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真一個需要刪除鍵

2019-07-22   一起旅個游

一到晚上,人就變得矯情了起來。

一支煙,一杯酒,一盤磁帶,幾分遐想,幾聲嘆息。

似乎什麼人生大道理都懂了,既看透了世間萬物,又明白了很多事情,即使沒有任何意義,但還是繼續的無奈。

說到底,還是獨自一人的時候,黑夜無限放大了寂寞感。

「生如逆旅單行道,哪有歲月可回頭。」

於是乎,自怨自艾,尋找看似簡單,實則飽含深意的句子發在了朋友圈,希望有人能懂。

然而,第二天醒來,扔掉一切糟糕的情緒,長吁一口鬱積的濁氣。看著亮堂亮堂的窗外,觀察樹葉是不是又綠了些的時候。

才發現昨天晚上的自己矯情的像個傻逼,趕緊羞愧得找到那條無厘頭的朋友圈。

「確定刪除嗎?」

「確定。」

這一舉動,似乎將昨夜那個一時迷路的自己也一帶被翻篇了。

接著,朋友圈又只剩下無所指向的推文、音樂和隱約透露自己愛讀書學習的文字。



我常常感到慶幸,人生有很多的「刪除鍵」。

喜歡的人,不及時回自己的微信,可以將他從聊天列表中刪除,忘掉是自己主動聯繫對方這件事情;

分手後,將對方的聯繫方式刪除,讓往事不再回頭,給自己一個新的開始;

還有刪除相冊里的照片,3000多頁的聊天記錄,將不想回憶的過往也一併帶走... ....

因為刪除所有,讓一切回到空白,才有可能擁有重來的機會啊。

所以,我一直提醒自己,千萬別活成一個念舊的人。

當斷不斷,必受其亂。


不懂得刪除的人,為了給足自己安全感,永遠背負著很多不必要的麻煩。

就像有些人出門一定要背著書包,不然會很沒有安全,很不習慣。

而納入書包里的東西,不管它們有用還是無用,哪一樣也不忍丟棄,反正只要裝在裡面,就感覺心裡很踏實。

這樣的壞習慣也表現在,每次出門旅遊的時候,也都要整一大箱行李,吃的、穿的、用的以及玩的。

原因就是:一旦用得著呢?儘管一趟旅遊回來,很多東西連動都沒動。

後來,我發現人生的旅程也大抵如此,拚命地低三下四結交很多不喜歡的人,只為了滿足「一旦用得著」、「人脈很重要」的安全感。

任憑那無所不取,無所不裝的大大麻袋,壓在自己的小小身板上。


我有一個習慣,沒事的時候就會清理一下手機。

相冊、通訊錄、以及微信聯繫人,該刪除就刪除,該收藏的便收藏起來。

這也是導致我的微信好友人數,兩年來從來沒有超過兩百個的原因。

因為我有意識地在刪除與過濾不太熟悉的人,也杜絕與我的生活毫無交集的人,出現在我的時間流里,無形中浪費著我的精力。

我將我100%的精力集中在有意義、有真情實感的事情上,自然也得到超過80%的回報。

所以,那為數不多的兩百個微信好友都是難過的時候,就可以閉眼選一個出來打電話的人。


其實,擁有「刪除鍵」的人生,才能擁有「極簡」的生活。

我一直覺得很多人內心的紛擾,在於我們在做A的時候會擔心B,在做B的時候又憧憬C。

導致黑白地帶永遠多過灰色地帶,而人也常常因此變得不快樂。

只有讀書的時候真的在讀書,和朋友聚會的時候真的在聊天和交心,發獃的時候就全身心放空只和自己相處...

刪除內心的慾望,捨去多餘的雜念,才能擁有極簡生活。

真正的「極簡」在於每一段消逝的時光,都被明確,而不是正確的被使用著。



但不是所有的「刪除」都是告別與簡化,有的只是一種逃避。

很多人失戀以後,要做的第一件事,都是刪除,好像這樣就顯得自己很酷,很洒脫。

還自得其樂的安慰自己,再也不用費盡心思的更新朋友圈,就為了一個不經意的贊;

不用苦苦等待著他的回信,因為他的一個冷淡回答,莫名其妙的心情低落;

更不用每天找到很多很多新奇的點子,然後跟他講「我今天又遇到件好玩的事情……」

好像真的解脫了一樣。

但好笑的是,主動刪除的那個人,總會不斷地偷看被刪的人的朋友圈。

儘管上面只有頭像,封面圖,個簽以及一條橫線。

甚至養成了通過頭像、個簽和封面圖來猜測對方過著怎樣的生活。


之前,看到過這樣一段話,覺得很有道理。

真正的放下大概是:你不會刪除他的聊天記錄,也不會把他拉入黑名單,只是任由他躺在通訊錄里,再也懶得去點開。

他留下的那些痕跡就像家中沙發縫的灰,油煙機上的漬,你不會為它特意來次大掃除,只是心情好時,順手一擦。

我覺得,這才是真正的將對方在自己的世界裡刪除啊!

也是後來,做到真正刪除的時候,我才漸漸意識到,不懂得刪除,其實是這個世界上,最不可理喻的事情。

因為你喜歡的人早已選擇徹底刪除了你。而你,也該選擇新的生活了。




其實,那些我原本以為刪除不了的事,都漸漸被我刪除與遺忘了。

因為我知道人生需要刪除鍵。

所以,如果你和你的手機一樣卡頓,記得時常清理與刪除。

再不行,一鍵恢復出廠設置,一定會變得靈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