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點後,鬥魚什麼都敢

2023-11-07     市界

原標題:23點後,鬥魚什麼都敢

多事之秋,老闆失聯

曾經遊戲直播兩大巨頭之一的鬥魚,老闆失聯了。

11月6日,鬥魚直播創始人、CEO陳少傑失聯的消息登上微博熱搜第二。據封面新聞、澎湃新聞等多家媒體報道,陳少傑已經失聯三周,鬥魚內部人士向媒體確認了該消息的真實性。

就此消息「市界」向鬥魚方面進行了求證,鬥魚回應稱,該消息還在進行內部核實,目前暫無官方回應。但有業內人士向「市界」證實,陳少傑確實已經失聯一段時間。另據鬥魚內部人士表示,目前鬥魚公司經營一切正常,未受影響。

作為遊戲直播行業TOP級的存在,陳少傑的「失蹤」引發了業內的唏噓。

陳少傑的「失蹤」,在「社交產品法律合規部」公眾號10月13日發布的一篇文章中就有端倪,「近期有大型直播平台負責人因涉嫌開設賭場,被四川某地機關抓捕」,但目前該文章已刪除。

同一天,港股上市公司天鴿互動也宣布暫停國內線上直播業務。其公告稱,「在國內市場充滿挑戰及監管審核加強的情況下,公司已決定暫停國內線上直播業務,這一決定預計將於2023年年末前生效」。天鴿互動是第一代以秀場模式為主的直播平台,其商業模式主要依靠粉絲在直播間給主播刷禮物、打賞,平台從中獲得分成。

一位業內人士表示,秀場、遊戲類直播的整頓持續已久,主要是針對內容生成、虛擬禮物打賞的相關法規越來越完善,今年更是加大了力度,已有不少平台的業務被關停,「不過鬥魚仍舊是這些平台中最大的一個」。

這次陳少傑的「失聯」,給行業徹底敲響警鐘。

據公開報道顯示,陳少傑最後一次公開露面是在今年8月鬥魚的第二季度財報電話會上。財報顯示,在過去幾年遊戲直播賽道蛋糕不斷縮小的背景下,鬥魚的處境並不算好,今年第二季度,鬥魚移動端MAU從去年同期的5570萬降至5030萬,付費用戶數則從660萬降至400萬。

隨著用戶數量不斷減少,鬥魚的收入規模也在不斷萎縮,今年第二季度鬥魚實現營收13.92億元,同比下滑24.1%,這已經是該公司收入規模連續三年處於下滑區間。

在此背景下,鬥魚如今唯一比較亮眼的數據,是實現了扭虧為盈。財報顯示,今年第二季度,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下,鬥魚凈利潤增長至6140萬元,同比增長161%。

在鬥魚業績每況愈下的同時,擦邊情況再度復燃,甚至有人說,「23點前的鬥魚,與23點後,是兩個直播平台」。

早年間「群魔亂舞」的年代,鬥魚的直播亂象曾頗為嚴重。不過,隨著監管力度的加大,再加上鬥魚的脫穎而出,在赴美上市前後,類似內容有所收斂。而今年,鬥魚再度被盯上,網信中國5月8日發文稱,鬥魚存在大量色情、低俗等問題,並指導相關部門進行1個月的整改督導。

此前,鬥魚「彡彡九戶外」直播間被多家媒體曝光涉嫌聚賭,涉案金額超過億元以上,該案件被查處之後,主播付某某、潘某被判處6年有期徒刑,還有多人被判緩刑或處罰金。

目前,鬥魚有不少連麥依舊是23點前後開始,其中就包括遊戲區主播,與舞蹈區、顏值區等主播連麥PK,輸者需要進行勁爆舞曲等作為「懲罰」。相比顏值區與舞蹈區,身為鬥魚最重要的遊戲區,看客們其實並不「善於」消費,而通過類似的連麥,能儘可能榨乾「大哥們」的資金,讓他們為鬥魚的業績貢獻自己的力量。

(深夜1點,還在賣力連麥PK的鬥魚各板塊主播)

11月6日,在得知陳少傑失聯三周的消息後,資本市場再度以大跌作為回應,盤中最高跌幅達到13.35%,刷新上市以來新低,報收0.842美元,市值只剩下2.69億美元。從2021年年初高點20.54美元算起,鬥魚已跌去96%(前復權),市值損失約460億人民幣,目前不及虎牙的1/3。

