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多少家組合基金私募,僅3家百億私募?今年收益全公開!

2023-11-20     私募排排網

原標題:中國有多少家組合基金私募,僅3家百億私募?今年收益全公開!

本文首發於公眾號「私募排排網」。

今年以來,國內主要資本市場表現差異顯著:

A股市場整體呈沖高回落、震盪尋底的走勢,10月份遭遇一波急速「下殺」,包括創業板指在內多個重要股指創下年內新低。

與之相反的,債券市場今年整體表現優異,不過下半年受地產政策、資金面收緊等影響有所震盪;商品期貨方面歷經小半年震盪後,更是在下半年重現趨勢性機會,10月總體交投進一步活躍。

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下,私募五大策略指數表現亦出現分化——債券策略以明顯優勢領跑;期貨及衍生品策略次之;股票策略表現最為落後的同時,也「牽連」了多資產策略和組合基金。

圖片來源:私募排排網組合大師;截至2023年10月末。

對於追求絕對收益的投資者而言,不同時期可能有不同的投資「最優解」,例如下半年的CTA策略、近幾年的量化指增等等。而對於信仰資產配置的投資者來說,要在長期投資中應對不同的市場風格,投資品種/策略還是得多元化,多資產策略和組合基金因此受到青睞。

話說回來,未雨綢繆的資金在市場中永遠是少數,多資產策略和組合基金也獲得了與其相匹配的熱度,多數時候只能低調地募資運作。

近期組合基金意外受到行業內的廣泛關注,市場中有多少以組合基金為核心策略的私募公司?各階段收益表現如何?績優私募有哪些?根據私募排排網數據,筆者會為以上問題提供一份答案。

僅3家百億私募!19家中大型組合基金私募收益公開

根據私募排排網數據,截至10月末,核心策略包括組合基金,今年以來有收益更新的私募公司共有126家,今年以來收益平均數為0.02%、中位數為0.24%,其中錄得正收益的私募公司有65家,正收益占比達51.59%。

從公司規模的角度來看,組合基金私募中頭部私募較少,僅有3家管理規模超100億、3家規模介於50-100億之間。筆者統計了管理規模超20億的組合基金私募今年1-10月的收益表現如下。

其中位於上海的嘉鴻基金和位於廣州的阿爾法喵私募今年1-10月均錄得***%以上的收益,表現即使在其他策略私募中也有一定的競爭力。

[應合規要求,私募基金不能公開展示業績,文中涉及收益數據用***替代,合格投資者可查看收益數據。]

而百億私募廣金美好今年1-10月收益在組合基金私募中也表現領先,已錄得***%的收益。

針對管理規模在5億以上的組合基金私募,筆者分別統計了今年1-10月和近三年的收益TOP10名單。

嘉鴻基金雙榜第一!百億私募廣金美好上榜

今年1-10月收益TOP10,均已錄得***%以上的收益,嘉鴻基金、阿爾法喵私募以領先優勢分奪冠亞。

奪冠的嘉鴻基金今年1-10月收益率為***%、近一年收益為***%。該公司產品線較為廣泛,覆蓋了量化CTA、FOF、量化多頭等策略,其量化CTA策略產品今年以來表現較為亮眼。

上榜私募中僅中郵永安資產一家管理規模在50億以上,公司今年1-10月收益率為***%,近一年收益率為***%。

中郵永安資產成立於2017年1月,由北京中郵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中郵集團全資子公司)、浙江玉皇山南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永安期貨、敦和資管、天堂矽谷合資子公司)共同出資組建,以FOF為主營業務。

再來看近三年組合基金私募收益TOP10,均已錄得***%以上的收益,嘉鴻基金、艮岳私募和廣州翔雲私募分別奪得榜單前三名。

除嘉鴻基金以外,榜上還有艮岳私募和廣州翔雲私募近三年收益超***%。

值得注意的是,艮岳私募也是由浙江玉皇山南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永安期貨、敦和資管、天堂矽谷合資子公司)組建,是其全資子公司。根據公開信息,截至2023年4月底,艮岳私募總管理規模達13億元。公司擁有自主搭建的投研交易風控一體化平台,採用精細化的多策略組合管理模式。

廣州翔雲私募則是由券商金融工程背景的團隊發起成立並展業,公司現有員工20名,其中投研人員13名。公司以量化投研為底層,運用主觀+量化的決策模式提升量化策略的有效運用。

近三年收益領先的組合基金私募中,出現了多家頭部私募的身影,包括百億私募廣金美好,以及50-100億規模的博孚利和中郵永安資產。

其中廣金美好近三年收益達***%,在榜首位列第五。廣金美好成立於2016年6月,專注於FOF投資,秉承「科學投資」理念,自主開發出一套在數學理論框架上邏輯嚴謹、在投資實踐中高度有效的策略評價系統(「美好伯樂系統」)。

博孚利近三年收益達***%。公司成立於2015年8月,以證券、期貨及其它衍生品為主要投資標的,以量化交易系統為基礎的FOF組合,應對機構化、數量化趨勢的市場。

風險揭示:投資有風險,本資料涉及基金的過往業績不預示其未來表現,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業績並不構成基金業績表現的保證,我司未以明示、暗示或其他任何方式承諾或預測產品未來收益。投資者應謹慎注意各項風險,認真閱讀基金合同、基金產品資料概要等銷售文件,充分認識產品的風險收益特徵,並根據自身情況做出投資決策,對投資決策自負盈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99f2cea4f5a5dbeec1ac348343073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