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事記憶明顯減退,要當心痴呆

2023-09-21     保健時報

原標題:近事記憶明顯減退,要當心痴呆

921日是世界阿爾茨海默病日。隨著人口老齡化日益嚴重,我國已成為全世界痴呆患者最多的國家。因此要提高對於痴呆這一類疾病的認識,及時識別可疑信號,通過早期診斷、早期干預減輕痴呆帶來的功能損害。

NO.1

記憶力下降不一定是正常衰老

記憶可分為瞬間、近事和遠事3種類型。其中近事記憶隨著年齡的增長減退較明顯,而瞬間和遠事記憶的減退較遲緩。正常老人雖有近事記憶減退,但程度較輕,經提醒或過後能夠想起來,不會迅速加重,認知檢查正常,稱為「生理性記憶力減退」,不影響老人的日常生活。然而,在我國60歲及以上的老人中,約6%患有痴呆症,這部分老人為病理性記憶力下降,其表現又有哪些不同呢?

痴呆患者的近事記憶力減退程度更嚴重、更明顯。例如,記憶新人名的能力較同齡老人下降,無法記清時間和預約事件,無法識別熟人的相貌,健忘更頻繁和持久,重複提問或贅述,更多使用便簽和記事本等。

NO.2

六至八成痴呆為阿爾茨海默病

臨床上引起痴呆的疾病種類繁多,包括阿爾茨海默病、路易體痴呆、帕金森病痴呆和額顳葉痴呆等神經變性疾病造成的痴呆,以及血管性痴呆、正常壓力性腦積水等非神經變性疾病引起的痴呆。阿爾茨海默病是最常見的痴呆類型,占所有類型痴呆的60%~80%。流行病學數據顯示,在中國60歲以上人群中,痴呆患者約1507萬,其中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約983萬。

NO.3

痴呆患者會表現出4種障礙

除記憶力下降外,痴呆患者還可出現更多認知障礙的症狀。以阿爾茨海默病這一最常見的痴呆類型為例,患者可出現以下認知域受損的症狀:

語言功能障礙表現為找詞困難、命名困難、句子及短語重複障礙。

視空間功能障礙表現為定向力障礙、物體識別障礙等。

執行功能障礙表現為無法提前制訂計劃、對事情的理解和反應失當、解決問題的能力減退等。

注意力障礙表現為注意力渙散、坐臥不安等。

因此,家中老人如果出現上述症狀,需警惕是否為阿爾茨海默病的先兆,可前往正規診療機構進行識別與診斷。

NO.4

早發現早干預,延緩病情進展

當前確診阿爾茨海默病主要基於神經影像學和體液檢查。由β-澱粉樣蛋白聚集形成的神經炎性斑和過度磷酸化的tau蛋白形成的神經原纖維纏結,是阿爾茨海默病兩大特徵性神經病理變化。因此在臨床上常採用β-澱粉樣蛋白和tau蛋白相關生物標誌物檢測,以及頭核磁共振、正電子發射計算機斷層掃描(PET)、腦脊液和血液檢測等來診斷。

在人口老齡化快速進展的當下,阿爾茨海默病患病人數不斷增加,已成為社會的沉重負擔,氟貝他苯的出現將有助於阿爾茨海默病的早發現、早干預、早診斷及早治療目標的實現,減輕阿爾茨海默病給家庭和社會帶來的照料及經濟負擔。

轉載請註明來源保健時報微信公眾號

本文封面圖片及文內圖片來自版權圖庫

作者||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認知障礙性疾病科主任張巍

編輯 || 顏紅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a8e87b693419c450f0168ad205156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