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粹養成記,歐美這樣洗白過去

2023-06-14     抽屜電影

原標題:納粹養成記,歐美這樣洗白過去

經常看二戰期間的戰爭片的話都會有一個印象,提到德國,提到納粹,那一定是無惡不作,那一定是殘暴不堪,尤其是將德國人跟猶太人結合在一起之後,這種痛全世界人都知道。但是大家對於這種痛並沒有最直接的感觸,反倒是將納粹,將德國有關的二戰電影深深的綁在了對於猶太人的迫害身上,除此之外,在二戰電影中,尤其是在歐洲的二戰電影中似乎找不到別的主題,當然,歐洲人是不願意將亞洲的故事當作二戰的組成部分的。因此,就會有一個很困惑的局面,二戰究竟是對於猶太人的傷害,還是對於整個歐洲的人的傷害?

這個問題不難回答,但是在如今,越來越多的電影創作者似乎僅僅將猶太人遭受的迫害當作政治正確的法寶,如果一部二戰電影中找不到迫害猶太人的痕跡,那麼這部二戰電影是不合格的,真的嗎?好像今天給大家推薦的影片就不是。《納粹狂魔》並沒有將二戰的故事集中在對於猶太人的迫害之中,而是集中在了法西斯政權的產生。

《納粹狂魔》說的是一個原本德國比較有實力的工廠主在面對著德國政權更迭的時候所發生的家族動亂,這種動亂跟當時的的德國政權更迭有著本質的相關,最終,我們看到的是德國政權更迭之後,這個家族的成員們為了自己的利益紛紛選擇了各自不同的陣營,而後,不起眼的小兒子因為站在了希特勒的陣營當中,笑到了最後。

這是一部講述法西斯政權崛起且將這種崛起跟一個家庭的興衰結合起來的影片,這並非是一個普通的家庭,而是一個德國的工廠主,他的工廠是一個兵工廠是可以左右對外戰爭的擴張局勢的工廠,同時也是各路人馬都需要拉攏的工廠。這樣一個兵工廠,對於在戰爭中急於向外擴張的德國人來說,簡直是寶藏。

然而這樣的兵工廠基礎之下的家庭自然有著本身的矛盾,而且這種矛盾是不可調和的,大家族本身人員混雜,大家都有著自己的利益訴求,任何一個家庭成員都會從自己的利益出發,這也是家族財團的的困境。本片中的這個工廠主的困境就在於幾個孩子並不是一條心,有的堅決反對希特勒的異軍突起,有的則認為希特勒統治下的德國將給自己帶來一次千載難逢的機會。各種勢力在暗中角力,誰也不服誰,這個時候,大環境的走向就變得尤為重要了。

在各方勢力角逐的情況下,德國開始漸漸的從原來的興登堡統治之下,慢慢地朝著希特勒的統治去過渡。這期間,我們也通過本片看到了著名的國會大廈縱火案,即使是後來有大量的證據證明這是希特勒自導自演的一場遊戲,目的就是為了剷除德國國內的共產黨。然而毫無疑問,國會大廈縱火案給了希特勒剷除異己的機會,最終,德國共產黨徹底地覆滅了。

接下來希特勒在德國國內的勢力擴張之路就等同於本片中所表現出來的一個家庭的權力重塑之路了,原本怯弱的小兒子最終成長為了這個家庭最有權有勢的一個新的主宰者,甚至為了影射希特勒以及他所率領的法西斯政黨,本片中的小兒子被塑造成為了一個扭曲的人。

他有異裝癖,且對於小孩子有著一種超越年齡的興奮感,當然這可以叫做孌童,甚至於跟自己的母親也有不清不楚的關係。然而他在日常生活中卻一直表現為唯唯諾諾,對於周遭人畜無害,這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這個家庭的病態以及小兒子的變態。當這種變態與希特勒的法西斯政黨結合起來之後,一切就都順理成章了。

諷刺的效果達到了,對於法西斯的揭露也得到了,這就是這部上映在1969年的電影所要表達的主題,在一個扭曲的環境中,人自然會變得扭曲,而這種扭曲如果擴散到了一個國際的層面上之後,我們所看到的法西斯政權就會崛起。民粹主義跟為了民粹主義不斷地汲取權力毒藥的狂人結合之後,整個家庭就會朝著某種不可預知的方向發展,而與此同時,整個國家如果被民粹主義所綁架,那麼最終得到的就是法西斯政權的崛起。

這樣看來,《納粹狂魔》的意義就在於讓我們非常直白地看到法西斯的崛起究竟代表著什麼?或者說那一類人將會最終發展成為法西斯或者是新納粹,當然,本片並沒有花大力氣去描述猶太人,而這恰恰能更加直觀的為我們展現一個客觀的歷史進程,這個只不過是比較客觀的,但就是這種比較客觀,現在也不多看見了,原因是現在的戰爭片有了政治正確,通過意識形態劃分的戰爭片,讓我們失去了對於歷史的感念。

……

你好,再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1cf38d4af05de26e0fc8cead426763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