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外購後備母豬的豬來說,首先是要選擇一個好的場家;主要考慮以下內容:一是品種或品系生產性能好,如繁殖能力、生長速度、適應能力、飼料利用率等,這些性能都是品種或品系內在的特質;其次是選無病的豬,因為許多豬場在飼養過程中,會逐漸出現多種疾病,而如果有危害大的傳染病的話,那就會隨後備母豬帶進自己的豬場,在引種的過程中同時也引進了疾病,那是得不償失的;第三是選擇資料齊全的豬場的豬,如種豬檔案、防疫記錄、生長發育記錄等,這些資料都會為以後的飼養管理提供依據,使得以後的飼養管理可以做到心中有數;第四還要考慮地理位置,因為不同地區的氣候條件是不同的,溫度、濕度等都會影響以後的飼養效果;比如南方氣候濕潤,這裡培育的種豬到了氣候乾燥的北方,很難避免呼吸道病的發生;第五還要考慮價格,因為一分價格一分貨,不要只圖便宜而選擇了性能一般的品種,當時看似省錢了,但可能以後賺錢會困難;第六還要考慮飼養目的,是純種還是選擇二元,如果生產商品豬,那選二元母豬會更好,因為二元母豬許多性能要優於純種;第七則是個體的挑選,要具備本品持征,體型勻稱,奶頭數多而均勻,陰戶正常,肢蹄發育正常等。
如果是自己場裡培養後備母豬,那選擇的方向則不同,而且選擇的時間更早。
首先是生長發育快:應選擇本身和同胞生長速度快、飼料利用率高的個體。在後備豬限飼前(如2月齡、4月齡)選擇時,既利用本身成績,也利用同胞成績;限飼後主要利用肥育測定的同胞的成績。
其次是體質外形好:後備母豬要求體質健壯,無遺傳疾患,並應審查確定其祖先或同胞亦無遺傳疾患。體形外貌具有相應種性的典型特徵,如毛色、頭形、耳形、體形等,特別應強調的是應有足夠的乳頭數,且乳頭排列整齊,無瞎乳頭和副乳頭。
第三是繁殖性能高:繁殖性能是後備母豬非常重要的性狀,後備母豬應選自產仔數多、哺育率高、斷乳體重大的高產母豬的後代,同時應具有良好的外生殖器官,如陰戶發育較好,配種前有正常的發情周期,而且發情徵候明顯。
在時間方面,一般是經過五次選擇:
首先是系譜選擇,要選擇優秀的公母豬的後代做種用;
第二次是2月齡選擇:2月齡選擇是窩選,就是在雙親性能優良、窩產仔豬數多、哺育率高、斷乳體重大而均勻、同窩仔豬無遺傳疾患的一窩仔豬中選擇。2月齡選擇時由於豬的體重小,容易發生選擇錯誤,所以選留數目較多,一般為需要量的2—3倍。
第三次是4月齡選擇:主要是淘汰那些生長發育不良、體質差、體形外貌及外生殖器有缺陷的個體。這一階段淘汰的比例較小。
第四次是6月齡選擇:根據6月齡時後備母豬自身的生長發育狀況,以及同胞的生長和發育及胴體性狀的測定成績進行選擇,淘汰那些本身發育差、體形外貌差的個體以及同胞測定成績差的個體。
最後一次是初配時的選擇:此時是後備母豬的最後一次選擇,淘汰那些發情周期不規律、發情徵候不明顯以及長期不發情的個體。
如果是經過了上面程序選擇的後備母豬,那一定是錯不了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O3FOW8BMH2_cNUg9cZ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