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壽時代,如何做自己人生的CFO?聽中信銀行財富顧問詳解「三分四步」 法

2023-12-15     搜狐財經

原標題:長壽時代,如何做自己人生的CFO?聽中信銀行財富顧問詳解「三分四步」 法

財富,可以說是每個人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它關乎我們的現在,更影響我們的未來。無論是在追求個人成長、實現家庭幸福,還是規劃退休生活的過程中,科學的財富管理都是不可或缺的一環。

然而,理財實非易事。面對種類多樣的理財產品、多變的市場環境,投資者難免陷入迷茫和困惑之中,不知該從何入手。

為了幫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財富管理,把握財富增長的機遇,中信銀行在十餘年的實踐經驗中總結凝鍊出了「三分四步」法這一引領行業的財富管理「通解」,為廣大客戶和行業揭示了財富管理的新視角。

基於此,搜狐財經特別邀請了中信銀行財富管理部副處長趙騫。請他就當下財富管理市場變化、「三分四步」法具體含義等內容進行詳細闡釋,並對各年齡階段客戶面臨的財富管理問題進行了深入解答。

財富顧問詳解「三分四步」

如何理財?面對這一問題,10個人或可給出11個不同的答案。 比如「雞蛋不能放在一個籃子裡」要對資產組合配置,比如從「用途規劃」視角拋出「四筆錢」策略……

「過去,我們在資產配置中更關注客戶的收益/風險/流動性需求,而忽視了剛性需求對於客戶投資的影響,因此經常容易出現『急用錢造成虧損贖回』的情況」,趙騫表示。

如何避免?趙騫認為,應回歸客戶需求本源,並針對不同年齡階段人群的不同需求和風險,針對性提出資產配置策略。

搜狐財經:在財富管理領域,中信銀行始終創新不竭。最近,中信銀行還發布了「長壽時代,做自己人生的CFO」價值理念,請您先給大家介紹一下吧!

趙騫:今天,我們再去討論個人投資和財富管理,需要意識到大的時代背景的變化。首先,中國人的平均預期壽命由1972年的58.4歲延長到2021年的78.2歲,五十年間平均預期壽命增加了近20歲。2023年2月,中國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專家表示:「到2050年,我國80歲以上老人數量將會翻兩番,也就是說中國現在已經進入了長壽時代。」

長壽時代的來臨,意味著人們需要更多的養老錢。

過去四十年,大家基本養老保險的基礎上,再攢夠退休後10-15年的養老支出,基本就足夠了。未來,一是預期壽命延長了,退休後余壽增加了,二是未來帶病生存可能會成為新常態,醫療保健支出預計會顯著上升。因此,我們需要為退休後20-25年的支出儲備養老資金。這就需要人們更早地啟動個人養老規劃。比方說,年輕的時候要避免過度負債,要為後面養老投資攢下第一桶金。由此可見,對於年輕人來講,養老規劃並不是遙遠的事情,它需要貫穿一生的財務規劃。所以,中信銀行提出了「長壽時代,做自己人生的CFO」價值理念。

搜狐財經:缺乏具體的理財計劃是許多人、特別是許多年輕人面對的共同難題。理財究竟應該如何做?

趙騫:我們建議投資者按照四個步驟做好資產配置:01步:平衡收支,建立一張健康的資產負債表,合理負債、理性消費,攢下人生「第一桶金」;02步:預防風險,築起一道堅實的風險防護牆,存款做緩衝墊、保險轉移風險,步步為營守護勞動果實;03步:規劃養老,擁有一本科學的養老帳本,查儲備、測缺口、增配置,讓養老錢算得清、管得住、投得好;04步:長錢投資,建立一個均衡的長期組合,科學配置,長期持有,讓財富實現保值增值。

搜狐財經:但是處在不同年齡段的投資者對應的投資需求各有不同,財富管理的側重點也不盡相同。中信銀行在這方面有什麼建議呢?

