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觀察】在東南亞人眼裡的中國是什麼樣的?深度為你分析11國眼裡的中國、命名「南沙群島」的地理學家,曾這樣預言中國……

2024-10-26     譚老師地理工作室

看完這篇文章你會非常自豪,自己生在了 東大

一、越南:

越南人恨 東大也羨慕 東大,恨 東大的理由不必多說,歷史糾葛、島嶼爭端,他們不恨 東大是不合理的。 但是他們也羨慕 東大東大每次出台大的產業政策,越南政府都會學習相關文件,看看有什麼利用的機會。

民間來說以前韓流影響很大,這幾年 東大的抖音視頻也開始在越南流行,如果說日本想要脫亞入歐,越南則想脫離東南亞入東亞。

雖然很多 東大人指責儒家,但越南人是很自豪自己在儒家文化圈裡。

東大以前有不少美吹、德吹、日吹,越南這些年也有很多中吹,吹 東大人乾淨整潔,做事情有規劃,越南人應該學習。

二、泰國:

泰國種族構成複雜,當年華人曾幫泰族人奪回被緬甸占領的土地,所以泰國沒有針對對華人的種族歧視,泰國只有貧窮歧視。

泰國華人占比14%,但掌控著3/4的泰國經濟,十大富豪一半是華裔,華人在泰國不僅不被歧視,反而被認為是富裕階層而備受羨慕尊崇,所以泰國華人對東大,沒有像大馬華人那麼親近。

三、緬甸:

緬甸是分裂的,緬甸以前政府『』親西反華『』。近些年因為『』羅興亞『』的事情和軍政府被西方批評,然後發現 東大對他們反倒好一些。

中緬邊境處經常戰亂,當地老百姓很多人希望女兒嫁到 東大,以方便萬一有事,一家人好有個投靠之處。

雲南邊境的難民營就是這樣誕生的, 東大其實不太喜歡接收難民,但兩邊都沾親帶故,不接收的話當地國人意見很大,會偷偷私自接收。

而讓老百姓自己接收隱患太大,所以當地政府設了農場專門接收難民,親戚可以探望,但難民不允許出來。

這種接收模式曾被歐洲指責不人道,不過後來他們吃了難民的苦,就沒再提了。另外緬甸北部有個佤邦,是當年 東大國民黨第8軍和26軍,殘軍逃亡所在地, 後來被蔣介石拋棄。現在這個地方使用簡體字,貨幣也流通人民幣,日常混用國語。

四、柬埔寨:

柬埔寨一直動亂不斷,西哈努克親王早年流亡東大,他在柬埔寨地位很高,很多地方的街道以他命名,還有一個『』西哈努克市『』。

1993年柬埔寨穩定,設君主立憲制,迎接西哈努克回去當了國王。西哈努克在北京挺有名的 ,而且他性格溫和,北京人也很喜歡他。

西哈努克也很喜歡 東大,以前說自己是 東大政府的負擔, 東大寬慰他不要緊。還把法國大使館騰出來給他居住。

2004年退位後,他因為需要治病,經常前往 東大,去世後妻子至今還住在東大。

近年來東大越來越強大,幫助柬埔寨建了不少基礎設施。所以柬埔寨對東大很友好,官方和民間多數都是親華的。

柬埔寨弱小,所以非常樂意有 東大這麼個大靠山,友好指的是官方不刁難民間普通人,感覺親近。

不是指那些罪犯們不敢惹你,總有 東大人認為小國的人,如果對 東大人不點頭哈腰就不算友好,這屬於腦子有問題。

五、寮國:

寮國又窮又小,周邊國家都看不起他。越南人自嘲自己是東寮國,實際上就是嘲諷寮國。

寮國太小了,就算在東南亞這個小地方,他也是周圍鄰國欺負的對象。近些年東大幫他們在那裡搞建設,很多設備上都是中文。對東大這個比他周邊所有國家都大而且還更富的國家,寮國人不羨慕是不可能的。

寮國實在太弱了,東南亞誰都可以欺負他,當初越南差點吞併他,他知道自己不可能富強,所以乾脆抱東大大腿。比如鐵路直接全權交給東大建設和管理。

六、菲律賓:

