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變遷中抵達「獅子山精神」,這部劇有怎樣的現實主義創作啟示

2022-06-14     影視前哨

原標題:時代變遷中抵達「獅子山精神」,這部劇有怎樣的現實主義創作啟示

導讀:以時代變遷為主線,以溫暖為創作落腳點,現實主義不斷向社會釋放陽光正能量。

文 | 黎河

「檸檬沒了」「六號桌收二十七」「燒叉燒咯」……

一大早,「好兄弟」茶餐廳一陣忙碌,店員的吆喝,伴隨著煎牛排的滋滋聲、倒奶茶的流水聲、碟碗碰在一起的清脆響聲,一個煙火氣的香港角落展露無疑。更關鍵是,在這種掃描式的開場中,人物群像接連以生活化的姿態與觀眾見面,有獅子山下的溫度,也有現實主義的態度。

在剛播完的第三集中,更名為「喜歡你」的「好兄弟」茶餐廳也開始重新營業了。近日,電視劇《獅子山下的故事》在央視一套開播,並在騰訊視頻全網獨播,一間茶餐廳,兩代香港人和近40年奮鬥史鋪陳開來。

打造時代光影中的質感,

讓歷史成為標尺

高山帶著初來香港的妻子梁歡來到另一座「高山」。

兩人並排而坐,遠處的維多利亞港灣船隻密集,「每次不開心,我都會來這裡看夜景,看看那些船來來去去,就好像很多人,帶著很多希望一樣。」他摟住懷孕的妻子,用手指著山下的燈火,「你看,只要肯付出努力,這裡面的萬家燈火,總有一盞是屬於我們的家。」

《獅子山下的故事》中到處充滿「煙火氣」,整部劇的色調色彩也溫暖明亮,沒有以往有關家庭表達中的矛盾重重、雞飛狗跳。它不再以極度衝突的情節來修飾,而輔以「潤物細無聲」的細節,讓每個人都能從中感受到那個年代香港人普通市民的底色。「香港西營盤李高山到」「廣東佛山樑歡到」「香港西營盤李友好到」,妻子女兒在側,即使再狹窄的房屋、再樸素的生活,也都讓幸福溢出來了。

《獅子山下的故事》從內容打磨到背景塑造都在嘗試還原現實。為了真實地展現生活環境,劇中出現了大量跨越年代風格的置景,小到茶餐廳里的各種擺設、人們的穿著打扮,街上計程車的樣式等。正如梁歡收到一個丈夫送的傳呼機,兩人通過這種比較老舊的通訊工具傳遞愛意,嗶嗶聲加上需要人轉接,一下把觀眾拉回到上個世紀,年代感十足。

硬體上的「功課」讓《獅子山下的故事》有了落腳之地,浮光掠影里,近四十年前的人和事變得鮮活而動人。

更重要的是,眾多歷史事件都成為劇中光陰飛逝的重要標尺。因為茶餐廳而結緣,這部劇里的「小人物」和他們的家庭,經歷了香港回歸、金融風暴、申奧成功、非典疫情等,時代發展成為推動人物成長、故事講述的重要動能。而且茶餐廳以小見大,也如時光機一般見證香港由回歸祖國、走向繁榮安定,最終融入大灣區再次出發的時代巨變。正如導演吳錦源所說,「這部劇最重要的是人情味,想通過它來訴說許多香港人在幾十年中的變化……將見過的社會新聞,親歷過的社會經歷、感受放進戲裡,可以讓觀眾感受到這是香港實實在在發生過的事情。」

「獅子山精神」的現實底色,

記錄超越日常的共鳴

「香港是中國的一部分,我是回自己家,和自己家裡的人相聚。」

在《獅子山下的故事》中,哪怕是一個小的生活場景,也能反映一代香港人的價值觀和愛國情懷。

除此之外,劇集能反映人們生活中面臨的找工作、婚姻、失業、疾病、育兒等現實問題,也能代表普通百姓的生活困境,包括李家由內地搬遷至香港小家庭中李高山和梁歡夫妻奮鬥的身影、羅一同和甄茜美一家人在時代背景中關於移民想法的探討等,觀眾在看劇的同時,也能看到一代代香港人在傳承「獅子山精神」,這些小人物的故事也展現出一種刻苦耐勞、勤奮拼搏、開拓進取、靈活應變、自強不息的精神。