被拋棄的巨頭

鬥魚是有過輝煌的。

北京時間2019年7月17日,鬥魚直播成功在美國納斯達克交易所掛牌上市,並憑藉8.91億美元的融資規模,拿下當年截至當時中概股最大規模的赴美IPO,而37億美元的估值,也比虎牙前一年上市時的24.19億美元,還要高出53%,坐穩「直播一哥」的名號。

陳少傑帶著旭旭寶寶、PDD等頭部主播,在敲響鬥魚登陸納斯達克鐘聲的那一刻,笑容滿面。那時的鬥魚,剛經歷過一場令人難忘的「直播千團大戰」,除了如今的虎牙、鬥魚兩大巨頭以外,還有熊貓TV、戰旗TV、龍珠直播等。當時各個平台為了搶奪大主播,紛紛一擲千金,據傳聞,當年熊貓TV為了挖英雄聯盟主播PDD,開出了5年3個億的天價。

鬥魚早期的瘋狂擴張,背後是騰訊的持續下注。

天眼查App數據顯示,2016年鬥魚先後進行了兩輪融資,其中均有騰訊的身影,2018年3月,騰訊再次斥6.3億美元巨資入股鬥魚,以進一步換取控股權。據鬥魚此前向SEC公布的文件顯示,截至2022年3月31日,騰訊持有鬥魚38%的股權,為第一大股東,鬥魚創始人、CEO陳少傑持股為16.9%。

(昔日「直播千團大戰」的冰山一角)

2018年前後,在「千播大戰」退潮之後,遊戲直播經歷了一輪大洗牌,大量直播平台倒閉,其中就包括曾經三巨頭之一的熊貓直播。

率先在美股上市的虎牙和鬥魚,作為「上岸者」,隨著曾經的對手先後被洗牌出局,占據了遊戲直播賽道的絕大部分份額。又有騰訊作為後台,鬥魚嘗到了收穫勝利果實的喜悅,陳少傑的持股身家一度達到35億人民幣。

彼時,騰訊做媒,讓本來敵對的行業老大和老二握手言和。就待合併之後,新的遊戲直播巨頭誕生。

2020年10月12日,鬥魚和虎牙宣布,正式接受大股東騰訊提出的合併邀約,根據合併協議,虎牙將以換股形式收購鬥魚,鬥魚將成為虎牙私有全資子公司並從納斯達克退市。

該消息公布後,鬥魚虎牙在納斯達克臨時停牌,鬥魚停牌前一度漲16.21%,虎牙停牌前一度漲8.49%。

然而這起市場矚目的合併案最終被市場監管總局叫停,成為國內網際網路領域首例禁止集中案件。2021年7月10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正式發布公告,叫停了騰訊申報的虎牙鬥魚合併案。

對此,騰訊方面回應稱,「公司將認真遵守審查決定,積極配合監管要求,依法合規經營,切實履行社會責任。」

在那之後,盟友又重回對手。彼時就有業內人士稱,「騰訊只能看著這兩家斗,耗沒掉一個」,不過其也表示,「騰訊可能優先考慮保虎牙,因為虎牙平台的技術和用戶基礎都更好一些,但對於鬥魚的團隊可能更滿意」。

實際上,鬥魚直播上市之後,其各項財務數據一直被虎牙領先,但行業危局之下,無人置身事外,即使是行業TOP1的虎牙直播,近年來各項數據也出現了較大幅度的下滑。

今年8月,虎牙直播公布的2023年第二季度財報顯示,虎牙該季度營收18.214億(約2.512億美元),較上年同期降20%。虎牙的移動端平均MAU也從去年同期的8360萬下降至8290萬。

和鬥魚一樣,虎牙為數不多的亮眼數據也來源於降本增效,第二季度虎牙實現凈利潤為2320萬元,去年同期為凈虧損1940萬元;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Non-GAAP)下,歸屬於虎牙的凈利為1.151億元(約1590萬美元)。

就在二季度財報公布之前,虎牙發生人事變動,CEO董榮傑因個人原因辭職,在新任CEO上任之前,虎牙高級副總裁黃俊宏和財務副總裁吳欣為代理聯席執行長。在董榮傑辭職的同時,騰訊副總裁、虎牙董事長林松濤宣布,公司正在進行戰略轉型,將從多個方面調整內容成本和收入。

落幕早有預兆

鬥魚的衰退,實際在這一次合併落敗事件之前就已埋下伏筆。

由於當時爭奪頭部主播較為激烈,在「天價簽字費」等因素的影響下,鬥魚在2016年~2018年,已經合計虧損22.72億元,甚至還鬧出關於韋神、蛇哥等頂流主播的合同與欠薪事件。再加上隨著抖音、快手和B站先後進入遊戲內容領域,以遊戲直播起家的鬥魚,前景更加渺茫。

