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起隴西》:陳恭的死,讓我看清楊儀的虛偽和愚蠢

2022-05-10     塵飛揚說經典

原標題:《風起隴西》:陳恭的死,讓我看清楊儀的虛偽和愚蠢

陳恭真是《風起隴西》中最慘的人。

父親戰死,妻子翟悅被毒殺,他被組織強迫,殺掉最好的兄弟荀詡。

這一切,都是為了「興復漢室」。

《風起隴西》展現的「興復漢室」,不過是以楊儀為中心的司聞曹,利用間諜活動打擊異己李嚴。

這裡面最奇怪的地方就是偷換概念,將李嚴被打垮等同於「興復漢室」。

撕開了權斗的醜陋面孔,正是《風起隴西》的毒辣。

1.悲慘的陳恭

我覺得陳恭悲慘,是因為他的犧牲並非為了興復漢室添磚加瓦,而是充當了權斗的炮灰。

為了完成使命,陳恭甚至「逼死」了妻子翟悅。

翟悅當然是被黃預害死的,但我們也要看清楚,她被喂了神仙丹,和陳恭的處理方式有很大關係。

翟悅身份暴露後 ,陳恭直接告訴她,「我救你出去。」

這句話直接害死了翟悅。

因為翟悅聽完陳恭這句話後,大罵陳恭「無恥曹狗魏諜」。

像陳恭這麼聰明的人,他不應該說出」我救你出去「這樣的計劃。

因為只要翟悅聽到這句話,她就會權衡利弊,明白陳恭救出自己付出的代價。

她這麼愛陳恭,當然會選擇犧牲自己,保護陳恭。

救翟悅,本來是陳恭的選擇,然而,陳恭卻用一句將來時態的話,把它變成了翟悅的選擇。

就在翟悅對陳恭破口大罵後,黃預就給翟悅喂神仙丹。而這種毒藥無藥可解,

陳恭的那句「我要救你」,造成逼死翟悅的既定事實。

作為一流的間諜,陳恭的慘,也是因為他要不斷和蠢人打交道,並且被蠢人操控。

這些蠢人包括楊儀,也包括郭淮,這裡主要講一下郭淮。

我曾寫長文分析過,郭淮用馮膺害死陳父的信息策反陳恭,這個思路有很大的問題。

因為它只是陳恭與馮膺水火不容的充分必要條件,卻不是陳恭一定要反蜀的充分必要條件。

更糟糕的是,如果陳恭因為父親的死投靠魏國,這就是陷父親於不義之中。

為何這樣說?

