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開岩的審訊套路,棒。
顧開岩審訊薛家鍵(後文稱為薛老師),完成了衛國平難以完成的任務,她讓薛老師承認自己猥褻。
我在分析第六集時就說了,衛國平落座後,鏡頭就暗示薛老師不是八八案的兇手。八八案的兇手是左撇子,薛老師喜歡用右手做小動作,證明他不是左撇子。
衛國平帶著強烈的情緒審訊薛老師,他是好心辦壞事。
顧開架空衛國平是明智選擇。
第七集,顧開岩做了個讓人意想不到的決定,利用衛國平的審訊方式,故意指出薛老師和殺人碎屍案有關係。
記錄員都看不下去了,知道顧開岩在誘供。於是,他喊了聲「組長」。
顧開岩知道自己違規了,但她依舊堅持這樣做 ,於是她告訴記錄員,「只管記錄,出問題我擔著。」
顧開岩用衛國平的審訊方法,其實是「取乎其上得乎其中」的打法。
不太明白 ,我就用魯迅的名言來舉例。
中國人的性情是總喜歡調和折中。譬如你說:這屋子太暗,需要在這裡開一個窗,大家一定不允許。但如果你說要拆掉屋頂,他們就願意開窗了。
一個人想要開窗戶,不能直接說開窗戶,要說比開窗更大的事,雙方各讓一步,然後就可以開窗了。
這種小技巧,小區門口賣煎餅的大媽都非常懂。她特別喜歡問客戶 ,你是加一根腸還是兩根腸啊(雞蛋同理)。
大多數客戶都容易腦袋一懵,會加腸。其實,煎餅不一定非要加腸,大媽這樣問就是希望客戶花更多的錢,她能增加利潤。
話說回來,顧開岩就像那個想要開窗,故意說拆屋頂的聰明人。她故意說薛老師是碎屍案的兇手,就是在給薛老師施加心理壓力,讓他承認自己猥褻女性的事實。
同樣是犯罪,碎屍和猥褻的刑罰不一樣。顧開岩就是讓薛老師權衡利弊,要麼你成為碎屍案兇手,要麼你承認猥褻事實。
在顧開岩的逼問下,薛老師繃不住了,承認他確實猥褻了。
薛老師也不是吃素的。他吃死了小雅不會舉報他。大家一起來圍觀一下他無恥的嘴臉。
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啊。
就第七集的劇情看,薛老師不過是八八姦殺案的一條支線。它和家暴反殺案一樣,是對兇手類型的一種豐富。
在家暴案中,已婚女性為了避免被繼續傷害,於是成為施害者。以暴制暴的根源是男性。
薛老師猥褻案中,未婚女性為了避免繼續被傷害,於是不敢舉報施害者。
發現了吧?
無論是家暴案還是猥褻案,兇手是行兇的男性,也是社會環境。
想要遠離家暴,殺掉施暴者只是一種選擇,離婚也是一種選擇。然而,她卻沒有這樣做。離婚能讓她有逃離施暴者的可能,她能逃離群眾輿論對離異婦女的偏見嗎?
小雅被猥褻,選擇息事寧人。她不是原諒猥褻者,她只是更害怕舉報猥褻者,會讓她變成一個「骯髒的女人」,她無法承受世俗的偏見。
如果她不舉報,她還能有個圓滿的婚姻。如果她舉報了,她的後半生將會不堪設想。
我喜歡《他是誰》這個劇名,這個誰可以是特指,傷害女性的他,也可以是泛指,那個對女性充滿惡意的社會環境。
說完顧開岩,再來說說宋哲吧。
在第一集,宋哲和衛國平一樣,都是隊長,兩人平級。第七集,宋哲已經成為宋處了,他成為可以當眾批評衛國平的大領導。
大家想在職場上吃得開,要多學宋哲,少學衛國平。
我不否認衛國平的辦案能力,工作熱情,但領導不喜歡只有辦案能力和工作熱情的下級,他們更喜歡能力可以,並且懂得配合自己的下級(如果提供情緒價值就更強了)。
宋哲就高度符合這個標準。
碎屍案發生後,省里派專家,衛國平一言不合就懟專家,宋哲卻很會來事兒,順著專家的意思來。
在碎屍案中,衛國平立功最大,吃苦最多,然而,宋哲成為了宋處,衛國平依舊是衛隊。
這就是會做人和不會做人的差距。
宋哲特別會來事兒,善於賣人情。領導希望宋哲和顧開岩一同審訊薛老師。宋哲給顧開岩分享他整理的資料,而後在領導面前舉薦衛國平。
這樣做,既能說明他不是滑頭(二哥應該好好學習),也能賣衛國平人情。
我不是說,做事和做人哪個更重要。一個聰明人應該知道,做人和做事不是水火不容,兩者都做好,才是真的好。
宋哲會做人,他做事的能力不算差,在孟三案中,宋哲的表現很不錯。領導喜歡的是既能辦事,也會做人的宋哲,不太喜歡只會辦事,不會做人的衛國平。
劇中有個容易被忽視的細節,如果沒有顧衛東這樣慧眼識英雄的領導,衛國平大機率還是個警員,而不是隊長。
根本原因是,衛國平愛衝動,容易被情緒牽著走。他個人有強烈的個人英雄主義傾向——我不是說這是個缺點,而是衛國平相信自己是個英雄,容易忽視團隊協作的力量。
第六集就提到三隊最不遭人待見。可見衛國平的隊長,確實不懂得和同事打成一片。衛國平很容易讓人想起《狂飆》里的安欣。
無論是安心還是衛國平,他們都是警界的清流良心,也是黑社會大哥妹妹夢寐以求的男人。
這桃花運,是我做夢都不敢有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