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有項「奇術」,辟穀成仙,專家不願承認,但仍有人會

2023-12-16     古今記實1

原標題:道教有項「奇術」,辟穀成仙,專家不願承認,但仍有人會

「仙人撫我頂,結髮受長生」春秋時期,吳王夫差打敗並俘虜了越王勾踐。勾踐給夫差喂了三年的馬,受盡折磨,回國後立志報仇復國,請范蠡幫助訓練軍隊,任用有賢能的人,自己親自參加勞動並堅持睡在柴草上,每次飯前均要嘗一個苦膽,終於滅掉吳國。

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擁有著豐富文明的大國,早在春秋時期,我國已經展開了諸子百家之間的爭鳴,各個學派同時出現在了那個時代,在往後的千年中更是有無數的思想家脫穎而出。而作為規模比較大的道家,直到如今也受到眾人的歡迎,而由道家所產生的道教也有不少的信徒,道教聖地武當山以及龍虎山常年香火不絕,人來人往,眾多的信徒每年都會去燒香祈願。而在道教當中,有一項「奇術」,辟穀成仙,專家不願意承認,但仍有人會。

在東漢時期,張道陵尊老子為道祖,以道家《道德經》為最高經典開創了道教,在幾千年歷史的傳承下,也衍生出了許多的流派,但萬變不離其宗,根基還是跟《道德經》有一定聯繫,不同流派之間除了規章制度不甚相同,其餘的「道術」或者「修煉法門」大都差別不大。

而在道教的修煉法門當中,有一門名叫「辟穀成仙」的方法,道教認為人不食五穀雜糧,便可以長生不老,得道成仙。但對於這樣的說法,凡是學習過現代科學的人們基本都會將其視為無稽之談,在這個社會當中,佛教、道教只是人們閒暇之餘用來陶冶情操的一種精神信仰,至於得道成仙這種事情,大多數人都會一笑而過。

但事實上,在我國的史書記載當中,辟穀成仙一直都是存在的,而且在古代有一些人也因此長生不老。辟穀又名「絕古」、「休糧」,其來源是道家的方士認為五穀雜糧會在人的體內產生各式各樣的濁氣,而人就需要通過辟穀來將體內的濁氣排除。

作為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莊子被封為南華真人,其莊子學派在道教哲學中有著巨大的影響,在他的名著《逍遙遊》中提到過關於辟穀的事,「不食五穀,吸風飲露,乘雲氣,御飛龍,而游乎四海之外」。這說明早在莊子時代,人們就已經對於辟穀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那個時代,人們對於科學的了解程度大大低於現在,有人相信辟穀是十分正常的事,就像減肥一樣,人們認為不吃或者少吃飯能夠減肥,但事實上,只要一兩天不吃飯,人就會餓得精神恍惚,繼續下去就會餓死,長久以來這樣做的話,會留下嚴重的後遺症。但古籍上所記載的辟穀之人卻是精神飽滿,而且非常年輕,完全不符合人們對於一個即將成仙的人的想像。

在魏晉南北朝時期,中華大地各個民族文化互相交融,也促成了神仙方士盛行世間,各種關於修仙亦或志怪小說層出不窮,民間也有人開始修道,號華陽隱居的陶弘景也開始進行辟穀。這段歷史被記載在史書上,上面寫道,陶弘景使用了辟穀之術後,隱居四十餘年,八十歲的他還有著年輕時候的樣貌。雖然有著誇張的成分,但辟穀似乎真的能夠幫助人們延年益壽。

但事實上,道教的辟穀並不是真正的絕食,往往需要配合大棗、胡麻、黃精、茯苓等輔助食品,將這些材料混合成一種食物,在不吃其他五穀雜糧的前提下,用這個來維持身體機能的基本運轉。

而在當今社會,人一旦開始辟穀,不能一下就斷食,需要循序漸進,慢慢減少五穀雜糧的攝入。大概到了第十天,就可以完全告別五穀雜糧,吃一些中草藥。這些中草藥中含有高蛋白、高油脂,能夠迅速補充人的氣血,久而久之,就算不食用其他的食物,看上去也會比其他的同齡人要精神許多。

而辟穀一旦長時間進行,人就會吃不下其他的五穀雜糧,慢慢會成為一種習慣。宋朝年間,有一個道士,辟穀修行二十餘年,雖然不吃五穀雜糧,但他也同其他人一般喝酒、吃野果、喝清泉。

辟穀能夠成仙是無稽之談,但它真的能夠幫助人們延年益壽,從漢代開始就有人對此進行修煉。專家對於這種行為很難解釋,但其本身又是真實存在的,在有記載的歷史當中,辟穀的人們都非常健康長壽。

當然,除非是道教最忠實的信徒,否則平常人們不會去輕易嘗試辟穀,畢竟在人們的觀念當中,這是一種對身體會產生嚴重傷害的行為。不應該否定辟穀的存在,雖然這種事情很難用科學解釋,但它還是有著其存在的意義的。

參考資料:

《經亂離後天恩流夜郎憶舊遊書懷贈江夏韋太守良宰》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ed2c77102dd8bc12e3574c93b5cfdf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