趙騫:這就是我們講的「三分法」。

當我們處在18-35歲的人生階段時,事業漸入佳境,開始有能力為自己的興趣買單,這個時候應注重收支平衡,為後面養老儲備積攢「第一桶金」;

當我們進入35-60歲的人生階段時,事業處在高速發展期,結餘資金逐步積累,應儘快啟動養老儲備,不僅追求財富保值增值,還應構建與生命等長的現金流。中信銀行基提出「一本科學的養老帳本」的概念,幫助這階段群體更好地守住勞動果實,實現財富的穩健增值和養老儲備;

當我們步入退休的人生階段時,收入會顯著降低,此時應注意投資的穩健性。中信銀行基提出「一個幸福的晚年生活」的理念,旨在幫助他們實現退休以後現金流支出的可持續性。

對話客戶,現場解惑

隨著老齡化加速,中國人口結構逐步向「Z世代、中生代、銀髮代三分天下」演變,不同年齡家庭的理財需求日漸差異化。

為更好地理解各年齡階段客戶的理財需求與理財痛點,了解「三分四步」法的實踐之道,搜狐財經還邀請了三位正處在世代、中生代、銀髮代階段的客戶代表,請他們來聊一聊自身在財富管理方面遇到的問題以及一些思考。

財富顧問趙騫也對他們的疑惑和問題進行了逐一解答。

張先生(Z世代):我已經步入社會一段時間了,但我的儲蓄並不多。每個月基本屬於「月光」,每個月還需要還信用卡、房貸月供等,我需要怎麼安排我的資金才合適呢

搜狐財經:您的問題我也深深共情,那請趙處長來為我們廣大年輕人解解惑吧。

趙騫:在這個階段年輕人通常面臨著著初始收入較低,支出較高的挑戰,因此需要精打細算,做好收支平衡。合理規劃隨時要用的錢,確保「隨時有錢花」,建議預留出 3-6 個月的必需支出帳單金額。

我們建議投資零錢+、活錢+、貨幣基金和現金類理財等產品上。這些投資工具具有風險較低、流動性較高的特點,可以隨時贖回或用於支付日常開銷。

張先生:我還有一個問題,就是我去年在家裡的幫助下買了房,背上了房貸,現在工作壓力也很大,體檢也查出來了一些健康問題,像我這種情況,如何提前做好相關規劃?

趙騫:您這種情況很多客戶也會遇到,其實就是負債高的同時還面臨疾病、意外等風險。那就需要及時進行風險預防,「花小錢辦大事」,通過配置意外、重疾和終身壽等保險產品,來預防可能出現的醫療及其他不確定支出。通過投入較少的保費支出,覆蓋未來的潛在負債、抵禦意外、疾病等風險,為家庭的幸福保駕護航。

馬女士(中生代):作為一名中年人,我已經有了一定的積蓄和資產。但是我對退休後的生活感到擔憂,不確定我的資產能否支撐我未來的生活。我想知道在這個階段,我應該如何規劃我的財富管理策略?

趙騫:步入中年後,相信您對於財富規劃的需求,不僅僅局限於滿足日常收支平衡的「剛需」上。在這樣的基礎上,我們需要開始構建與生命等長的財富現金流,提前開始進行養老規劃。在長壽時代,養老是每個人都要思考的問題。既是機會,也是挑戰。如果養老儲備不足,可能就面臨老而不休的生活窘境。中信銀行為您提供了「養老帳本」服務,您可以在上面測算一下目前的養老缺口,從而有效積攢養老錢,儲備更加幸福的晚年生活。

馬女士:那如果我已經做好了養老儲備,仍然還有不少剩餘資金,我該如何安排這部分資金呢?

趙騫:通過前三個步驟的精心布局,您的財富已經具備了較強的防禦性,剩餘資金可以安心地投入到具有長期增值空間的權益類資產上,更好地抵禦通貨膨脹。考慮到這是一個長期而充滿起伏的過程,中信銀行提供了動態調整的資產負債表和全方位的精選產品池,為您提供科學的調整建議,讓資金既能及時應對市場的波動變化又能發揮出最大效益。

郭女士(銀髮代):作為一名老年人,我已經退休了,我希望我的資產能夠保值增值,但是又不要有大幅波動,以支持我未來穩定幸福的生活,您覺得我應該怎麼做呢?

趙騫:當我們步入退休的人生階段時,收入會顯著降低,中信銀行基於馬斯洛需求理論提出「一個幸福的晚年生活」的理念,旨在幫助他們實現退休以後現金流支出的可持續性。此時的資產配置應注意投資的穩健性,配置的資產需要更偏向中低風險,穩健型的財富管理產品,以保證不因投資的起伏波動而影響退休生活的開支。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60660b97dab753c49f01ef729fa38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