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緩解你的雪糕「配方焦慮症」,我們扒了8款熱銷產品的配料表

2022-07-06     消費者報道雜誌社

原標題:為了緩解你的雪糕「配方焦慮症」,我們扒了8款熱銷產品的配料表

按:你的「雪糕配方焦慮症」要如何緩解?快來收藏本文吧!

在炎熱的酷暑之中,雪糕是必不可少的消暑神器。但近段時間來,曝光度最高的相關資訊不是「雪糕刺客」就是「鍾薛高雪糕燒都燒不化」,都叫人不敢接近便利店裡的雪糕冰櫃了。

為了驗證「雪糕不化」的真相,消道長還做了為時3小時的放置實驗,結果顯示,有些雪糕產品半小時左右就化成水了,但鍾薛高的海鹽椰椰在室內放置三小時後也融化了,但呈現出的是稍顯粘稠的膠質液體形態。

針對網上的種種質疑,鍾薛高也曾多次發文,強調其配方的安全性,但網上還有很多消費者表示質疑「到底添加了各種膠的雪糕還能不能吃」「雪糕配方表上的各種成分到底是什麼東西」「雪糕應該要怎麼樣選購」。

為了消除大家的「配方表焦慮」,消道長找來了市面上8款熱銷的雪糕產品,和大家一起來挖掘那些藏在雪糕產品包裝上的各種小秘密,深扒配方表上的各種「看不懂」的成分,解決各種疑問與困惑!

疑問一:雪糕、冰淇淋傻傻分不清?

雖然消道長為了行文方便,經常採用雪糕的說法,但事實上,按照國標來說,雪糕和冰淇淋並不是同一類產品。比如說,國標規定冰淇淋脂肪含量≥5%,蛋白質含量≥2.2%;而雪糕則要求脂肪含量≥1%,蛋白質含量≥0.4%,這些是國標中最低的標準要求。從這一點來看,冰淇淋的營養價值相對更高,但實際上的話,需要具體產品具體分析。

通常來說,產品名稱上就標註了是冰淇淋還是雪糕。另外,我們也可以通過產品上的執行標準進行判斷,執行《GB/T31114》標準的是冰淇淋,執行《GB/T31119》標準的是雪糕。不過有些品牌可能執行的是企業標準,這個就要另行判斷啦。

通過產品包裝上標註的產品標準號,我們可以輕鬆地將隨機選到的8款熱銷雪糕產品給分類出來。

其中,東北大板綠豆冰棍用的產品標準是SB/T 10016,這個標準是《冷凍飲品 冰棍》的標準,所以它既不是雪糕也不是冰淇淋,而是冰棍。但其實大家直接看他們的產品名稱也能知道啦,想必品牌們也不敢亂寫產品名。

疑問二:雪糕的配料表怎麼看?

對很多小夥伴來說,產品類型容易分辨,雪糕上的配料表才是最令人頭大的。這種「膠」、那種「膠」,這種「劑」、那種「劑」,到底吃進肚子裡面會不會有什麼影響?

消道長現在這裡放個結論先吧:只要是符合合格生產標準的產品都是可以放心、安心食用的。

然後我們一起來看看配料表上的各種成分應該如何解讀吧。

根據現有的標準規定,配料表上的食品配料是根據含量的多少進行排列的,含量越高,排名就越靠前。所以我們可以根據配料表上的先後順序來查看這款雪糕產品的用料情況。

比如說,和路雪的這款千層雪冰淇淋配料前三分別是飲用水、白砂糖、植物油,而乳粉和乳清粉分別排第四和第六。

而八喜的這款地中海海鹽冰淇淋配料表前三的是生牛乳(>40%)、稀奶油(>20%)、白砂糖。

那麼,很明顯,八喜的這款冰淇淋的牛奶來源更有保證。

另外,配料表中糖類的原料名稱和排列位置也可以大致反映糖的含量。如果你是控糖人士,比較關注糖含量和脂肪含量,這個時候就可以搭配旁邊的營養成分表進行查看。營養成分表上會標註每款產品的脂肪、能量、碳水化合物等營養素參考值百分比(即占每日推薦攝入量的比例)。

接下來,再一起來看看消道長扒下來的8款雪糕產品的配料表吧。(肉眼統計,可能有眼花手誤之處,如果有誤,敬請指正哦~)

面對一張密密麻麻的配料表,如何抓住重點呢?這個時候,就可以像消道長這樣子,把各種看得懂看不懂的成分先分個類,把有關糖的拎出來,把有關味道的拎出來,剩下的那些看不懂的,我們就全放一邊。