2014年之前阿基諾政府親美反中,在2016年中 有過一次爭端。

之後杜特爾特政府時期,菲律賓外交轉向開始跟東大和解。但是 民間還是對東大很討厭。但是因為那次仲裁爭端,所有人也明白東大是與美國爭霸的超級大國,不是他們菲律賓得罪得起的。

新總統『』馬科思『』上台後,想藉助美軍維護其南海訴求,但又不想捲入台海戰爭而得罪東大,他訪問美國之前還要召見東大大使,許下承諾,反正是小心翼翼的。

民間對東大的看法也有分歧,既希望東大的投資,且知道得罪不起東大,又不想放棄黃岩島主權訴求。

六、新加坡:

很多人說新加坡反華,其實只是對人家期望過高。新加坡不親中也不反華,他們親中會導致被美國制裁,這後果承擔不起。 反華會導致被東大制裁,這後果照樣承擔不起。

新加坡網民近些年對東大的態度變化很明顯,以前真的是看不起,認為東大是暴發戶,對東大冷嘲熱諷較多。

這些年可能是因為中美打貿易戰,新加坡人逐漸接受了東大也是超級大國的事實了。網上的新加坡媒體下面,出現了一些認可東大的言論。

七、印尼:

印尼是個大國,人口2.6億。但華人數量不多,只占3% ,卻控制著印尼大半的經濟。印尼距離東大太遠了,在菲律賓和越南的更南方。

比印度還靠南,這也是當年印尼簇然排華,東大卻無能為力的主要原因之一。無能為力的另一個原因是當時正好趕上軍改進入深水區,根本派不出艦船。

印尼由諸多離散的島嶼構成,地理決定了他們的國家向心力很差,只有一個東西能把他們凝聚在一起,那就是金錢。

當年印尼排華也不是因為歧視華人,而是一部分人看華人人數少又富有,動了搶錢的歪心思。事情過後,東大推動聯合國向印尼施壓,迫使印尼逮捕涉事的4位將軍以及數百名中低級軍官。

現在東大的影響力更是今非昔比,南海航道60%的貨運量來自東大,多年來東大軍艦在印尼家門口的海域,舉行過多次反海盜演習。現在印尼已經沒什麼排華氛圍了。

高鐵開建後,印尼人以自己有華人血統而自豪,沒有的也希望找個華人男女朋友。

2016年南海危機是個分水嶺,在此之前東南亞覺得可以依靠美軍對抗東大。但是南海危機中美國最後認慫了。

東南亞各國失去靠山被迫轉向接受了東大提的:擱置爭議共同開發,以及主權爭議放一邊,南海的資源大家一起共享。

所以東大和東南亞各國在外交上,關係趨於緩和,再加上東大逐漸升級產業,低端產業的工廠需要尋找出路,馬來西亞、泰國、印尼,尤其是越南非常想承接這些工廠。 所以他們對東大的妖魔化宣傳也少了很多。

你是否發現東南亞11國中,只有一個國家的領土面積超過新疆即印尼,人口近1億的越南GDP總量卻不及深圳。 號稱已開發國家的新加坡只相當於東大的一座城市而已,東大在東南亞人心目中的強大遠不止這些。

首先 我們從整體上來對比東大和東南亞,東大領土面積排名世界第三,高達960萬平方公里。東南亞11國總面積加起來才457萬平方公里。 東大人口14億,東南亞人口總和不及我國一半。

所以說無論是從國土面積,還是人口數量方面, 東大一國就可以完全碾壓整個東南亞。 再拿我國各省的面積與東南亞國家對比,東南亞國家中只有印度尼西亞面積比新疆大,國土面積約為191萬平方公里,也只是比新疆大25萬平方公里而已。我們熟知的泰國、菲律賓、越南、寮國、柬埔寨五國的總面積約為156萬平方公里,還不及我國的新疆。

現在感嘆到原來新疆這麼大,這就能理解當年左宗棠為何拚老命也要收回新疆。別說新疆,就是西藏也比菲律賓、越南、寮國、馬來西亞四國國土面積之和還要大。

國家強不強,地區發不發達,最終還是要看經濟實力,以2020年經濟數據來對比我國和東南亞,東南亞GDP總量最高,人口達2.62億的印度尼西亞,居然不及我們的山東,要知道山東經濟在我國才排第三,更不要說廣東了。