勞金的兒子被欺負,高山為了讓孩子能夠明事理知輕重,即使被啤酒瓶砸中手臂,也沒有還手,反而藉此機會教育道:「做男人呢,一定要善良,要有骨氣、義氣、那就不用怕了。」當勞金因為欠下賭債想要逃離香港時,兒子的回答已經展露出其氣魄,「爸爸,不要走,我不上學,幫你一起還錢。」

我們從作品中看到了對現實真面貌的呈現和分析,人物不流於浮誇的表現,不管是黃覺飾演的燒臘師傅,還是內地來港新移民梁歡,或是接下來出場代表香港那個年代白領群體的羅梓康,他們在各自規劃的人生中都是普通平凡的,每一個人、每一代人都在努力地活著。

這部劇既有主旋律的「寫實」,當幾位員工想要辭職時,老闆挽留時說,「你們可以試著提出條件,看我能不能接受哈」,香港市民的樸素氣質展露無遺;這部劇也有傳統港劇的喜劇成色,當沒有拿到「良民證」的一同和妻子在茶餐廳發生「衝突」,嬉笑怒罵間,觀眾也被逗樂了。跟隨人物從遇到困難到解決問題,我們也一路成長,從而體悟到「獅子山精神」中的昂揚信念。

故事蘊含的能量在平平淡淡中抵達人心,《獅子山下的故事》以樸實、接地氣的敘事風格,溫情細膩的視角,描繪出香港回歸發展歷程中一個個鮮活生動的故事和人物,讓觀眾產生了強烈的共情共鳴。

其秘訣就在於,日常生活美學所煥發出的超越性力量,以及執著奮鬥普通人的真摯情感征服了觀眾。有網友甚至感嘆,「看了一集就想出發去香港感受一下它現在的繁華,以及去品嘗一把正宗的港餐了」;「不知不覺香港回歸祖國已經25年了,作為95後也算是一路見證著香港的回歸和發展,很幸運能夠經歷這樣的時代」……

現實主義創作需要「溫暖回應」,

平台探索提供新思路

為什麼選擇再普通不過的茶餐廳作為故事的核心發展地?

飾演燒臘師傅勞金的黃覺表示,「茶餐廳在香港文化里是不可替代的場景,是香港人的精神寄託,是滋生香港文化和各式各樣的人的場所,其中有情。」在《獅子山下的故事》中,圍繞這個茶餐廳,儘管人生困難不斷,但溫暖的情感常在。當高山去世後,永安分別給了梁歡和友好一塊自己珍藏的大白兔奶糖,永逸也主動在茶餐廳幫忙。

能夠看到,這部劇在關注平民敘事、直面現實困境的同時,以溫暖為主基調,表現人對真善美、光明和未來的追求,即溫暖現實主義。

事實上,騰訊視頻也在構建起溫暖現實主義創作的矩陣,通過講述農村教育和鄉村教師的《在希望的田野上》,描繪中國援非醫療隊與伊波拉病毒戰鬥情形的《伊波拉前線》和體現三十年時光中香港變遷的《獅子山下的故事》等,對「現實主義」創作實踐不斷推進,反映時代變遷和社會發展,展現時代背景下社會現狀和人物命運,給觀眾更強的代入感,以「愛」為最終落腳點,向社會釋放陽光正能量。

其中《在希望的田野上》聚焦鄉村教育、文化振興,通過劇情深刻探討包含鄉村教師困境、貧困戶評定標準、贍養老人等現實問題,立足現實、也紮根生活,既有淚點也有笑點;《伊波拉前線》講述了中國援非醫療隊與伊波拉病毒展開艱苦卓絕的戰鬥,最終成功遏制病毒蔓延,圓滿完成援非醫療任務的故事,在製作方面既有環境的真實,也有人的情感的真實,通過溫度去傳遞人性的光輝和偉大。

積極的現實主義重新成為創作的潮流,為主流敘事提供了新的思路。騰訊視頻通過這些寫實而有溫度的故事表達縮近了藝術創作與現實生活的距離,容易引起觀眾共鳴。《獅子山下的故事》一方面引發觀眾對不同家庭和人物際遇展開探討,以看客的身份梳理劇里的家庭觀念和幾代人之間的價值觀;另一方面將劇照進現實,啟迪觀眾回歸己身,產生新的思考。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c42c7a6b4e01a6bce92c749e119701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