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每個背井離鄉、在外打拚的人都曾有過這樣的煩惱:租房。
租在哪?獨居還是合租?租多少價位的?住CBD附近的公寓還是城中村的單間?
這些問題,大家心知肚明,全由錢包決定。
那麼,在深圳,月租一千五和兩萬的房子差距有多大呢?
夜幕降臨,科興科學園卻恍若白晝,它有個別稱叫「中國加班第一樓」。
騰訊互娛、樂逗、第七大道、蓋婭等網際網路遊戲巨頭,就盤踞在這不足0.14平方千米的寫字樓里。
每天從夜晚10點到清晨5點,都有披星戴月的人像擠牙膏一樣,從這個巨大密集的格子間裡緩慢地擠出來,隨之悄無聲息地消失在燈火闌珊中。
A君就是這網際網路大軍中微不足道的一員,他平均每周要加班三四天,若能在十點半前下班,都算早了。
為了減少通勤時間,他選擇在公司附近租房,走路只用十幾分鐘。
他租的房子很小,小到只放得下一張床用來睡覺,不僅沒有窗,家徒四壁,連張多餘的椅子都沒有。
但就是這張普普通通的床,每個月也要1500的租金,占掉了他四分之一的工資。
然而,A君似乎從未氣餒過。
畢業就來深圳闖蕩的他,最捉襟見肘的時候,一天只吃一餐。
可無論再窮途末路,只要打開床邊橘黃色的檯燈,他就變得氣定神閒,好像擁有了對抗生活的力量和勇氣。
經過兩年的打磨,A君依舊充滿了熱血和激情,保持著鮮有的銳氣和稜角,還堅信著最樸素的「天道酬勤」的真理。
繁華都市角落裡的這張小小的床,既承載了他被透支的青春、枯燥的生活,卻也安放得下他無限的野心和膨脹的夢想。
深圳的夜越黑,燈火越璀璨,那千千萬萬人的慾望,被照得一覽無餘。
在這裡,最不缺的就是理想和希望,你永遠不知道,那逼仄壓抑的鴿子籠里,藏著多少人對美好未來的期待和嚮往。
嘉特,22歲,是一名職業博主,他在微博有近250萬的關注者。
但他坦言,儘管作為百萬大V,每個月卻只有四五千的收入。
現在,他住在寶安區一個房租2400的單間裡,扣除日常開銷,那點微不足道的工資,僅僅能讓他活下去。
不過,這個遠離市區的單身公寓,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極簡的裝修風格也十分符合他自媒體從業者的身份。
雖然房間只有22㎡,但裝得下一張懶人沙發和用來工作的桌子,床又大又軟,廚房和陽台併攏,煮個面煲個湯的間隙,還能看一眼窗外明媚燦爛的陽光。
可氣血方剛的嘉特對未來沒有宏偉的規劃,活在當下,恪盡職守認真工作,好像比羅列一些虛無縹緲的計劃更切合實際。
買房落地生根,娶妻生子似乎都太遙不可及,他沒想過也不敢考慮這些人生大事,唯一確定的是,他不願意離開這座生機勃勃的城市。
有的人捨不得走,也有的人像不安分的無腳鳥,習慣隨遇而安。
B君是抓住機遇的幸運兒,畢業三年,事業已經初見起色。
他一個人住在每月9500房租的別墅區里,開門就是寬敞的客廳,打開落地窗,映入眼帘的是一片青山綠水。
雜物間堆滿了他的收藏,衛生間足夠大,有浴缸,最令他滿意的是,有個視野空曠的陽台,無限山光水色盡收眼底。
但許多在大城市奔波勞碌只為出人頭地的人不能理解,與其每個月花9500租房,為什麼不買房呢?
況且,按照他現在的收入和積蓄,想買個好房子輕而易舉,即使付完首付,剩下的月供也根本毫無壓力。
喜歡自由自在的B君解釋道:「我不想產生依附的狀態,為了一個房子被套牢在一座城市裡。這個月我愛這窗外的景色住下了,可誰知道下個月我又想換另一個地方了呢?」
英雄所見略同還有年薪八位數的90後CEO。
當上老闆的他住在深圳灣月租兩萬三的豪宅里,有超大客廳,主臥自帶衣帽間和小陽台。
次臥用於招待客人,也用看書打遊戲的功能房。
廚房比很多深漂蝸居的房子還要大。
只是,這豪宅更像一個富麗堂皇的驛站。
年少有為的CEO,總是飛來飛去地到各地出差,平時回來太晚了,倒頭就睡。有廚房,卻只吃外賣。交昂貴的物業費,但連高檔小區配套的花園也沒認真走過。
他不是買不起房,2000萬的住宅,於他而言,只不過是銀行卡里的一串數字。
商人本色,精打細算如他,如果每個月2萬的房租,租十年也才200多萬,根據性價比,又何必買房呢?
然而,能將錢財這些身外之物看得輕描淡寫的,從來不是沒故事的人。
CEO並非生下來就是CEO的。
2014年,他剛到深圳,也像開頭的A君一樣,住著只能放得下一張床、月租1500的隔間。
但第二年,他換到了2500的,第三年換到5000的,第四年換到8000的,現在,住的第五個房子,像升級打怪拿到越來越多的裝備一樣,他換到了兩萬三的。
CEO租這套豪宅沒有吹毛求疵的要求,只有個執念,就是必須看到深圳灣對岸拔地而起的「春筍」。
因為他兩手空空來深圳白手起家那年,這棟雄偉的地標也是才剛剛建起來,那時候,他有個不欲人知的信念,一定要住在能夠看到它的高樓上。
如今,他儼然跟著「春筍」從無到有,屹立於這五光十色的大城市裡。
《奇葩說》曾經有過一個辯題:大城市裡的一張床VS小城市的一套房,你選哪個?
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但面對這道選擇題,一千個人只有一種選擇。
要麼狼狽逃離,要麼歸於安逸,似乎沒有其他的答案。
可也有人不信,不認命,他們懷揣著滾燙的卻被別人當成笑話的夢想,在大城市裡,從一張床流浪到另一張床,只為了能奮鬥出一塊能安身立命的小天地。
或許是買下屬於自己的一套房,從此安營紮寨;又或許是手裡拽著大把的錢,任性地不停更換理想的住所。
而不管哪種方式,他們都實現了自己的願望。
光怪陸離的繁華都市,藏著冷漠和殘酷,但也充滿了希望、機遇和抱負。
她像一輛在滾滾向前的時代洪流中加速前進的列車,跟不上步伐的人,就被無情地甩開,剩下的則要拼盡全力保持同速,若是能跑得更快點,那便獲得了頭等艙的車票。
在充滿未知數和無限可能的大城市,沒有人能預測誰先跑到終點。
畢竟,那個一開始住著1500齣租屋的年輕人,幾年之後,也住上了兩萬三的豪宅。
而那個人,有可能是我是你也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