越南、泰國、菲律賓、馬來西亞都是東南亞經濟大國,可四國GDP之和不及我國的廣東。

那是不是內心有質疑了,這怎麼可能呢?不過事實就是如此,廣東就是這麼牛,在東南亞各國面前簡直是超級大國一樣存在。

廣東的經濟總量在全球各國中都能排11名,擁有14家世界500強,而東南亞11國總共才6家,還不及深圳。

深圳有8家世界500強,可以說是富可敵國,並且不是敵一國而是敵多國。深圳GDP為27,670億人民幣,亞洲四小龍的新加坡GDP還只有23,451億人民幣,只不過人均GDP新加坡要高出不少。

在人均GDP上我們還需努力,不過以深圳的速度,我相信不久的將來,就能追平甚至超越新加坡人均GDP。

東南亞11國中只有泰國、印度尼西亞GDP總量超過深圳。甚至深圳南山區GDP總量都超過了緬甸、柬埔寨、寮國、汶萊。

有些朋友會說;山東廣東都是我國東部發達地區,怎麼不拿我國西部落後地區的經濟與東南亞對比呢?

那就拿西藏與東南亞比一比,西藏GDP為1,902億人民幣,高出寮國585億人民幣,是汶萊的兩倍還多,是東帝汶的15倍多。

這樣一對比,是不是瞬間感覺西藏發展的還挺不錯的。中國GDP總量達101.5萬億人民幣,東南亞11國GDP總和約為21.2萬億人民幣,只有我國六分之一。 所以說我們的目標不是歐洲,更不是東南亞,而是超越美國,問鼎世界第一經濟強國。

今年是我國地理學家、地理教育家、華東師範大學教授胡煥庸先生誕辰120周年。

這位傑出的地緣戰略家首次命名我國的「南沙群島」,他提出著名的我國人口地理分界線——「胡煥庸線」更是影響深遠。早在1945年,當中國還處於水深火熱、積貧積弱的年代, 他就預言中國「在戰後世界舞台中,占一極重之位置」

胡煥庸(1901.11.20 — 1998.04.30)

中國有條「胡煥庸線」

胡煥庸,字肖堂,江蘇省宜興人,1901年出生。作為中國人口地理學創始人,胡煥庸著述甚豐,研究領域遍及人文地理、自然地理、區域地理等各個分支學科。 他最為著名的建樹,是在1935年提出「璦琿(愛琿)—騰衝一線」是劃分我國人口密度的對比線。這條線被稱為「胡煥庸線」,曾入選中國地理百年大發現。

自古以來,中國東南地狹人稠、西北地廣人稀,但沒有人對這種模糊的認識加以有力的佐證。1935年,胡煥庸在《地理學報》上發表論文《中國之人口分布》,描述了中國人口密度在不同地區的分布,並在通過多種途徑獲得的全國各區縣人口數據的基礎上,得出中國第一張人口密度圖。在這張手繪而成的點子密度圖上,胡煥庸沿黑龍江璦琿(即愛輝,今黑河)向西南至雲南騰衝,畫出了一條人口分布懸殊的界線。

1934年,胡煥庸(右一)在蘇北淮河流域考察

線的東南方,36%的國土居住著96%的人口,以平原、水網、丘陵、喀斯特和丹霞地貌為主要地理結構,自古以農耕為經濟基礎;線的西北方,人口密度極低,是草原、沙漠和雪域高原的世界,自古是游牧民族的天下。一條線,劃出了兩個迥然不同的自然和人文地域。

「胡煥庸線」所代表的客觀規律,目前已成為研究中國國情的重要基礎。「歷史已經證明,先生於1935年發現的中國人口分布分界線『璦琿—騰衝線』,在經濟、安全等國情研究和戰略制定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華東師範大學世界地理與地緣戰略研究中心主任秦大河院士說。

