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50年,一個男嬰降生在絳州龍門縣(今山西省河津市)王家,被取名為王勃,字子安。
當時,王勃的爺爺隋朝大儒王通已經去世33年了。
王通的弟弟王績也是個名人,「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就是他寫的,他被後世公認為是五言律詩的奠基人。
王勃的父親王福畤(zhì)歷任太常博士、雍州司功等。王家門第雖不顯赫卻也算是書香世家。
王勃雕像
天才兒童
6歲的王勃就已經顯露出了他過人的文學才華,已經懂得寫文章了,與其兄長王勔、王勮文采相當。他父親的朋友杜易簡常常說:「這是你們王家的三珠樹呀!」三珠樹是一種傳說中的仙樹,代指俊才。
王勃9歲時讀隋唐儒家大師顏師古注釋的《漢書》,看的同時還順便指出了錯誤,作了《指瑕》十捲來糾正顏師古的錯誤。
顏師古何許人也?創作《顏氏家訓》的顏之推是他爺爺,唐朝大書法家顏真卿是他五世從孫,而他本人是研究漢書的專家,所著《漢書注》深受廣大學子的重視和認可。
王勃真是初生牛犢不怕虎,敢於挑戰當世權威,這體現出王勃既學識淵博,膽子也大,這種「藝高人膽大」也為他後來的人生埋下了隱患。
聶遠曾在電影《滕王閣傳奇》中飾演王勃
時運不濟
13歲時,王勃開始尋找機會,積極入仕。他先是上書司禮太常伯劉祥道,直陳政見,並表明自己積極用世的決心,深得劉祥道讚賞:「此神童也!」之後在麟德二年(665年),他又通過皇甫常伯向唐高宗獻《乾元殿頌》,希望能入仕。
《乾元殿頌》文章綺麗,驚動了唐高宗李治。李治聽聞王勃還未及弱冠,驚嘆不已:「奇才,奇才,我大唐奇才!」看這欣賞程度,起碼得是五顆星啊!
自此,王勃聲名遠揚,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合稱「初唐四傑」,並被推為首位。
王勃16歲時,應幽素科試及第,被授為朝散郎。照現在來看,中科大少年班應有王勃一席。而在古代,王勃已經成為了當時最年輕的朝廷命官。
沛王李賢聽聞王勃的大名之後,將他召為王府修撰,很是看重。當時,諸王侯喜歡鬥雞活動,互有勝負。一次,恰逢沛王李賢與英王李顯鬥雞,王勃開玩笑地寫了《檄英王雞》,討伐英王雞,以此為沛王雞助興。
不料,文章也傳到唐高宗李治手中。李治看了文章之後,認為王勃有挑撥離間之嫌,當即下令廢除王勃的官職,將他逐出了沛王府。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王勃還在沛王府時所寫,留下了「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的千古名句。當年在中學的同學錄里,誰沒有在評語上給同學留過這一句,以表達祝願之意。
丟失官職之後,王勃受朋友的幫助,謀得虢州參軍一職。這個職位為他帶來了人生第二次重擊。
在他任虢州參軍期間,有官奴曹達犯罪,王勃將其藏匿起來,但又害怕事情泄露,於是殺了曹達了結此事。東窗事發後,王勃本應被處死,恰逢天下大赦才得以保命。
但王勃的父親王福畤受此案連累,從雍州司戶參軍貶為交趾縣令(今越南北部)。
名垂千古
王勃出獄後,朝廷要官復其舊職,經歷那麼多事,王勃對做官已產生恐懼,所以沒有接受。
身為孝子的他決定遠赴交趾看望其父親。他一路南下,來到了洪州(今江西南昌),寫下了令他名垂千古的《滕王閣序》。
王勃寫文章有一個習慣,先磨好墨準備好紙筆,飲酒後用被子蒙住腦袋往床上一躺,等文章在心裡構思成型後,從床上起來,一揮而就,文不加點,一首詩、一篇大作即出爐。這就是「腹稿」的由來。
不過,《滕王閣序》卻是一篇即興作文。
王勃在遊覽滕王閣時,正趕上洪州都督閻伯輿新修好滕王閣,在此大宴賓客。「千里逢迎,高朋滿座。」王勃前去拜訪,閻伯輿早聞他名氣,邀請他一同參加。
滕王閣
這場宴會是閻伯輿為展示其女婿才學而舉辦的,他早已讓女婿提前寫好一篇文章,藉此機會揚名。宴會上,閻伯輿假意拿出紙筆讓大家寫文章。在座的賓客皆知他用意,紛紛推辭,除了王勃,他拿起筆就寫。閻伯輿很不高興,拂衣而起,坐在帳中,遣人去看王勃寫了什麼。
閻伯輿聽到開頭時,不以為然;聽到「星分翼軫,地接衡廬」,沉吟不語;等聽到「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閻伯輿不得不嘆服道:「此真天才,當垂不朽!」
王勃寫下《滕王閣序》後,又作了序詩:
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鸞罷歌舞。
畫棟朝飛南浦雲,珠簾暮卷西山雨。
閒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
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
在「檻外長江空自流」這句中他故意空了一個字沒寫就告辭了。閻伯輿看了看王勃寫的詩,正要發表溢美之詞,卻發現空了一個字,覺得奇怪,但又好像放什麼字都不妥,恐改變作者的原意。無奈之下,他追上王勃,請他把空了的字補上。他的隨從表示:「我家公子有言,一字值千金,望都督海涵。」
閻伯輿認為王勃在敲詐,但又實在不想這首詩空著,想著不如給千金求一字,自己也落個禮賢下士的好名聲。他奉上千金說明來意後,王勃故作驚訝道:「晚生豈敢空字,空者,空也。」大家聽後一致稱妙,閻伯輿也意味深長地說:「一字千金,不愧為當今奇才。」
可惜,如此奇才卻英年早逝。公元676年,王勃在看望完當交趾縣令的父親的回程上,因風浪不幸溺水,結束了他短暫而輝煌的一生,終年26歲。
小結:「時運不齊,命途多舛」這8個字就是王勃一生的寫照。他像流星一樣划過大唐的天空,但光芒卻足以照亮整個文學世界。正如杜甫所評價初唐四傑的作品:「不廢江河萬古流」。
參考資料:《新唐書·王勃傳》、《舊唐書》、《唐摭言》、《滕王閣序》、《唐詩為鏡照汗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