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三野最精銳的9兵團都攔不住陸戰1師?老兵的回答令人淚目

2024-01-17     三目史官

原標題:為什麼三野最精銳的9兵團都攔不住陸戰1師?老兵的回答令人淚目

1950年12月2日,美第7步兵師北極熊團在新興里被志願軍27軍全殲,至此東線地美第10軍開始全線動搖了,麥克阿瑟命令各部向咸興撤退。位於惠山一帶的第7步兵師主力迅速南側,在長津湖一帶被分割包圍的陸戰1師的各部先向下碣隅里集中,之後在美第3步兵師的接應下向南突圍。

12月2日,柳潭裡的美軍第5、7團主力以及配屬炮兵團開始向南突圍,柳潭裡美軍的目標就是前往下碣隅里,與那的美軍會合。

柳潭裡到下碣隅里只有一條公路,死鷹嶺位於這條公路上的重要制高點,是小白山地區群山中海拔1519米的高峰。由於山頂一帶的怪石向東延伸如同尖銳的鷹嘴,故名死鷹嶺。

27軍的具體作戰部署如下,令麾下79師從柳潭裡以西進攻,第94師從北面進攻柳潭裡,我軍的作戰預想是,第79、94師在後面趕,59師在前面堵,到時候把南逃的美軍全部圍困,爭取在運動中將其穿插圍殲。

59師血戰死鷹嶺

12月3日,激烈的死鷹嶺爭奪戰爆發,美軍以50餘架飛機為掩護,利用坦克群開路,開始向死鷹嶺陣地發起總攻。死鷹嶺上的志願軍勇士,冒著零下30℃的嚴寒,已經連續奮戰幾個晝夜,冰雪凍裂了手腳,糧食彈藥補給都已瀕臨崩潰。

首先頂不住的就是59師175團陣地,在美軍的猛烈炮火轟擊下1419、1229高地均失守。堅守主峰 的第 177 團 60 餘人連續打退敵人 8 次攻擊。戰至 15 時,終因連日作戰,彈藥不濟,凍死、餓死減員較大,陣地最終被美軍突破。

可是當聽到177團的彙報時,剛才還怒髮衝冠的戴克林一句話也不說的愣在了原地。

一槍未開的這個連隊是中國人民志願軍20軍59師177團2營6連,他們還有個名字——冰雕連,全連125名戰士除了一名通訊員以及一位掉隊的傷員以外,全部活生生地凍死在陣地上,戰士們死的時候還保持著戰鬥埋伏的狀態,時刻準備著打擊前來的美軍。

「我愛親人和祖國,

更愛我的榮譽。

我是一名光榮的志願軍戰士,

冰雪啊!我決不屈服於你。

哪怕是凍死。

我也要高傲地聳立在我的陣地上。」

其中損失最嚴重的就是79師,減員已經超過五千人,以及臨時配屬給27軍的59師同樣也是損失慘重。更為嚴重的是部隊的補給問題越來越嚴重,一線作戰的部隊都沒東西吃了。

而此時的美軍可是能大緩一口氣了,因為他們在下碣隅有充足的補給,美軍士兵每天都能喝上熱飲,吃上火雞。而我們戰士此時能得到個土豆都高興的不得了。

最關鍵的是他們在下碣隅有一座機場,通過運輸機可以源源不斷的運來糧食與彈藥,同時還能把傷員運出去。我們來看一組數據:

12月1日美軍通過機場運送傷員311名,12月2日,960人;3日,464人;4日,1046人;5日;1850人。前前後後美軍在不到五天的時間內就成功運送傷員四千餘人。(看到這,小編也是感嘆,掌握制空權是多麼重要呀,雖然下碣隅里美軍已經被死死圍住,可是他們的飛機還是能夠大搖大擺的從下碣隅飛來飛去,我們拿他們沒一點辦法。)

把傷員運走後,下碣隅美軍剩下約1萬人,分別編入第5、7陸戰團,在12月6日拂曉,下碣隅的美軍開始對富盛里發起全面進攻,採用的還是老辦法,利用坦克群開路,天上飛機不間斷轟炸,以第7陸戰團為先鋒、第5團殿後。

在美軍猛烈炮火的轟擊之下,58、60師已經難以支撐,再加上位於古土裡的美軍陸戰1團也配合出擊,共同夾擊58、60師,眼看陣地就要被突破,終於在12月6日夜26軍的76、77師趕到戰場,接手58、60師陣地,準備利用夜色發動夜襲。

志願軍老兵回憶說:當美軍發現自己前後左右都有志願軍,陷入了四面包圍的境地時,恐慌的不得了,紛紛後撤逃跑,實際上大多數志願軍戰士已經只能喊而跑不起來了,因此美軍才能大部分逃走。要是每個戰士多發幾個土豆,美國佬都不可能就這麼溜了!

最後美軍陸戰1時突破的隘口,雖然在下通里受到志願軍89師的阻擊,但是依舊是未能擋住美軍,加上有第3步兵師的接應,最終成功逃脫,在興南港乘船逃跑。

結語:雖然志願軍未能全殲陸戰1師,但是長津湖戰役依舊給予陸戰1師、美7師殲滅性的打擊,在戰略上取得了成功,志願軍先烈們用生命的代價粉碎了帝國主義的野心,向世界展示了新中國軍人的軍魂。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52a72398a34dfe13117a4e76bae6c8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