雖然上市之時,陳少傑十分堅定地對外表示,「鬥魚擁有強勁的增長潛力,不斷創新的業務模式和經驗豐富的管理團隊,將專注於業務的成長,為股東創造長遠價值」。可時至今日,鬥魚也沒有擺脫對於直播業務,甚至是遊戲直播的依賴。

財報顯示,鬥魚平台對於廣告商們的吸引力在持續下滑。2020年至2022年,鬥魚在廣告板塊取得的銷售收入分別為6.45億、4.65億以及1.9億元,只占其同期收入的6.7%、5.1%及2.7%,而直播業務的營收占比始終維持在90%以上,且還在逐漸提高。

不僅如此,2022年第四季度,鬥魚移動平台MAU(月活躍用戶數)為5740萬,同比下降7.9%,其中移動電競MAU為2830萬,占鬥魚活躍用戶數的一半左右。而電競MAU的數字,其實也已比上年同期出現880萬的下滑。這意味著,鬥魚支柱的遊戲直播板塊,在逐漸失守。

遊戲板塊失守的背後,是昔日鬥魚的「一哥一姐們」,在「各奔東西」。

就在今年8月,身為鬥魚遊戲領域DNF分區「絕對一哥」的旭旭寶寶,離開效力五年的鬥魚,轉戰抖音平台。熱浪數據顯示,旭旭寶寶的抖音首秀,總觀看人次達6045萬,收穫6.2億點贊,新增粉絲超過329萬。瘋狂小楊哥、馮提莫、喬妹等多位知名主播紛紛現身,為旭旭寶寶打call。

在旭旭寶寶入駐抖音一周前,闊別直播半年的昔日「鬥魚一姐」馮提莫,也開啟抖音直播首秀,甚至還有李玉剛和騰格爾前來助陣。這些龐大的陣仗與資源,也都是如今的鬥魚所無法給予的。旭旭寶寶在採訪時稱,「隨著短視頻平台和帶貨主播的崛起,直播更多元化了,卷的也更厲害了」。

可抖音越是熱鬧,就越能映襯出鬥魚的無奈與落寞。

其實,鬥魚也在年報中,透露出了這些危險信號,「為留住頂級主播,我們必須制定更好的主播薪酬方案,提高我們的變現能力,幫助頂級主播觸達更廣泛的受眾。可儘管我們努力在這些方面提高自己,即使我們盡最大努力留住他們,也不能保證主播不會離開我們。」

儘管如此,一個又一個的頭部主播,還是選擇「拋棄」鬥魚,奔向「錢」景更廣闊的平台。而隨著頭部主播的流失,也會帶走更多的用戶,從而令鬥魚的吸金能力進一步減弱。甚至有很多旭旭寶寶的「鐵粉」留言,「即便不會去抖音看旭旭寶寶,也不會再看鬥魚了,就讓自己的青春,停留在這一刻吧」。

實際上,短視頻平台的興起,除成為新的「資本寵兒」外,一定程度上也是更好地利用了人們碎片化的時間,因此能夠收穫更為廣泛的用戶群體。

此外,相比於鬥魚和虎牙這種直播平台,短視頻平台的直播只是附加項,而觀眾可以有更多的選擇,但直播平台的用戶卻沒有,因此不少用戶會在B站觀看相關主播的「精彩瞬間」,從而分流鬥魚本就不多的用戶。甚至有很多主播直播時,也會在B站尋找自己的混剪,從而提高直播效果。

只是沒有人能想到,鬥魚的艱難,會來得如此迅速。

就在10月25日,鬥魚發布公告稱,由於過去連續30個工作日,鬥魚在美國存托股票(ADS)的收盤價,均低於1美元最低買入價,若到2024年4月22日前,股價始終沒有回到1美元之上,就有可能面臨退市的結局。

作為鬥魚的關鍵先生,陳少傑仍舊起著決定性作用,11月7日,有鬥魚工作人員對《每日經濟新聞》表示,陳少傑應該會有一個對外的回應,但具體還是要看公司上級的意見,再進行安排。本月中旬公司將發布三季報,一般來說陳少傑會出席,屆時大家可以關注。

作者 | 曾廣 馮晨晨

編輯 | 董雨晴

運營 | 劉 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5448f5c4ad2c054b8b29dacb6ca5de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