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正當各平台紛紛擠入迷綜賽道搶占市場時,《大偵探》第七季作出全新升級。從推理到普法,這檔節目用不斷進階的青年文化影響力勾連著螢幕內外。
文 | 霓星
2016年,《大偵探》系列開播,各種新鮮有趣的元素和獨特的推理故事使其吸睛不斷,《大偵探》也成為國內推理綜藝「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如今回望,從第一季第一案《網紅校花的墜落》到第六季第十二案《芒城風雲Ⅱ》,有推理也有故事,有現實也有歷史,這檔歷經六年的節目源源不斷地帶來驚喜與感動。
與此同時,《大偵探》系列節目不僅為類型節目的深耕提供了答案,也掀起了推理類節目的制播熱潮。而正當各平台紛紛擠入迷綜賽道搶占市場時,《大偵探7》作出全新升級。秉持著一直以來對現實社會的關照,《大偵探7》與最高人民法院聯合製作《大偵探合議庭》,致力於更加深入地推動全民普法教育。從推理到普法,《大偵探》用不斷進階的青年文化影響力勾連著螢幕內外。
以「案」釋法,
借綜藝節目助力普法宣傳
「人類讚美教訓,因為教訓倒逼進步。但有一種教訓,卻是我們極力想阻止的。」首期節目一開頭,便呈現了對於校園暴力、未成年人犯罪等相關法律話題的新聞報道。這也奠定了《大偵探》第七季的主旨基調,即以誠心和匠心做好新時代的普法教育。
具體到節目設置中,《大偵探7》得到最高人民法院的支持,與最高人民法院聯合製作《大偵探合議庭》。屆時,來自最高人民法院的郭慧、趙俊甫、翁彤彥、段凰等法官將針對每期節目主題背後的故事展開討論,剖析劇情案件中涉及的法律知識,針對「兇手」「嫌疑人」的違法行為科普定罪量刑建議。此外,復旦大學社會學副教授沈奕斐和偵探助理齊思鈞也將和法官們一起圍繞心理知識展開科普。
不僅如此,來自最高人民法院的法官們還參與到高能探案和分析環節中。首期節目中,榮耀回歸的各位《名偵探俱樂部》成員圍坐圓桌前,一場「誰是盜賊」遊戲開啟對於他們觀察力、邏輯推理、信息甄別、團隊合作等多維度能力的考驗。而在節目尾聲,來自最高人民法院刑一庭的翁彤彥法官與刑二庭的郭慧法官來到節目現場,在了解包括失竊數量、行竊人員等在內的案件關鍵信息後,介紹了盜竊罪相關的法律條文和量刑幅度。
聚焦每一期節目的具體案件,以「案」釋法,以點帶面,《大偵探》第七季讓我國法律中的具體條款在每一則案件和具體節目內容中落地。
更值得一提的是,《大偵探7》對於普法宣傳的助力沒有停留在螢屏上,而是走進廣大網友的家中。1月25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大偵探7》及新浪微博聯合發起的「大偵探全民普法課堂」線上活動正式上線。這不但是網友們在社交平台實時分享和討論節目中法律知識的平台,也為受眾了解日常生活中容易忽略的法律常識提供了窗口,成為對普法教育方式的有力補充。
深入淺出,
以社會洞察擴大普法聲量
觀眾的眼睛是雪亮的,走過六年七季,《大偵探》超過218億次的點擊總量是觀眾對節目的喜愛,也是對正義的聚焦。
實際上,自第一季節目開播,《大偵探》就彰顯出明顯的社會責任意識,節目嘉賓也多次強調知法懂法守法的重要性。第二季節目中,《周五見》倡導杜絕網絡暴力,《恐怖童謠》呼籲關愛孩子幼小的心靈;第三季節目增加「偵探能量站」環節,嘉賓集體發聲倡導法律知識的普及……將網絡暴力、個人信息泄漏、兒童保護、環境保護、家庭暴力、抑鬱症、容貌焦慮等社會熱點議題搬上螢幕,《大偵探》起到的是鏡像現實社會的作用。
正如張若昀在節目中說道,「其實《大偵探》最讓我感觸的就是,一切要在法律的框架、法律的體系和支持下去做你應該做的事情,並且相信壞人會得到法律的審判。」楊蓉也同樣表示,能從每一期節目中感悟到更多法律的力量。這便是《大偵探》節目創作伊始就呈現出的特點,即在直面社會熱點的同時深入淺出地詮釋、普及法律知識和法治觀念。
在每一次「檢舉犯人,成功」「大白吧,真相」的聲音中,在每一位嘉賓的發言中,在每一期節目引發的線上討論中,《大偵探7》對於普法教育的深入關照是有跡可循的。
而這一次不同的是,最高人民法院的支持和最高人民法院法官的加入讓《大偵探7》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普法教育載體。通過一個個案件,我們聽到的是權威公正的「法言法語」,看到的是生動複雜的人生百態。當象徵著司法公正的法官們來到節目中,《大偵探7》完成的是以法律角度洞察社會的進階。
以生動鮮活的方式向廣大觀眾釋法普法,讓觀眾在圍觀之餘有觸動亦有深思,《大偵探7》就這樣擴大著普法聲量。
直擊人心,
從現實療愈深化普法價值
在各平台紛紛發力迷綜賽道,以高能的懸疑推理吸引觀眾目光之時,《大偵探》早已坐穩國內首檔致力於普法的推理綜藝的位置。在不斷升級的案件和持續突破的場景之外,《大偵探》與現實的深刻勾連以及對普法教育的關注使其在迷綜賽道中獨樹一幟。正如何炅說道,「《大偵探》不是以娛樂角度挖掘案件的離奇或新穎,而是講善與惡,講我們應該遵守的道德與法律。」
的確,娛樂、離奇案件在迷綜賽道十分常見,案件設計與社會議題相關也並非難事,但《大偵探》不僅僅聚焦社會問題,而是揭示可能被忽視、但與我們的息息相關的世界。更進一步地,節目讓螢幕內生成的正能量在更廣闊的社會層面產生影響。
從起初的嘉賓「偵探能量站」,到第五季節目收穫首都網警、李銀河,國際關注婦女權益的NGO組織橙雨傘等的點贊,到第六季節目諷刺重男輕女的惡習、展現「位卑未敢忘憂國」的平凡英雄和壯闊歷史,再到這一季節目得到最高人民法院的支持,《大偵探》在對普法的堅持和深化上展現出了「成長線」,逐漸成為一堂生動的普法公開課,也成為螢幕前受眾的人生啟明,彰顯出其積極價值觀帶來的說服力與號召力。
殘酷的真相不是目的,傳播出的法律知識和正能量才是創作初心和立意旨歸。
從另一角度看,面對主流文化的受眾青少年,《大偵探》在聯動和創新中成為傳遞社會溫暖與正向價值的有效載體。無論是《大偵探合議庭》,還是「大偵探全民普法課堂」線上活動,都是致力於實現普法內容針對年輕人群精準覆蓋和普法活動實時互動參與的體現。走向第七季,《大偵探》參與現實討論,喚醒青年意識,推動社會趨向更加積極健康發展的決心和力量清晰可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