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劉姥姥為了五斗米,進大觀園當一個逗笑的小丑,真是辛酸至極。
真的如此嗎?
《紅樓夢》里,黛玉多才多情,寶釵溫婉周全,鳳姐潑辣能幹……每一個人物形象都鮮活飽滿,但唯有劉姥姥被魯迅先生稱為「古今第一奇女子」。
身為鄉野村婦,家境貧寒,大字不識,卻能打破圈層,結交上賈府這樣的豪門,得到實實在在的錢財資助,一躍成為村裡的首富,怎能不稱「奇」。
在賈府扮丑逗笑,固然難掩辛酸,但與一家人的生存相較,哪個更重要一些?
答案顯而易見。
能讀懂劉姥姥,為她豎起大拇指的人,都是穿梭過生活磨礪,懂得什麼叫「謀生」的人。
看過這樣一句話,即使生活是一地雞毛,也要把雞毛紮成漂亮的雞毛撣子。
在日子過不下去的時候,劉姥姥沒有自怨自艾,反而想方設法,彎腰撿拾地上的雞毛。
正因為彎得下腰,她才為家人爭取到好的生活。
那一年冬天,日子艱難,劉姥姥帶著外孫板兒到賈府「打秋風」,得了些銀兩,順利過冬。
劉姥姥記下這份恩情,來年豐收時節,摘了最好的瓜菜送進大觀園「孝敬姑奶奶、姑娘們」。
像賈府這樣的大富人家,怎麼會稀罕這些平常的瓜菜,但這已是劉姥姥送得起的最體面的禮物。
賈母碰巧得知劉姥姥到來,就留這個「積古」的老人家住幾天,一起聊天話家常。
第二日,賈母簪了一朵大紅花,隨口說要給劉姥姥也打扮一下,鳳姐便將一盤子花橫七豎八地插了劉姥姥一頭,惹得眾人笑劉姥姥像個老妖精。
劉姥姥尷尬了嗎?沒有。
她笑著說,我這頭也不知修了什麼福,今兒這樣體面起來……我雖老了,年輕時也風流,愛個花兒粉兒的,今兒老風流才好。
自得其樂,又給別人帶來快樂,是劉姥姥與人相處的智慧。
劉姥姥不小心摔倒,丫鬟們笑了起來,賈母責備道,小蹄子們,還不攙起來!捶一捶。
劉姥姥緊忙說自己沒有那麼嬌嫩,算是給丫鬟們解了圍。
在宴席上,面對一盤鴿子蛋,劉姥姥鼓著腮幫子,笑稱自己食大如牛,模樣堪稱滑稽,惹得眾人或是噴飯,或是笑岔氣……
拿起筷子,好不容易夾到一個鴿子蛋,卻又掉落到地上,眾人見了又是一番哈哈大笑。
原來,這都是鳳姐和鴛鴦有意拿劉姥姥取笑,事先安排好的。
鴛鴦道歉時說:「姥姥別惱,我給你老人家賠個不是。」
劉姥姥笑道:「咱們哄著老太太開個心兒,可有什麼惱的!」
是啊,劉姥姥在哄賈母開心,又何嘗不是在哄鳳姐和鴛鴦開心呢,大家開心了,劉姥姥自然就開心了。
賈母身份高貴,生活精緻,而劉姥姥不過是一介村婦,滿身鄉土氣息。
兩個身份相差甚遠的老太太,為何能融洽相處?
其實,奧秘就在於,劉姥姥懂得與人體面。
作家亦舒說:「做人,最重要的是體面。」
但體面是什麼呢?僅僅是裝扮精緻,舉止優雅嗎?
不!普通人的體面,更像劉姥姥:吃穿有著落,生活過得去。
而這些,都是要通過自己的付出去爭取的。
若不是扮丑逗趣,滿足了賈府一眾人找樂子的心態,賈母和鳳姐等人又怎會拿出一百多兩銀子和眾多贈品作為「獎賞」,一舉使劉姥姥一家成了村裡最有錢的人家。
如果劉姥姥死要面子,受不得調侃取笑,又拿什麼去爭取「施捨」,度過當下的生活難關呢。
想要自己體面,先給予別人體面。
為了過上想要的生活,遇冷嘲熱諷,可一笑釋然;求人辦事,遭遇難堪,可坦然接受。
活得通透的人,又有幾人不是「劉姥姥」?
劉姥姥是一個寡婦,守著幾畝田生活,女婿王狗兒看她一人孤苦,接她一起生活。
人老了,是獨自瀟洒,還是共享天倫,劉姥姥選擇「一心一計,幫趁著女兒女婿過活」。
一天,一家人正為過冬的衣食發愁。
狗兒喝著酒,生著悶氣。
劉姥姥見了,勸狗兒別只顧著唉聲嘆氣,想辦法掙錢才是可行之道。
狗兒也想掙錢,奈何沒有門道,難道去偷不成?
劉姥姥給出建議,狗兒家和金陵王家連過宗,王家二小姐如今是榮國府賈二老爺的夫人,平日也愛齋僧敬道、舍米舍錢,若去走動走動,說不定能討些好處回來。
但賈府那樣的豪門人家,怎麼進得去呢?總得有人通報。
別看狗兒一副不上進的模樣,關鍵時刻,還真想到一個好辦法。
原來,王家的陪房周瑞買地的時候,狗兒的父親幫過周瑞,周瑞在賈府當差,若是能找到他,或許有希望敲開賈府的門。
辦法是有了,但誰去賈府呢?
