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問題來掩蓋問題,這是她們的悲劇

2023-06-25     抽屜電影

原標題:用問題來掩蓋問題,這是她們的悲劇

在解決問題的思維上,男女之間是存在著差異的,男性一般偏重於理性分析,理性分析的結果在於找到問題的根源,最終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女性一般偏重於感性接觸,感性接觸的結果並不以問題得是否被解決作為參考,更多的則是看待問題對於自己的影響來做出判斷。即使這個問題得結果很糟糕,但是對於自己的影響甚微,那麼問題就不是問題。男女雙方的這種差異通過影視表現出來之後,我們看待今天給大家推薦的影片就有了趣味。

《領養》是一部站在女性心理層面去看待問題的一部影片,一個跟有婦之夫產生戀情的女人經歷了一些事情,一方面她想要生一個孩子但是自己的情人卻並不願意冒險,另一方面,她知道自己的目的沒法達到,卻又忍不住朝著這個方面去想,這樣的共同糾結起來的人生構築了自己的矛盾點。然而就在這個時候,一個陌生人闖入了他的家庭。

一個長久以來在孤兒院長大的女孩因為叛逆而走進了她的家,剛開始的她是排斥的,但後來通過與女孩的接觸,兩個人漸漸的形成了某種默契,她看到了女孩身上的某些偉大的東西,這些東西是自己一直在追求的,比如說勇敢的面對自己的愛情,這對於女人來說具有一定的輔助作用,她所期待的不就是這樣的生活嗎。

因此,一開始,女人對於這個外來者是非常感覺到安慰的,但是當她某一天看到這個外來者在自己的家裡跟別的男人糾纏的時候,這種共情就逐漸的演變成為了別的情感。比如說嫉妒,比如說矛盾。

嫉妒的本質在於這個年輕人做了自己不能去做也不敢去做的事情,她大膽的面對自己的愛情,但是這種大膽在她看來是一種可望而不可即的情感,因為更多的時候,他需要顧及很多人很多方面的社會影響,即使是自己想要找一個孩子都不能順利的進行,這對於女人來說是難以接受的事情。然而對於這個年輕的外來者來說,這件事卻是一件稀鬆平常的事情。

於是,女人想要促成外來者追求的婚姻,他的這種促成一方面是對於外來者敢於追求自己的愛情的一種肯定,另一方面,女人想要的卻並不僅僅是自己女性這個角色的主導權這麼簡單。追求自己的期待的合理性在轉化為行動的時候,總是會讓人缺乏信心的,然而在促成別人這件事情上卻能體現出來自己的優越感,這就是對於女人最大的褒獎。但是這種優越感能解決顯示問題嗎?女人最終還是決定領養了一個孩子。

這種領養單從表面看來是沒有任何的問題的,但是我們可以深層次剖析一下領養的指代,我們就不難發現原來領養並不僅僅是一種順應女人期待的行為,同時也是她對於這個世界妥協的象徵。

女人一開始想要追求的是無拘無束的愛情,這種愛情雖然不被世俗所承認,但更多的能順應自己的期待就可以了,她不用在乎別人的目光,但是當這種期待變成了某種依賴之後,過於投身自己在這份感情當中的女人便開始失去了自己。她甚至與求著男人去做一件根本不可能做成的事情,他明知道這件事情無法成功,但是還是嘗試著去做,這並不能體現她敢於發起挑戰,而是說明了她對於現實中的種種已經有了妥協的跡象。

外來女孩的出現讓她的生活起了一絲波瀾,原因就在於外來女孩做成了自己想做卻不能做到的事情,女人因此看到了美好,但是這種美好並不是自己所想的完美的美好,略帶的瑕疵使得女人面對美好的事情也有了疑慮。最終,我們所看到的女人做了自己想做的事情,但是卻違背了自己的初衷。

本片所表達出的問題在於女人如何面對自己的初衷與現實中的矛盾,一方面,女人覺得自己是一個敢愛敢恨的人,另一方面,女人的這種敢愛敢恨依舊是無法在現實中體現的淋漓盡致的,她並不能像年輕的女孩那樣勇敢的追求自己的愛情,也不能像之後的自己那樣用一個領養的孩子來結束自己的一段衝動。矛盾的心理激化之下,女人漸漸的不明白自己究竟想要的是什麼。所以只能在慾望與現實之間不斷地掙扎。

女人要的是什麼,是一段轟轟烈烈的愛情,但與此同時,這段感情並沒有能給予女人一種很耀眼的生活,反倒是地下情逐漸的消磨了女人的青春,等到了她對於婚姻和家庭有所期待的時候,眼前卻什麼都得不到,女人很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但是同時卻接受不了這種想要的與現實之間的差距,最終留給女人的是一種矛盾的生活。女人看似在面對生活,實際上她面對的不僅僅是生活,而是生活中的那些讓她不能從容地,不能做真實自己的約束,但這種約束,她卻最終以領養孩子為終結,看來還是不能去除。

……

你好,再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1670416376c55bf047bc4633ed9000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