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軍隊隨時開火,韓國向黃海發射飛彈,美國真正的殺招不在台海

2024-10-14     利刃號

朝鮮半島劍拔弩張,雙方都擺出了隨時準備動手的架勢,朝鮮8支重火力部隊隨時準備開火,韓國軍方也高調向黃海方向發射飛彈,自始至終,美國真正的殺招都不在台海,而是在朝鮮半島。

尹錫悅上台才2年時間,朝鮮半島的局勢就已經惡化成如今這個樣子,而這一切的始作俑者,並不是尹錫悅本人,而是美國政府在幕後當推手,印證了那句話:世界亂不亂,美國說了算。

尹錫悅上台前,朝鮮半島其實是在降溫的,想要了解朝鮮半島局勢,最直接的辦法就是看看朝鮮當年發射了多少枚彈道飛彈。2016年,朝鮮發射了24枚彈道飛彈,當時朝鮮與美國、韓國的關係還非常緊張。2017年,特朗普正式上台後,立即表達了就朝鮮核計劃開展對話的意願,當年朝鮮只發射了21枚飛彈;2018年,特朗普與朝鮮領導人在新加坡會晤,成為了首位與朝鮮領導人會晤的在任美國總統,雙方一度取得重大談判進展,朝鮮承諾實現「朝鮮半島完全無核化」,美國則承諾向朝鮮提供安全保障。

為了安撫朝鮮,特朗普甚至表示美韓軍演「具有挑釁性」且「耗資巨大」,希望暫停美韓軍演。特朗普這一系列善意的舉動,的確大大緩和了朝鮮半島的緊張局勢,當年朝鮮連一枚彈道飛彈都沒發射。只不過後來美朝雙方圍繞無核化方案的分歧嚴重,最終沒有達成協議,朝鮮於2019年恢復了飛彈發射試驗。但是特朗普依然沒有放棄,當年他與朝鮮領導人在朝韓邊境非軍事區會面,保留了恢復談判的可能性。

與美國政府做法相對應的,則是文在寅在2017年當選韓國總統,他主張無條件與朝鮮進行對話,改變了韓國以往對朝鮮採取的強硬政策,文在寅多次與朝鮮領導人舉行會晤,雙方經常坐在一起吃冷麵。2018年,朝鮮領導人甚至還在新年致辭中向韓國表達了善意,聲稱願意進行對話。而2018年,也成為了朝韓兩國最和平的一年。

然而這一切都隨著拜登的上台戛然而止,相比共和黨希望通過對話解決半島核問題不同,民主黨更希望以強硬手段來實現半島無核化,在參加競選期間,拜登就公開批評特朗普向朝鮮示好的行為,甚至將朝鮮領導人稱為「暴徒」,揚言「與盟國和其他國家一道開啟一場持久、協調的運動」,解決朝鮮半島核問題。

拜登上台後,就立即掀翻了特朗普的對朝政策,將精力放在了提升飛彈防禦能力與威懾能力上,比如增加與韓國、日本的聯合軍演次數,與韓國進行關於朝鮮飛彈試驗的情報共享。美軍的戰略轟炸機、戰略核潛艇也開始頻繁光顧朝鮮半島,向朝鮮施加了強大的軍事壓力。這些做法的最直接後果,就是朝鮮在2022年發射了69枚彈道飛彈,超過過去4年總和!

也正是在這種局勢下,尹錫悅閃亮登場了,他的對朝政策甚至比拜登還要強硬,直接提名「對朝強硬派」金暎浩擔任統一部長官,並揚言統一部過去扮演著類似「對朝支援部」的角色,今後應對其職能進行調整。

可能是生怕朝鮮對和談有任何幻想,尹錫悅又在半島問題上丟了一枚重磅炸彈,直接在訪問新加坡的時候表示將來統一後,要將朝鮮半島變成海上交通的樞紐,還要向朝鮮民眾傳播「自由意識」,再把韓國的價值觀傳播過去,爭取國際社會的支持。

