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必看書單,你都看過了嗎?

2020-02-12     星空戶外游

中國每年人均閱讀量大概在6本,不知道大家畢業以後有沒有讀書的習慣呢?小編覺得身體和靈魂總有一個在路上,所以利用碎片時間看書是很有必要的。現在是特殊時期,大家每天在家的時間都比較多,所以如果平時真的沒有時間看書,也可以利用這段時間看幾本。


今天小編給大家推薦幾本,身邊的人和我都覺得很棒的書吧!


1.《我堅信》-【美】奧普拉·溫弗瑞

這是一本關於女性力量的書,是美國脫口秀女王奧普拉至今出版的唯一一本書。優秀的人童年都悲慘這樣的故事案例太多,她也不例外,女性力量的來源,她用了16年去思考去尋找,當女性想要獨立,自由,從柔軟變得堅韌,你一定得清晰自己所堅信的東西。



2.《相約星期二》-【美】米奇·阿爾博姆

這是一本關於人生必修課、一本很薄很淺的書,講的是一個真實的故事,年過七旬的社會心理學教授莫里在1994年罹患肌萎縮性側索硬化,一年以後與世長辭。作為莫里早年最得意的門生,米奇在老教授纏綿病榻的十四周里,每周二都上門與他相伴,聆聽他最後的教誨。


每周一個命題,每個命題都很大,在日常中娓娓道來深入淺出,仿佛你也參與在這堂人生必修課的討論中,並且留給你足夠的空間去自己體悟。我們一直都缺乏死亡教育,書里的答案會教你直面生活,並學會與之和解。



3.《菊與刀》-【美】魯思·本尼迪克特

這是一本關於日本民族文化的書,由一個美國人視角寫日本文化與民族特性,他們所塑造的形象既像是思想監獄裡的囚犯又像是獄卒;他們信奉「恥感文化」,以恥作為律條規範;他們作為「歷史的負恩者」,懷抱滿腔恩情,恪守忠孝的義務;他們在文化衝擊下成長,思想變得矛盾,病態的標準造成道德困擾,但同時卻又是一個浪漫的民族,信奉「人生得意須盡歡」。


存在兩種極端的民族精神,正如菊代表日本天皇的族徽,是高貴美麗;刀代表著武士文化,是權威。雙重性的文化讓他們新奇又保守,這真的是一個有意思的民族。



4.《當呼吸化為空氣》-【美】保羅·卡拉尼什

它是關於敬畏生與死,看目錄全書僅有兩個部分「當我身強體健時」和「至死方休」。如果以此來看作者保羅的一生,那麼肺癌便是這一生的分水嶺,前期作為出色的醫生生活著,當走上人生巔峰之時,死亡突然降臨。論一個醫生如何直面自己的死亡?本書保羅將從「他是誰」開始告訴你,他為什麼選擇當醫生?他怎麼看待生與死?他在生命的盡頭對生死的認知是什麼?



5.《我們生活的故事》-【美】馬克·斯特蘭德

大多數人都不太善於也不太喜歡讀詩,覺得詩很難,你得花大量時間去咀嚼文字,雖然篇幅小,但詩歌在內容上一定在給你更多的空間與想像力去連接你與這個世界另一端另一個不同軌跡的人的感受。如果說詩歌是對生活的提煉,那麼仔細閱讀詩歌一定能讓你的生活更加飽滿。


6.《那些古怪又讓人憂心的問題》-【美】蘭道爾·門羅

作者曾在NASA工作,製作機器人。這是一本趣味科普類讀物,我們對世界探索的第一步一定是充滿好奇心,區別於中規中矩的十萬個為什麼,這是一本腦洞更大的科學真相。科學充滿幽默感大致可以從提問「從多高處掉下來的牛排才能在掉到地上時正好烤熟?」「如果你把一輩子親吻的力氣都省下來,並且都用到一次親吻上,那麼你能產生多大的吸力?」開始,而這本書會認真為你解答這些科學幽默。



7.《見字如面》-主編:關正文

當信息開始爆炸出現在社交媒體之後我們脫離掉紙面的表達,在傳遞情感的時候少了時間的過渡,書寫時的真摯與糾結,對信件的珍惜,生活在不斷被快速刷新中改變,我們需要一本帶我們重溫過去字裡行間,洋溢著溫情的,有關書信的記載書籍。



8.《心理學玩的小技巧》-日本木瓜製造

因為之前一直想學心理學的專業,後來因為一些原因沒有學,但平時還是很喜歡這方面題材的書。「即淺顯易懂又富有內涵」是作者在編寫本書的目標,心理學專業的書籍大多難以消化,如果內容過於簡單又很難讓人學到實用技巧。


這本書以心理學的基本理論為中心,輔以心理學家的研究結果和數據,添加與內容相關的趣味漫畫,意在作為你心理學的入門書籍讓你對心理學產生興趣並且給你解決生活中的許多好奇心理點:「乘電梯時為什麼人總是往上看?」「為什麼酒吧都很昏暗?」「看演唱會的時候,人為什麼會跟著唱?」



如果你最近書荒,或許可以試讀以上的書籍哦!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9p0S3ABgx9BqZZI3VF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