白砂糖、葡萄糖漿、麥芽糖漿都是比較常見的甜味來源,而可愛多這款冰淇淋中所含的結晶果糖可稱作代糖,但卻也是一種天然存在的糖。有數據顯示,結晶果糖的甜度為蔗糖的1.3~1.8倍。結晶果糖與蔗糖、麥芽糖一樣可被小腸吸收、消化,但在人體內代謝比葡萄糖快,易被吸收且不依賴胰島素,對血糖影響很小。

另外,市面上有不少宣稱「0蔗糖」的雪糕產品,他們較為常用的甜味來源則是甜味劑。一般來說,甜味劑提供的熱量比糖要少很多。

目前比較常見的甜味劑有阿斯巴甜、三氯蔗糖、安賽蜜、阿斯巴甜、山梨糖醇、麥芽糖醇等。其中,安賽蜜穩定性較好,在體內無蓄積,安全性較高;三氯蔗糖在人體內不參與代謝,不被人體吸收,但好避免高溫加熱;阿斯巴甜,甜度高,熱量低,安全性有一定爭議。由於甜味劑的甜度較大,產品中的含量並不會很高,而且也有相關標準對產品進行相關限量要求,比如中國《食品添加劑使用衛生標準》就有明確規定,雪糕中的甜蜜素最大使用量為0.65g/kg。

另外,市面上的雪糕產品除了可以分為雪糕、冰淇淋、冰棍外,還可以根據其乳脂含量差異而分為全乳脂、半乳脂和植指型(主體部分乳脂質量分數分別是8%以上、大於等於2.2%、低於2.2%)。通過配料表對比,我們可以看到只有八喜地中海海鹽冰淇淋沒有使用植物油,是全乳脂冰淇淋。

還有從配料表上,我們也可以看到有些雪糕產品的奶味是源於生牛奶、稀奶油等,而有一些則是源於乳粉、乳清粉等。一些品牌的巧克力味來源於可可粉,而五羊香芋味雪糕用的代可可脂巧克力。

代可可脂是一種以植物油為原料,用氫化或非氫化方法製成的熔點和口感近似於可可脂的配料。代可可脂可能含有反式脂肪酸,與天然可可脂不同,可能會對身體產生不良影響。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反式脂肪酸供能比應低於1%,就是指反式脂肪酸提供的能量占膳食攝入總能量的百分比不超過1%是對身體無害的,大致就是每天2克。

按照《預包裝食品標籤通則GB 7718 -2011》的要求,當某食品中使用了氫化植物油的話,那麼營養成分表中應標註反式脂肪酸的含量,但如果反式脂肪酸含量低於0.3%時,就可以標註為「0」。所以,我們日常可以通過觀察產品包裝的標註來進行辨別。

最後,來到了大家最關注的食品添加劑問題。

所謂食品添加劑,是為改善食品品質和色、香、味,以及為防腐和加工工藝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學合成或天然物質。雪糕產品中主要常用的食品添加劑包括乳化劑、增稠劑、水分保持劑、著色劑、酸度調節劑、抗氧化劑等。

根據消道長此次所選的8款雪糕產品所標註的配料表信息,都會出現各種食品添加劑的身影。

單,雙甘油脂肪酸酯是雪糕中較為常用的一種乳化劑,與麥芽糊精一同在雪糕中起著增稠、穩定的作用。

另外,雪糕中常用的穩定劑還有明膠、卡拉膠、槐豆膠、瓜爾膠、果膠、黃原膠、磷脂、羅望子膠、瓊脂等。這些都是根據相關規定可「按生產需要適量使用」的食品添加劑。

此前,中國網際網路聯合闢謠平台專家成員阮光鋒曾發文指出,乳化劑、增稠劑、穩定劑都有利於增加雪糕、冰淇淋的抗融性:乳化劑能提高雪糕的均勻性和穩定性,這樣在凝凍的時候才不會形成不均勻的冰碴,它還能抓住原料中的脂肪小顆粒,鎖住微小的氣泡,最終形成柔軟細膩的口感;增稠劑可讓原料顯得更黏稠,常用的包括黃原膠、卡拉膠、瓜爾膠等;它的作用是在凝凍的過程中改變水的結晶形態,也能使融化的雪糕仍然黏附在表面,而不是滴得到處都是。

另外,焦糖色、誘惑紅、日落黃等均屬於食用色素。而食用色素和食用香精也是各種食品中較為常見的配料。只要符合食品標準生產的合格產品都不會給人體健康帶來危害的。

看完這篇文章,你學會怎麼樣看雪糕的配料表了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66c89dcf72bfbc715e94c40df69f0f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