這種極具挑釁性的言論,直接導致半島局勢惡化到極點,10月9日,朝鮮方面發布公告:朝韓之間的鐵路、公路將被完全切斷。10月11日,朝鮮方面譴責載有反朝傳單的韓國無人機侵犯朝鮮首都平壤領空,稱此系嚴重犯罪行為。朝鮮人民軍總參謀部隨即宣布:由於韓國對朝鮮首都的挑釁行為,軍事緊張事態一觸即發,要求前線的朝鮮人民軍炮兵聯合部隊和承擔重要火力任務的部隊做好全面射擊準備,如果確認韓國再次挑釁,將立即對其予以打擊。

緊接著,朝鮮8個全副武裝的炮兵旅團在10月13日轉為了射擊待命狀態。而韓國方面也是極為強硬,10月9日,韓國空軍出動F-15K戰鬥機,向黃海方向發射了一枚「金牛座」遠程空對地巡航飛彈。這種飛彈的射程超過400公里,命中誤差不超過3米,能夠穿透鋼筋混凝土牆壁,可用於「斬首戰」,一旦朝韓爆發衝突,韓國就會動用「金牛座」巡航飛彈,對朝鮮首都平壤實施打擊。

10月13日,韓國國防部還向朝鮮方面發出了警告:如果朝鮮威脅韓國安全,朝鮮政權將被終結。此時的朝韓兩國,已經處於完全撕破臉的狀態,朝鮮領導人已經明確表示:朝鮮與韓國再也不是同根同族了,現在完全成為了敵對關係。

朝鮮領導人能做出如此表態,其實並不奇怪,看看韓國政府這幾年的表現,估計朝鮮也已經不齒與韓國同根同族了,韓國政府現在可是直接對日本卑躬屈膝了,尹錫悅甚至直接代表韓國原諒了日本當年在朝鮮半島犯下的罪行,恬不知恥的表示「為了100年前的歷史讓日本下跪的想法,令人無法接受」。就沖這一點,朝鮮就不可能將韓國視為「兄弟」了,跟這樣的國家稱兄道弟不夠丟人的。

表面上看,朝鮮半島劍拔弩張,是尹錫悅不斷對朝挑釁、對日本卑躬屈膝導致的,而這一切的幕後推手其實是美國,歷屆韓國政府的對朝政策,其實都是跟美國政府高度綁定的,特朗普政府想跟朝鮮對話,所以有了對朝友好的文在寅當韓國總統;拜登政府想對朝強硬,韓國總統就變成了極端敵視朝鮮的尹錫悅。

若沒得到美國政府的授意,尹錫悅哪來的膽量天天在朝韓邊境組織實彈演習,尹錫悅更沒機會讓美國的戰略轟炸機、核潛艇跑到韓國為他撐腰。而美國想要惡化朝鮮半島局勢,針對的只是朝鮮嗎?就跟在韓國部署「薩德」反導系統一樣,看似是針對朝鮮的彈道飛彈威脅,實則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衝著中國來的。

首先,以色列在中東已經失控了,美國重返印太的戰略計劃受阻,必須分出精力處理中東問題,俄羅斯那邊也不讓美國省心,愣是堅持了2年多時間依然戰意十足。在美國暫時無力騰出手對付中國的情況下,美國不允許重蹈當年的覆轍。

「9·11事件」發生後,美國一頭扎入反恐戰爭,在阿富汗、伊拉克摸爬滾打了20年。反恐戰爭前,中美軍事實力相差懸殊,海軍連一艘現代化驅逐艦都沒有,空軍最先進的戰鬥機是從俄羅斯那裡進口的。等到美國從阿富汗撤軍之後,中國擁有了2艘航空母艦、數十艘裝備有源相控陣雷達、飛彈垂直發射系統的驅逐艦,空軍的殲-20戰鬥機也已經批量服役,解放軍更是擁有了能夠擊沉航空母艦的東風反艦彈道飛彈。2016年的南海危機,就已經證明美國航母在中國家門口為所欲為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

