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名預備航天員最終入選!我國第四批預備航天員選拔有哪些亮點?

2024-06-12     環球網

【環球時報報道 記者 樊巍】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第四批預備航天員選拔工作已於日前結束,此次共有10名預備航天員最終入選,包括8名航天駕駛員和2名載荷專家(香港地區、澳門地區各1名載荷專家)。後續,他們將進入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接受全面系統的訓練。

據《環球時報》記者了解,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第四批預備航天員選拔工作自2022年下半年全面啟動,經過初選、複選、定選3個階段。

國際宇航聯空間運輸委員會副主席楊宇光6月11日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港澳地區各有一名載荷專家入選可以說是第四批預備航天員選拔的一大亮點。

此外,我國第四批預備航天員延續了第三批航天員年輕化的特點,這也被專家認為是在為未來中國的載人登月任務做準備。

我國計劃在2030年前實現載人登陸月球開展科學探索,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航天員系統總設計師黃偉芬介紹,目前航天員隊伍的建設,無論是從選拔還是訓練,都統籌考慮了空間站和載人登月這兩大任務來進行相關工作。

楊宇光表示,第四批預備航天員中,有8名航天駕駛員是從我軍陸海空飛行員中選拔的,結合此前批次的航天員情況,例如神舟十七號飛行乘組的唐勝傑和江新林,還有神舟十八號飛行乘組的李聰和李廣蘇,這四名第三批次的航天員,他們都有一個特點就是非常年輕。「年輕化的特點凸顯一個發展趨勢,那就是我們是在為中國的載人登月任務做準備。」楊宇光稱。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副總設計師楊利偉此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我國載人登月任務前期的一些工作已經在做了,比如登月航天員一定是經歷了我國空間站的飛行,希望他們有飛行經歷和經驗,我國第四批航天員的選拔,對於航天員的知識結構,包括訓練的一些項目,都會往未來的載人登月方面做一些考慮。

楊利偉表示,執行登月任務的航天員一定要有豐富的飛行經歷或經驗。此外還要有出色的心理素質,可能比飛空間站的時候要有更好的心理素質,畢竟飛得更遠了。

楊利偉進一步介紹稱,在訓練項目上,現在的空間站任務,是在完全微重力環境下進行的。而未來到了月球,還有1/6的重力,這樣對人的協調性、操作性有要求,因為登月任務還要進行月球車的操作。因此一些前期工作一定要做,包括訓練設施現在就得著手去做,航天員很多的訓練項目,包括一些訓練大綱,現在也在做,相關的航天服現在已經進入研製階段。

楊宇光認為,空間站任務雖然是在近地軌道上執行飛行任務,且任務流程比載人登月任務要簡單,但空間站任務的太空飛行時長要比登月任務長得多。執行空間站任務意味著有足夠的時間去適應空間的微重力環境,而且經歷過火箭起飛和飛船降落這樣的高風險環節,有助於航天員未來完成更具挑戰性的任務。此外,他還認為,通過近些年的一些航天任務,也能看到未來中國載人登月計劃的一些「輪廓」。

黃偉芬介紹稱,將為航天員開設跟地質有關的訓練課程,後續還將安排航天員去野外實習,進行地質考察等相關內容的訓練。

「隨著載人登月任務的訓練模擬器研製完成,相關訓練任務就可以進入實質性開展階段。航天員都要深入參加工程的研製工作,深入科研一線學習,為後續做技術儲備。」黃偉芬稱。

據《環球時報》記者了解,目前我國航天員選拔訓練體系更加成熟完善,隨著載人航天國際合作的深入推進,還將有國外航天員參與選拔訓練並執行中國空間站飛行任務。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6fb8712e43637c9263650967a7e6b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