原因是陳父是以蜀漢烈士的形象犧牲的——即便馮膺害死陳父,陳父依舊有蜀國烈士光環。如果陳恭為了給父親報仇,他可以殺掉馮膺,但沒必要背叛蜀漢。

一旦他投靠魏國,就是在打父親的臉。蜀國烈士的後代竟然因為他的烈士身份成為蜀國的叛徒。

郭淮的愚蠢是不懂得站在陳恭的角度思考問題,他過分相信陳父之死對陳恭的影響,卻忽略了陳恭本人的家國情懷。

郭剛這種傻白甜,都說他不敢相信陳恭會違背使命,郭淮依舊言之鑿鑿,說他掌控了人心。

然而,郭淮掌控的人心,就是個笑話。

我覺得郭淮是個二流貨色,就是因為他讓陳恭成為燭龍,本就是個悖論。

如果陳恭被郭淮策反,說明他的忠誠度不高,不值得被信任,那麼他不適合當燭龍。

如果陳恭沒有被郭淮策反,說明他依舊是蜀漢的間諜,這樣他更不適合當燭龍。

郭淮的智商,比大多數國產喜劇片都好笑。

讓陳恭絕望的是,就郭淮這種二流角色,就能成功利用情報,取得街亭案的勝利。

由此可見,他為之賣命的司聞曹是多麼草包的一個結構。

2.楊儀和馮膺的硬傷

陳恭是被楊儀忽悠的敢死隊成員,馮膺也是如此。

我對馮膺的看法很割裂,我覺得他有頂級間諜的素養,然而,他對楊儀的言聽計從,卻有是非不分的嫌疑。

毫無疑問,馮膺是個做局高手。

高堂秉突然死亡,馮膺留下殺害高堂秉的線索,旨在吸引荀詡注意。

馮膺的厲害在於,他吃死了荀詡一根筋的性格,給他一個劇本,荀詡就會主動擔任男主角。

馮膺用連環計搞李嚴,李嚴上鉤,就是他看到了馮膺在連環計中承擔的風險。

站在李嚴的視角看,馮膺把自己作為絆倒諸葛亮的棋子。而在馮膺的視角看,他是拉李嚴下水的棋子。

為了拉李嚴下水,馮膺不惜把自己當誘餌。

勇於獻身,也有腦子,才是真實的馮膺。陳恭和荀詡都是一流間諜。馮膺是把這些一流間諜當工具人的高端玩家。

街亭案發生後,諸葛亮的伐魏戰略遭重創,李嚴派抬頭。因為情報有問題,司聞曹的公信力也遭到質疑。

與此同時,街亭案的發生,證明楊儀和馮膺的智商非常不穩定,他們倆有整人頭腦,卻缺少大局觀。

因為街亭案直接導致諸葛亮的話語權被削弱,他的伐魏大計遭到重創。

我們應該知道,對蜀國來說,街亭具有非常高的戰略價值。只要蜀軍守住街亭,就能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街亭失守,魏軍打開隴右大門,蜀國腹背受敵,它基本宣告北伐的失敗。從此以後,諸葛亮的幾次北伐均是無功而返。

楊儀和馮膺的思路是用街亭案來贏得一個絆倒李嚴的機會,這樣做實在得不償失。

街亭案發生前,楊儀就已經讓馮膺假裝投誠,和郭淮取得聯繫,雙方已經看到,只有讓陳恭進入司聞曹,他們才有可能絆倒李嚴。

這裡面最細思極恐的情節是,街亭案是楊儀和馮膺默認的結果。

為何這樣說?

街亭案發生後,楊儀和馮膺都知道司聞曹有內奸,然而,他們一直不肯捉內奸,而是設局,讓陳恭來捉內奸。

這樣做的目的是,給陳恭一個立功的機會,讓他打進司聞曹的管理層。

馮膺明明知道高堂秉有問題,卻任憑高堂秉興風作浪,甚至不惜付出街亭失守的代價。

楊儀和馮膺這樣搞,就像拿出全部身家去炒股的賭徒,以為自己能成為大贏家,卻只有當韭菜的命。

因為街亭案失守,諸葛亮的話語權確實被削弱了。

但凡楊儀和馮膺真為諸葛亮考慮,他們就應該避免高堂秉偷換陳恭傳來的信息,確保諸葛亮打勝仗。

然而,楊儀和馮膺都沒有做到。他們明明可以做到,但他們就是不要做到。

自以為是諸葛亮伐魏的左膀右臂,街亭案的發生,足以證明,他們只是諸葛亮的豬隊友。

結語:

《風起隴西》的結尾,楊儀和馮膺確實完成了他們的目標,順利絆倒李嚴,夯實諸葛亮在蜀漢政權中的話語權。

從此以後,諸葛亮在朝廷中的地位一家獨大。

然而,沒有李嚴,只有一家獨大的諸葛亮,真的就能「興復漢室」嗎?

歷史給出了否定的答案。

他們將「興復漢室」包裝成康莊大道,卻讓陳恭走上了窮途末路,讓世間多了一個枉死的人。

故事的最後,陳恭犧牲了自己,這是他的必然選擇。

活著,是對陳恭的殘酷考驗,只有死亡,才能讓他解脫。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a773b9033f71aa9d427f4edb38872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