所以美國可不敢繼續放任中國發展壯大了,要是再給中國幾年「臥薪嘗膽」的時間,恐怕就輪到中國的轟炸機、航母艦隊天天去美國家門口溜達了。所以在美國被中東、俄烏問題拖住的情況下,美國必須在中國家門口製造一場危機,不能讓中國安心發展壯大。

可如果想對中國發動一場代理人戰爭,美國幹嘛不直接利用台海或者南海問題呢?那是因為美國真正的殺招就在朝鮮半島,對於台灣問題,美國政府其實也是處於一種非常糾結的狀態,直接出兵干涉的話,打輸的機率非常大,為了一個第一島鏈上的「戰略據點」,賠上美國的軍事霸權,無論怎麼看都是賠本買賣。

而且美國出兵干涉台灣問題,屬於「名不正言不順」,世界上大部分國家不會站在美國那一邊,美國無法像援助烏克蘭那樣獲得支持,反而容易引來非議。所以美國政府目前對於台灣問題,採取的是「維持現狀」的做法,既要利用政治、經濟手段阻止中國使用武力收復台灣,同時也「不支持台獨」,防得就是「台獨」分子邁出最後一步,導致局勢徹底失控,將美國置於進退兩難的境地。

至於南海問題,美國想要達到的目的,並不是利用代理人戰爭拖住中國,以菲律賓的體量,能在中國面前堅持一個月都要燒高香了,菲律賓壓根不具備打代理人戰爭的能力。若是貿然引爆南海危機,等於是逼中國快刀斬亂麻的解決南海問題,到頭來可能還有利於中國。

美國支持菲律賓在南海挑釁,更多是為了破壞中國與東協之間的關係,東協是未來全球最具潛力的市場,同時也是中國最重要的貿易夥伴之一,重要性正在逐漸超過歐盟。美國這些年一直都在想辦法拉攏東協,時不時邀請東協國家領導人去華盛頓開會。

但是大部分東協國家其實對局勢看得比較清楚,他們不願意在中美之間選邊站,希望繼續與中國開展經濟、貿易、科技等方面的合作。所以美國就打出了菲律賓這個棋子,不斷在南海挑釁,逼迫中國在南海出手,只要中國對菲律賓動用武力,美國就可以借題發揮,破壞中國與東協的關係,甚至讓東協站到自己這邊來。

美國知道中國一旦動手,菲律賓在中國面前堅持不了幾回合,根本沒辦法打代理人戰爭,但美國的目的壓根就不是利用菲律賓打代理人戰爭,而是要破壞中國與未來最大投資市場的關係。

只有朝鮮半島,才是美國打對華代理人戰爭的最理想區域,因為在這裡,中美不會發生直接的軍事衝突,只要美國不親自出兵朝鮮半島,中國也不會貿然出兵干涉朝鮮問題。而朝鮮半島多山嶺的地形,也大大限制了機械化部隊的發揮,很容易形成一場漫長的拉鋸戰,雙方經常需要圍繞幾個關鍵的山頭進行艱苦的攻堅戰,美軍就曾在朝鮮半島上有過 「傷心嶺」和「血腥嶺」的慘敗,面對的還是朝鮮人民軍,所以美國完全有信心,讓韓戰變成一場曠日持久的拉鋸戰,對中國形成牽制。

雖然朝鮮半島的戰火大機率不會蔓延到中國境內,但是中國周邊爆發戰爭,等於直接打擊到外資在中國投資的信心,尤其是朝鮮半島還緊靠黃海,瀕臨中國不少港口,許多貨船與航班都會選擇繞道,有利於美國在印度、越南、墨西哥建立貿易供應鏈的計劃。

此外,韓國同樣也是中國重要的貿易夥伴,韓戰一旦爆發,中國與韓國的關係急轉直下,對中國海外貿易也會造成影響。所以說,美國真正的殺招並不在台海或者南海,而在朝鮮半島。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4ef825f5c802dfdc78305f838a59f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