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聽話和任性」的孩子,長大後哪個更出息?結果很意外

2023-05-27     菁媽育兒

原標題:從小「聽話和任性」的孩子,長大後哪個更出息?結果很意外

文|菁媽

01

琳琳和芬芬是一對堂姐妹,琳琳的媽媽從小就非常的好強,對琳琳的教育更是非常的嚴苛

每天都給孩子額外的布置任務,上幼兒園開始就開始參加各種的興趣班,還要參加各種比賽!

琳琳的媽媽經常跟女兒說的口頭禪「你要聽話,你要努力,以後才能有好的工作」!

而芬芬的媽媽對於孩子的教育就相對比較放養,她覺得讓孩子有一個幸福的童年更加重要,從小她培養女兒的就是獨立自主,允許在界限之內女兒可以任性,發脾氣。

她會告訴自己的女兒,你可以任性,可以發脾氣,無論你是怎麼樣的媽媽都會愛你,但是你的任性和發脾氣要有一個界限!

所以芬芬就是相對來說比較像小孩子,偶爾會有點小任性!

02

兩個堂姐妹一起去親戚家的時候,大家都能看到琳琳無論是坐姿,還是其他方面都非常的優秀,唱歌跳舞都能來一下,但是芬芬對比之下就似乎比較任性一些!

小的時候大家都表揚琳琳以後肯定是大有出息,琳琳的媽媽也非常的高興,在自己的嚴格壓制之下,女兒確實是非常乖巧,非常的聽話,她也覺得自己女兒以後肯定大有出息。

但是芬芬的媽媽卻覺得孩子以後有什麼樣的成就,那是孩子以後的造化,而她希望的是孩子能夠幸福!

這樣兩個孩子慢慢的長大,但是到了高中,因為學習壓力比較大,芬芬的心態比較好,考得好考得不好,她也是一下子就過了。

而琳琳卻每天在分數上掙扎,要求自己每一次都要考得比上一次更好,而到了高中,因為學習壓力比較大,她的理科又跟不上,所以她每次考試完之後達不到自己要求都會非常的難過,甚至到了高三還一度抑鬱,需要吃藥治療!

後來琳琳還不得不休學一個學期,老師跟家長說:不要給孩子太大的壓力。這時候琳琳的媽媽才知道不能再壓自己的孩子了。

03

但是這樣的一個聽話,要求自己努力的心智模式,已經在琳琳心裡形成了,她對自己的要求都是非常高的。

高考因為心態崩了,所以只考了一個大專,而芬芬因為心態穩,雖然說學習成績屬於中上,但是很穩,高考之後更是超常發揮,考了一個二本!

兩個堂姐妹,一個小的時候這麼優秀,為什麼到高考反而考崩了?一個小的時候很一般,有點任性,為什麼到了高考之後反而是因為心態取勝了呢?

主要也是因為從小那些聽話的孩子,很多時候背後站著一個非常嚴厲的媽媽,對於孩子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有要求。

這樣只能養出一個傀儡的孩子,這樣的孩子長大之後很難有出息,而從小給孩子一定的界限,這樣讓孩子在界限之內能夠自由,這樣的孩子長大之後他才能有自主權,才能有更好的成就!

家長在教育孩子過程中,一定要牢記「三不要」,不然長大後難有出息

不要要求孩子太聽話

比如說在冬天的時候,有些孩子覺得不冷就不想穿那麼多衣服,但是家長非得讓孩子穿,還跟孩子說要聽話。

孩子這餐不想吃那麼多飯,你非得讓孩子要聽話吃多一點。

作為家長應該要給孩子一定的選擇權,如果他不想穿秋褲,你就告訴他不穿秋褲,外面有點冷,我們可以穿厚一點的褲子,給孩子自己選擇。

孩子不想吃飯,那麼就讓孩子餓一頓,讓孩子知道自己的選擇,自己承受後果。

不要總跟孩子說慢點,小心點

孩子的成長都伴隨著家長的這兩個口頭禪:慢一點,小心一點。

孩子出門讓孩子慢一點,孩子在外面走路,讓孩子慢一點,孩子在玩玩具或者是玩滑梯,讓孩子慢一點,讓孩子小心點。

這其實家長越是緊張,孩子越容易出錯

甚至當孩子不小心摔跤了,有些家長還火上澆油:剛才叫你慢點,小心一點,你都不聽,你看現在摔了吧?

其實孩子在摔跤的時候是特別沒有面子,你這時候就是雪上加霜,所以我們帶孩子去玩的地方最好是保證安全。

比如說滑梯下面有墊子,那麼讓孩子玩,孩子摔一次不太嚴重,就讓他知道下次怎麼不容易摔。

家長總是讓孩子慢點小心點,反而讓孩子更加容易受傷。

不要逼著孩子承諾

比如孩子在玩手機,家長要求孩子要玩半個小時,但是玩了半個小時之後孩子卻不願意放下手機,家長就說孩子不信守承諾。

事實上,玩半個小時是家長的命令,並不是孩子自己的意願。

作為家長,可以跟孩子一起商量關於手機的問題,我們每天要玩多久,要兩個人都認可的情況下才可以。

在孩子玩手機的時候,準備到時間了可以先提醒一下,如果孩子這次做到了一定要表揚孩子,孩子沒有做到可以再提醒多兩次,多次表揚孩子的正確行為,才能讓孩子更加容易記住!

教育孩子的過程,其實就是一個自我成長的過程,在一定的界限內多給孩子一點自由。

(圖片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cd6cc1b6f361497c0917c3a301640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