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第28個「世界精神衛生日」,主題是「心理健康社會和諧,我行動」。精神病是高發性的疾病,它不僅給患者帶來了很大的危害,也對其家庭造成了嚴重的影響,一旦家庭成員中有一人患病,便會搞得全家人不得安寧。作為精神病患者的家庭成員,應該掌握一些對患者的護理知識,這樣才會幫助患者早日擺脫疾病所帶來的困擾。
一、精神病護理的誤區
1.精神病和其他病一樣,只是一種疾病。精神病人的早期症狀大多表現孤僻、生活懶散,性格改變、工作或學習能力下降、失眠等等。當家中有人出現上述現象時,家庭的其他成員由於缺乏精神疾病的常識以及沒有這方面的心理準備,常常否認病人這一系列的言行是精神病的早期症狀。而總是往好的方面想,簡單或錯誤地認為是「個性問題」或「思想問題」,耽誤了冶療精神病的時機。
2.當病人的言行已表現出明顯的異常時,家屬才意識到他(她)患了精神病。但是,他們在焦慮、不安和恐慌之際,又生怕別人知道家中有人患了精神病,擔心病人的婚姻和前途受到影響,所以,常常忌諱帶病人到醫院診治,更有甚者抱僥倖心理,希望病人能不治自愈。
3.病人症狀加重後,家屬已不可能顧及面子,開始懊悔自己的無知延誤了治療,於是迫切請求治療,以減輕內心的自我責備。但過份的懊悔以及對治療過於性急,無助於病人的康復。
4.精神病人若不作系統,持久的治療,就可轉為慢性,有的患者還會反覆發作。在這種情配下,有的家屬開始對病人產生厭倦心理;不再送病人住院治療,不督促他們長期;按時按量服藥。
二、精神病患者的護理技巧
1.講話的態度要專注而親切,即使他看來注意力分散,也不要忽視他。講話要緩慢、平和,內容要簡明。如果要向他提問題,或吩咐他做事,每次只能說一件事。一下子說好幾件事,就會使他無所適從。
2.經常用語言和行動來表現你對他的關懷和摯愛,有時談談對童年生活的回憶,或許可以創造一個比較愉快的氣氛。
3.不論他在生活和工作中取得了多麼微小的進步,都應加以鼓勵,藉此重建患者的自尊和自信,儘量避免抱怨和責備。
4.對於患者明顯脫離現實的想法,不要試圖去說服他,更不要同他爭辯或嘲笑他,這樣做不僅於事無補,反而會招致麻煩。
5.培養患者更多的興趣愛好,適當地為患者提供社交的機會,並鼓勵他表達自己的喜怒哀樂。對於精神病的治療必須到專科醫院進行診治,否則會使症狀惡化,增加治療難度,增加復發機會,增加住院時間和費用,增加自殺危險性,社會功能減退,造成精神殘疾。
三、精神病患者家屬護理要點
1.聽從醫生的指導,妥善看管和照顧患者,督促病人按時按量服藥,防止病人自行減藥或加藥,若發現病情復發症狀時要及時與醫生聯繫,以進行更好地改善治療方案。
2.要合理安排病人日常生活,使病人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督促病人搞好個人衛生,適當進行體育鍛鍊。
3.要注意提高病人生活自理及社會適應能力,根據病人病情,安排病人適當做家務勞動,創造條件增加病人接觸社會的機會,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讓病人適度的參與娛樂活動。
4.要創造良好的家庭氛圍,充分尊重病人的人格和隱私,平等對待他們,既不過分遷就,也不過分指責,鼓勵病人儘量像正常人一樣生活,加強對他們生活技能的訓練,鼓勵和關懷,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心, ,積極參與社會康復服務。
5.要科學地養成飲食健康習慣,多吃蔬菜和蛋白質高的食物。
6.患者家屬要督促和監督病人不要喝酒、少喝咖啡、少抽煙,以防止誘發病情的情況出現。
心理疾病會對人們的工作與生活產生諸多負面影響,而心理疾病往往也都來自於工作生活中負面情緒的累積。重視精神衛生,關愛自己,健康生活。
【免責:本平台部分文章改編自網絡及其他公眾平台,重在分享信息,版權原作者所有】
編輯:袁麗麗 責任編輯:韓力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聯繫電話:0431-12320
關注我們
獲取更多健康知識!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2SAtm0BMH2_cNUgkvk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