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一個風雅至極的時代。「焚香、點茶、掛畫、插花」被譽為宋代「文人四藝」。點茶這一技藝,因其貼近人們的日常生活,又能展現宋代幽雅之風,所以被推崇為四藝之首。宋人將沏茶稱為「點茶」,主要源於其獨特的技藝和沖泡方式。茶餅需先被精心碾磨成細末,然後投入茶盞中,以釜燒水,微沸初漾時以水注點,隨即用茶筅快速擊打,使茶末與水充分交融,達到最佳的口感和色澤。
點茶之雅,不僅在於過程的細膩,更在於儀式的莊重。宋徽宗在其所著的《大觀茶論》中,詳細記錄了「七湯點茶法」:第一湯,量茶受湯,調如融膠;第二湯,擊拂有力,珠璣磊落;第三湯,擊拂輕勻,粟文蟹眼;第四湯,稍寬勿速,輕雲漸生;第五湯,乃可稍縱,茶色盡矣;第六湯,以觀立作,乳點勃然;第七湯,乳霧洶湧,溢盞而起。
隨著注湯的逐步推進,茶盞中的茶湯千變萬化,茶筅如雷雨般拍打著茶盞,茶湯則如海浪般咬合著盞壁。最終,潔白的沫浡覆蓋於茶湯之上,如雲煙如積雪,少一些濃稠多一分綿密。沫浡看似包容著一切,實則積蓄著點茶之人所傳導的力量與情感。夢幻如雪,入口如雲,仿佛有雲雨在舌尖跳動。沫浡流動著滑入口中,奶香與茶香交織在一起,清雅超然,浮華盡褪。難怪宋徽宗對沫浡情有獨鍾,只飲沫浡而不喝茶湯。
宋人點茶的意趣遠不止於此。他們還將深厚的繪畫與書法技藝巧妙地融入茶湯之中,創造出獨一無二的「茶百戲」,這才是點茶技藝的至高結晶。
這項技藝要求茶人必須具備高超的點茶手法與敏銳的藝術感知能力。在點茶過程中,茶人需要精準地控制茶粉與水的比例、注水的速度與力度等細節,使茶湯表面泛起細膩的泡沫。這細膩的泡沫正是茶百戲的畫布。隨後,茶人以茶匙為筆、以茶湯為墨,在泡沫之上勾勒出各式各樣的圖案與文字。無論是「山水花鳥、清風明月」,還是「詩詞歌賦、人生哲理」,皆能信手拈來、栩栩如生。茶百戲不僅是一種茶藝表演,更是一種充滿文化內涵與藝術韻味的視覺盛宴。
宋代點茶之道,在茶具的選擇上尤為講究。南宋審安老人在其所著的《茶具圖贊》中,詳盡地描繪了十二種各具特色的茶具,每一種都被賦予了生動有趣的名字和相應的官職,如碾茶所用的茶碾被稱之為「金法曹」,磨茶所用的茶磨則被命名為「石轉運」,而喝茶時所用的茶盞則雅稱為「陶寶文」。其中,以福建建陽窯(建窯)出產的黑釉瓷茶盞最為著名。這種黑釉瓷茶盞,色澤漆黑而深邃,造型優美典雅,口大底小,設計巧妙。深色茶盞襯托那白色的沫浡時,兩者形成鮮明對比,展現出一種簡潔而高雅的美學風格。建盞的釉色和紋理變化多端,如兔毫般細膩的紋理,更是自然與人工技藝的完美結合,深刻體現了東方美學中追求自然和諧、天人合一的崇高理念。
一盞茶,風雅宋代的縮影,是文化與美學的完美交融。它不僅是味覺上的享受,更是那個時代精神追求與生活哲學的深刻體現。在茶香裊裊中,我們仿佛能穿越時空,感受到宋人的風雅情懷與審美情趣,以及他們對自然的敬畏、對生活的熱愛和對和諧境界的嚮往。
這盞茶,如同一扇窗,讓我們在現代社會的喧囂中得以一窺那個時代的輝煌與智慧,體會那份跨越千年的雅致與從容。
孟菁
(責編:馬雲梅)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7214654d3eb5e1e1ea6c567e2a672e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