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月薪2萬,隨不起老家份子錢

2024-10-06     十點讀書

作為長年累月的打工人,曾經最期盼的莫過於五一、國慶小長期了。

然而最近幾年,情況卻發生了轉變。

身邊的同事紛紛談小長假色變,原因莫過於,打工人平時假期少,每到這種時候就扎堆結婚辦事,互相免不了要送份子錢。

於是,小長假從讓人放鬆休息的假期,變成了令人避之不及的工資粉碎機。

前幾天,網上看到一位濟南女子的吐槽。

國慶假期還沒開始,她就陸陸續續收到朋友的結婚請柬。

假期還沒到, 10月2號、3號、6號已被婚禮邀請預定。

因為朋友關係還過得去,隨少了覺得拿不出手,只能硬著頭皮往外送。

她一個月工資僅僅5000塊左右,國慶隨份子就隨出去3000多元。

人情世故的開銷,讓她直呼壓力山大。

可是朋友邀請,又推辭不掉,這筆花銷橫豎都無法省掉。

「假期隨份子」,正在變成年輕人的錢包刺客,甚至不少人都為此焦慮不已。

據《2022職場人國慶長假調查》顯示:

職場人在國慶期間給出的份子錢,人均高達2369元。

以前的份子錢讓人毫無壓力,現在的份子錢卻水漲船高。

平時精打細算、能省則省的年輕人,每次隨份子就仿佛是大出血,說不心痛,那是假的。

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都表示,已經隨不起份子錢了。

親朋之間的隨禮,是祖輩流傳下來的社交行為。

物質匱乏的時期,誰家裡有喜、喪事,以當時普通人家的條件無法體面置辦,於是當時的人們互相隨份子,幫助這家人置辦人生大事。

隨著物質生活的豐富,隨份子的意義發生了變化。

每逢誰家有事,親戚好友之間紛紛隨份子,送上自己的祝福和關照,彼此之間的關係因此更加親密。

然而城市化的進程,讓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紛紛離開原來的宗族環境到城市獨自生活。

相比於老一輩,這屆年輕人完全脫離出原來的熟人社會。

他們不喜歡麻煩別人,也不想維繫流於表面的熟人關係,年輕人認可的是真正交心的朋友。

聯繫頻率不高,彼此的依存度低,為什麼還要遵守父母輩的社交原則呢?

於是,熟人社會的社交規矩在年輕人的觀念里逐漸瓦解。

對於他們來說,晴天白日裡最恐怖的莫過於,微信里十幾年沒有聯繫的好友,突然發來一句「在嗎」。

懂點人情世故的朋友,馬上明白這兩個字的含義,不是借錢,就是結婚。

最近,小紅書有個帖子上了熱搜。

貼主發文表示,13年沒聯繫的初中同學,突然發來結婚請柬。

關鍵是她們上學時期關係一般,畢業至今從沒聯繫過,更沒見過面,突然自己辦婚禮了,想起這位多年的老同學。

直接甩來一張結婚請帖,讓人難以理解,接受不了。

到底把人當真朋友還是當隨份子的冤大頭,相信大家一目了然。

更令人苦惱的是,送份子錢容易,收份子錢難。

總有人揣著明白裝糊塗,自己結婚一個也沒放過,別人結婚便裝傻充愣。

網友@青檸 在網上分享自己的故事。

她同學以前結婚,當時沒有手機支付,對方發過來銀行卡號收走了份子錢。

等到自己結婚,發過去的婚禮邀請函完全沒反應;

打過去電話表示,自己參加不了婚禮,別的啥也沒說。

等到婚禮結束,這位朋友也毫無動靜。

遇到這種只進不出的吞金友,只能感嘆當初的真心都是錯付。

還有一種挺普遍的現象,即「職場份子錢「。

剛共事沒多久的普通同事,給你發來參加婚禮的邀請。

工資還沒領到手,就先搭出去幾百,礙於情面的打工人,不想讓自己的職場路難走,只能硬著頭皮隨份子。

但如今職場流動性多大啊。

這給出去的錢可能還沒收回來,你和同事就不在一個地方工作了。

「送出去的份子錢,都是打出去的水漂。」

同樣深受其擾的,還有「不婚不育」的年輕人。

有網友就表示面對朋友隨份子的邀約時,曾解釋過自己打算「不婚不育」,但朋友們都不相信。

最後,為了不影響雙方的感情,還是硬著頭皮隨了禮。

這麼多年下來,隨的份子錢已經是一大筆開銷,全都有去無回。

誰的錢都不是大風刮來的。

這筆錢若能花在自己身上,為什麼要白白送給別人呢?

