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海油與道達爾能源完成首單液化天然氣跨境人民幣結算交易;巴西中央銀行宣布,人民幣超越歐元成為該國第二大國際儲備貨幣。前者標誌著在油氣貿易領域的跨境人民幣結算交易邁出實質性一步,後者意味著人民幣作為儲備貨幣獲得更多青睞。當前國際貨幣體系下,人民幣影響力與日俱增,貨幣多極化趨勢日益明晰。
目前人民幣是國際支付第五大活躍貨幣、第五大國際儲備貨幣,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特別提款權貨幣籃子中的權重排名第三。在人民幣國際化十幾年曆程中,人民幣的跨境支付、投融資、儲備和計價等國際貨幣的功能全面增強,國際地位也有了較大提升。
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跨境人民幣結算規模超過42萬億元,較2017年增長了3倍多。中國人民銀行已經在29個國家和地區授權了31家人民幣清算行,與40個國家和地區的央行或貨幣當局簽署了雙邊貨幣互換協議,協議總額超過4萬億元。人民幣國際化水平不斷提升,順應了多國擺脫對美元過度依賴的訴求。
近年來,美國濫用美元霸權,加劇世界經濟風險。去年以來,美聯儲持續激進加息,美元急劇升值,令不少國家本幣貶值、資本外流、償債成本上升、輸入性通脹加劇,一些國家甚至陷入貨幣或債務危機。多國紛紛通過減持美債、推動雙邊貨幣協議和外匯儲備資產多元化等辦法,積極探索貨幣多極化的路徑。在西方因烏克蘭危機對俄羅斯實施制裁一年後,人民幣已取代美元成為俄羅斯交易量最大的貨幣;產油大國沙特表示對以非美元結算貿易持開放態度;巴西和阿根廷推進有關南美洲共同貨幣的討論;東協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探討在該地區加強本地貨幣的使用;以色列歷史上首次將加元、澳元、日元和人民幣納入其外匯儲備,同時減持美元。可以想見,隨著時間的推移,美元之外的更多其他貨幣也將有機會走到國際貨幣體系的前台。
(據新華社北京4月5日電)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b4331a65f5f6ee1fb375567fcb3b56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