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訓是各個學校大一必經的一幕,軍訓累不了,很累,軍訓有沒有意義,很有意義。特別是對於現在嬌生慣養的城市青少年,無論是對於增強其體魄,還是鍛鍊其心志都有重要作用。
不過對於這些年輕人而言,軍訓也是他們難以熬過的過程,有很多人在軍訓中出現逆反心理。在華中師大就發生了這樣的一件事情,一個歷史學院的大一的女生在軍訓中頗有怨言,然後偽作成詩經的古風體,並謊稱是詩經的文章,接受的學校方面的採訪。
而歷史學院的小編還正經的把內容放在了自己的官方帳號上公布了出來。於是各個院校的學生蜂擁而至,來「欣賞」這篇與眾不同的詩經文章。
丟人丟大了,該校歷史學院發現之後,立刻刪除了這篇文章,不過事情已經發生了,成為笑柄也是既成事實。
筆者觀點:
這事搞笑歸搞笑
,但是說實話在專業方面歷史系真的不如中文系。
作為中文系出身的筆者,像《詩經》風雅頌這樣的古文,是本身的專業,雖然不能完全背誦下來,但是現在畢業20多年,依然能記得其中朗朗上口的名句,什么小雅、採薇之類的名篇還是能娓娓道來。
而歷史系則對古文沒有專業的課程,即便有的高校的歷史系會學古漢語或者古詩詞,但是也不會涉獵更深,他們注重的是歷史的過程和事件更多的偏向於文化。而漢語言文學系注重的則是語言和文字更多的偏向於文學。
所以就造成了歷史系的小編犯了這種錯誤,還以為碰到了驚為天人的同學,沒想到人家挖了一個大坑,讓自己掉了下去。
這個事情筆者不由想到古時候一個趣事,記得在北宋的時候,歐陽修是文學大家,而且喜歡讀書,凡是自己看過的書基本上都能記得出處。而當他做監考的時候,讀到了一篇考試的文章覺得非常好,其中旁徵博引,但是有個典故自己竟然不知道出處。
而這篇文章的作者就是蘇軾蘇東坡。當蘇東坡金榜題名之後,歐陽修問蘇東坡這個典故的出處,大有癢處不搔一下不快的感覺。可是一問之下才知道,這個典故是蘇東坡瞎編的。
不過其文筆,內容及寫法頗似古人。連歐陽修都給忽悠了。
現在想來跟此事異曲同工之妙。
圖源網際網路,侵刪。和你一起看教育趣聞,分享教育理念,期待您的關注、分享和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