過去的熟人社會,如果誰沒有遵守份子錢的人情規則,往往會面臨周圍人的精神壓力和情緒譴責。

但如今的年輕人逐漸脫離原來的熟人社會,互相之間走動頻率太低,老舊的份子錢規則已不再是年輕人的「緊箍咒」。

他們撕爛披著人情外衣的虛假關係,不遵守既定的規矩,只順從自己的內心。

即使有人責怨,也耳不聽為凈。

壓根不在乎身邊無關緊要的人的評價。

整頓份子錢,享受「無份一身輕「的世界,開始被年輕人提上日程。

1.追討份子錢

有句話說,隨份子容易,收份子難。

前段時間,「女研究生追討禮金」的新聞登上熱搜。

當事人表示,同學當初結婚的時候,她隨禮了500塊錢。

等她結婚時,也邀請了這位同學,對方表示正在孕期,不方便出席,也沒有主動還禮。

這位女士見對方無動於衷,就甩出當時的轉帳截圖,主動要求對方還禮,才最終要回了禮金。

經朋友了解,這位同學也沒有給其他人回禮。

她表示:這樣的人就要治一治。

不得不說,博主實在太有種了,做了多少人想做而不敢做的事情。

2.公開拒絕

好朋友之間的隨禮很正常,大多數人最煩的就是許久不聯繫的普通朋友,冒然發來的一張請柬。

毫無感情技巧,一出手就是要錢。

延邊女孩小王,每逢假期都會收到許久不聯繫朋友的婚禮邀請。

為了避免普通朋友的無效社交,公開在朋友圈表示:

不參與普通同學的隨禮。

發完這條朋友圈之後,再沒收到一般關係朋友的邀請。

3.禮金互免

江西吉安一對95後新人,直接拒收朋友份子錢。

新娘表示,不想給朋友壓力,心意到就行。

還有一些新人向親朋好友提供「禮金互免卡」。

互相不收對方的禮金,參加婚禮就是為了彼此見證和祝福。

這樣的見證很純粹,也很真誠。

4.做個隨禮隱形人

還有人雖沒有公開拒絕「隨份子」的社交規則,但用實際行動表明了不隨份子的立場。

每當朋友發來請柬,直接無視,並且不在乎朋友圈的評價。

95年的汪順,早就十分厭惡隨份子的習俗。

之前高中朋友邀請他參加婚禮,當時他不好請假,路費也高,就假裝沒看見。

後來他又陸續無視了幾位朋友的邀請,久而久之,大家就知道他不參加這種活動,之後也就沒有人喊他參加各種婚喪嫁娶了。

他跟女友結婚的時候,沒辦婚禮,也不收取任何人的份子錢。

汪順覺得這樣很好,當不隨禮的人設立住之後,朋友結婚也不會叫他,大家關係並沒有因此受到影響。

不僅免去不必要的人情往來,還減少了份子錢的經濟壓力。

年輕人整頓份子錢,聽起來有些離經叛道。

仿佛他們是一群冷漠無情,毫無人情味的群體。

其實不然,年輕人只是非常拎得清。

他們不想被所謂的人情世故裹挾,礙於情面地經營已不聯繫,且毫無感情的關係。

成年人的精力、時間都很珍貴,應該花在重要的人和事情上面。

份子錢的初衷,原本是人與人之間情感的連結。

相比於當個沒有感情的隨份子機器,年輕人更加期待的是真心朋友的祝福,沒有攀比壓力的份子錢。

讓份子錢回歸祝福,是這屆年輕人整頓份子錢的初衷。

說起良性份子錢,很多人都拿廣東舉例。

份子錢頂配200元;

過年紅包5元、10元;

這樣的份子錢就是一份好意頭,不會讓彼此感到壓力,代表著對親朋好友的真誠祝福。

大家聚到一起是真心為新人感到開心,而非迫於人情壓力的形式主義。

當然,現在的年輕人雖不願被禮俗綁架,但大多數人也做不到徹底整頓份子錢,跟周圍人不交往。

那麼,到底要不要給,給多少,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而定。

1.分人而送;

首先,要根據雙方感情的親疏遠近來決定要不要隨禮。

如果是人生重要朋友,不必說都會奉上大紅包;

但若是很久沒聯繫的普通朋友,過來拉人頭湊份子,這樣的冤大頭不當也罷,無視即可。

2.分事而隨;

生活中,你會看到,有人無論如何都不願意麻煩朋友,但也有人無論大事小情都要喊人過來湊份子。

喬遷、孩子滿月、百天、周歲……收份子名目,花樣繁多。

對於後者,如果隨禮事件過於普通,也可以考慮婉拒。

畢竟生活是自己的,要以自己的感受為主。

3. 量力而行;

份子錢讓人詬病的原因之二,便是不知何時起,颳起的奢靡之風。

然而盲目攀比,除了傷害錢包,別無益處。

想要表達感情,又不想空手而去,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量力而行。

不跟風、不比較,份子錢壓力就追不上你。

份子錢的初衷,原本就是表達情意的一種方式。

彼此之間感情深厚,隨多、隨少,甚至不隨都不會影響雙方的關係,真正重要的人,不會盯著你手裡的份子錢。

如果雙方感情淺薄甚至無交流,卻邀請奉送份子錢,這屬於是一種對關係的僭越,大可不必為了臉面感到為難。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桿人情秤,孰輕孰重,大家心中都有數。

願大家都不必為份子錢困擾,給出去的都是真感情,收回來的都是厚情誼。

點個 【在看】,與所有人共勉。

作者 | 蘇善書,不會講道理,只會說故事。

主播 | 林靜,聲音與文字的世界裡,與你奔赴山海。

圖片 | 視覺中國,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984a32571241ed2b5a3489f2df0794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