狗兒不願去,劉姥姥的女兒又害怕丟臉。
劉姥姥主動請纓說:倒還是舍著我這付老臉去碰一碰。
果然有些好處,大家都有益;便是沒銀子來,我也到那公府侯門見一見世面,也不枉我一生。
這段話的高明之處在於,看似在自我安慰,說要去見世面,但何嘗不是在安慰這一大家子人。
正是有了劉姥姥的「舍臉一碰」,憑藉著獨有的生活智慧,她才從賈府順利帶回一些錢財過冬。
有句話說:一個家庭最好的風水,便是有話好好說,有事好好商量。
若劉姥姥一看見女婿喝酒,就拿出長輩的架勢劈頭蓋臉地罵上一頓,狗兒或許會與她爭吵起來。
若不是一家人有商有量,狗兒也不會想到好主意,過冬之事自然也無著落。
若劉姥姥擺出「老者為尊」的姿態,只坐享其成,不願拋頭露面去求人,一家人能不能熬過那個冬天都難說。
面對家庭困境,劉姥姥毫不含糊,號召家人一起想辦法過難關。
作為家中長輩,劉姥姥欣然付出,並不覺得有何委屈。
如此,一家人為了生計,心往一處聚,則家安事順。
一位作家曾說:「讓家幸福,是一切抱負的最終目的。」
的確,人活一世,忙忙碌碌,不就是為了家人嗎?
家從來不是互相傷害的地方,而是互相取暖的地方,家之幸福,離不開用心經營。
家是一個人的里子,沒有里子做後盾,何來外表光鮮。
顧得好里子的人,才扛得住人生路上的風風雨雨。
正如劉姥姥,遇事懂得與家人分擔,家中和睦,好運自然來。
人與人的區別,在於有人坦然接受恩惠,有人得人恩處,傾力相報。
因為周瑞家的引薦,劉姥姥才有機會進賈府,得到鳳姐贈送的二十兩銀子,這足夠一家人一兩年的生活開銷。
臨走時,為了感謝周瑞家,她有心留下一塊銀子,給周瑞家的孩子們買果子吃。
對賈府的僕人都如此感恩,對賈府的主子們更是有心。
劉姥姥在鄉下聽到賈母去世的消息,便在地里大哭一場,也不管真假,天沒亮就趕去賈府。
與賈母不過一面的情分,何以如此?
家中日子艱難時,深受賈母的恩惠,劉姥姥都銘記於心,恩人出事,怎麼能不著急呢?
她趕到賈府,多次打探,才得以見到鳳姐,而後去弔唁賈母。
見到鳳姐生病,骨瘦如柴,神情恍惚,劉姥姥心生悲憐。
即便鳳姐曾經有意取笑她,她也真心待鳳姐。
鄉下人信奉心誠則靈,劉姥姥為鳳姐求神許願,希望鳳姐早日恢復健康。
鳳姐見劉姥姥為自己禱告,想送劉姥姥一個金鐲子用來許願,劉姥姥並未接受。
若說之前進賈府是為了討些好處,這一次,劉姥姥則純粹是來探望,盡表心意。
鳳姐感激之餘,想到病怏怏的自己,不禁為女兒巧姐的未來發愁,有意將女兒託付給劉姥姥照顧。
鳳姐是何等精明之人,即便賈府落魄,也還有其他親人在,但她偏偏相中劉姥姥,是因她相信劉姥姥能善待女兒。
後來,鳳姐去世,面對賈府的衰敗,巧姐的舅舅王仁為一己私慾,不顧親情,欲將巧姐變賣換取銀錢。
劉姥姥得知後,便決定營救巧姐。
若走漏了風聲,劉姥姥算是惹上一樁擔當不起的大事。
她怕了嗎?沒有。
她冒著巨大的風險,終於將巧姐從黑暗中救出,給了巧姐人生的一線光亮,於她而言,一切值得。
正應了書中所言:受恩深處勝親朋。
手中有銀兩的時候,劉姥姥願意拿出一部分回報給幫助過自己的周瑞家。
在得到賈府的接濟後,沒有坐吃山空,而是辛苦勞作,發家守業。
在自己有能力的時候,願意竭盡全力救出巧姐。
知恩圖報,甘願付出,是劉姥姥人生的底色。
若非這樣的底色,恐怕劉姥姥連賈府的門都進不了,又怎會有機會過上富足的日子。
知乎上有一個話題:劉姥姥知道自己被戲弄了嗎?
有人回答:這怎麼能叫戲弄呢,這是大家其樂融融地開玩笑。
因為她的逗笑,宴席和遊玩成了雅俗共賞的盛會,比平日裡歡慶了許多。
有人說,為了生存,即便是被戲弄又何妨,誰不是一邊辛酸,一邊繼續生活。
熬幾個通宵做的方案,被甲方否定,是極力修改方案,還是拍拍屁股不伺候了?
家中遭遇困境,需要低頭求人,是與家人共渡難關,還是端著架子不過日子了?
如果覺得答案很難,不妨看看劉姥姥。
不沉浸於生活的苦,努力挖掘出生活的甜,日子自然越過越有盼頭。
作者 | 夏淺,淺笑安然,感恩遇見。
主播 | 林靜,聲音與文字的世界裡,與你奔赴山海。
圖片 | 視覺中國,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點擊下方卡片 發現更多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