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役軍人工作是黨和國家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做好退役軍人工作是時代所需、現實所需、事業所需。我國已經踏上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新征程,退役軍人工作面臨新的形勢和任務,有了新的職責和使命。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退役軍人工作重要論述,切實提高政治站位,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的戰略高度,深刻認識做好新時代新征程退役軍人工作的重大意義,切實增強推動工作高質量發展的思想自覺、政治自覺和行動自覺。
為充分發揮優秀退役軍人示範帶動作用,自2018年開始,中央宣傳部、退役軍人事務部、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連續開展6屆「最美退役軍人」學習宣傳活動。圖為2023年度「最美退役軍人」先進事跡發布儀式現場。
這是鞏固黨的執政之基、凝聚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磅礴力量的必然要求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十分偉大而又十分艱巨的事業,需要把一切力量都凝聚起來,把一切積極因素都調動起來,強調要「把紅色基因傳承好,確保紅色江山永不變色」。我國現有3800多萬退役軍人,他們在部隊時經歷了嚴格的訓練,是保家衛國的堅強柱石;退役後奮戰在各行各業,是鞏固黨的執政地位、推動民族復興的重要力量。要把退役軍人工作擺在確保黨長期執政的高度,強化退役軍人思想政治引領,當好退役軍人的知心人、貼心人,把他們緊緊團結在黨的周圍,心凝在一起、勁聚在一起,成為黨的事業的推動者、時代主旋律的弘揚者、社會正能量的傳播者。弘揚英烈精神、傳承紅色基因是退役軍人工作的重要內容。退役軍人事務系統紅色資源富集、典型事跡眾多、歷史底蘊深厚,宣傳好英雄先輩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跡和崇高精神,詮釋好共產黨人的遠大理想和堅貞信仰,以紅色故事賡續紅色血脈,以英雄旗幟凝聚民族精神,必將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強大的價值引導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動力。
這是貫徹習近平強軍思想、鞏固提高一體化國家戰略體系和能力的必然要求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強國必須強軍,軍強才能國安,強調「退役軍人安置和管理,關係軍隊穩定和社會大局穩定」。退役軍人工作與國防和軍隊建設相伴相生,服務強國興軍事業是我們的天然使命。當前,世界進入新的動盪變革期,大國博弈日趨複雜,地緣政治形勢嚴峻,國際軍事競爭格局正在發生歷史性變化,沒有一個鞏固的國防,沒有一支強大的軍隊,中國夢就難以真正實現。人民軍隊是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支撐。黨中央提出建成世界一流軍隊的奮鬥目標,將退役軍人工作同建設鞏固國防和強大人民軍隊一體謀劃、一體推進。這就要求我們必須緊跟國防和軍隊現代化步伐,聚焦服務部隊戰鬥力提升,加強政策銜接和跟進落實,更好調動廣大官兵投身強軍實踐的積極性,穩軍心、聚士氣,為實現黨在新時代的強軍目標貢獻力量。
這是服務「國之大者」、助推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軍轉幹部是黨和國家的寶貴財富,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力量。早在革命戰爭年代,一批又一批在軍隊工作的同志服從組織安排到地方工作,為奪取中國革命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新中國成立後,大批軍隊幹部轉業到地方,投身政權建設、城鄉管理和國民經濟恢復發展。改革開放後,成千上萬的退役軍人退役不褪色、轉崗不轉志,成為改革開放的時代弄潮兒。新時代新征程,廣大退役軍人響應黨的號召,胸懷「國之大者」,在創業創新、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疫情防控、抗洪搶險、抗震救災等各個領域建功立業,作出驕人成績。在今年抗擊颱風「杜蘇芮」期間,有120餘支退役軍人志願服務隊伍奔赴災區、跨省馳援,有的同志獻出了寶貴生命。實踐充分證明,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各個歷史時期,廣大退役軍人始終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參與者、建設者、貢獻者。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更加注重發揮退役軍人的人力人才資源優勢,為他們施展才華提供舞台,激發退役軍人建功新時代的奮鬥精神,引導他們在高質量發展和現代化建設中承擔更重任務、發揮更大作用。
這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滿足廣大退役軍人對美好生活新期待的必然要求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強調「必須做好退役軍人管理保障工作。該保障的要保障好,該落實的政策必須落實,不能讓英雄流血又流淚」。廣大退役軍人曾經全力獻身國防和軍隊建設,為捍衛國家安全作出了重大犧牲奉獻,讓其感受到黨和政府的關心溫暖、感受到全社會的尊重關愛,是我們秉承黨的宗旨、踐行初心使命的應有之義。退役軍人事務部成立5年多來,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長期制約退役軍人事業發展的一些體制性障礙、結構性矛盾、政策性問題逐步得到解決,退役軍人工作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但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目前的工作離黨中央要求、退役軍人期待還有一定差距,還存在一些短板不足。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樹立和踐行正確政績觀,始終把不斷滿足退役軍人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作為工作出發點和落腳點,更加公平更加充分地保障他們的待遇,讓他們的獲得感、幸福感、榮譽感成色更足、更可持續。
來源 | 求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