出於對中華民族命運的深深憂慮,胡煥庸在大學求學時期就將目光投向世界,在事關中國外部安全環境的眾多領域發表真知灼見。 他先後翻譯或撰寫了近百篇世界地理與地緣戰略或有地緣戰略含義的地理文章和著作,是中國地緣戰略研究的先驅。他還高度重視邊疆與國防建設的研究,呼籲地理學與國防教育結合。這些成果對於當時內外交困的中國來說,無異於天降甘露。

「大國需要大方略,只有充滿思想的戰略才是雋永的,才可以突破時代的局限,而歷久彌新香,胡煥庸先生的地緣戰略思想必然對今日中國有所啟發。」秦大河說。

首次為「南沙群島」命名

華東師範大學城市與區域科學學院院長杜德斌教授通過深入研究,在論壇上系統闡述了《胡煥庸的地緣戰略思想及其時代價值》。他的團隊研究發現: 胡煥庸最早為我國的「南沙群島」命名

1934年,面對法日覬覦、侵占我國南海諸島的惡劣行徑,胡煥庸發表文章指出:

法人占領南海中之九島,所謂「南海九島」非其專門之名詞也。東南尚有無數小島,星羅棋布,直達菲列賓派來灣島(即現菲律賓巴拉望島)沿岸,其形勢與此九島不可分離,群島亦無專名,地圖上總稱之曰「危險地帶」。而此九島者,實危險地帶西邊之諸島而已。九島以東,尚有無數小島與淺礁。其尤大者,如西約克島,West York長達二公里闊約一公里,島上有椰子及其他植物,海南漁民亦常來此,建有神廟一,墳三,其為我國領土,亦無疑義。其南有平島Flat Island長二百米,再南有南山島Nanshan長五百米,再南有新客島Sin Cowe Island其位置為北緯九度四十二分,東經一百十四度二十三分,諸島地位,均在菲列賓(即現菲律賓)國界以外。此等「危險地帶」之群島,雖為我國人所居住往來與經營,然迄今尚無綜合之名稱,鄙意擬用「南沙群島」之名以名此群島,不然,統稱曰「南海諸島」,其名殊混也。至於法占九島以外之各島,將來能否仍保為我國所有,抑或移將為法人或日人所奪占,則非吾所敢言矣!

「胡煥庸先生首次系統論證了南海諸島屬於中國,並最早為『南沙群島』命名,為我國應對南海和東海主權爭端提供了重要證據。」杜德斌說,「身為地理學家,他還高瞻遠矚,敏銳地意識到琉球群島與台灣的重要戰略地位。先生當時主張的遠見與洞察,對於現今中國制定地緣戰略仍有參考價值。」

1937年抗戰全面爆發,原國立中央大學地理系系主任胡煥庸(後排左三)帶領全系師生從南京遷往重慶

在積貧積弱的舊中國,唯有知己知彼才能救亡圖存。正是對振興中華的自覺意識,使得胡煥庸選擇地緣政治、國際戰略研究作為學術生涯的開端。 早在1934年,胡煥庸就全面評估中國面臨的國際地緣安全形勢,發表了首篇中國地緣政治關係文章,預判了日本的侵華野心及美日衝突的必然性。

杜德斌研究團隊認為,胡煥庸之所以有這樣的地緣戰略思想,實際上來源於其紮實的世界地理研究。 他獨立編著出版了我國第一套國別和區域地誌,也是我國世界地理著作最多的專家,一生編著出版世界國別與區域地理著作至少24部,先後翻譯或撰寫了近百篇世界地理與地緣戰略或有地緣戰略含義的地理文章和著作,這些專著與文章都為中國人「開眼看世界」提供了有力支撐。推薦關注地理圖文

心懷天下 學術報國

華東師範大學建校70年來,地理學科始終舉足輕重,地緣戰略研究獨樹一幟。胡煥庸於1953年加入華東師大地理學系,為本科生開設世界各大洲自然地理課程,擔任世界各洲自然地理研究生班的班主任,並招收世界地理方向的研究生。

1953年胡煥庸(後排左四)調入華東師範大學後與地理系全體師生合影

上世紀60年代初,華東師大創辦西歐北美經濟地理研究室。在胡煥庸的帶領下,研究室向中央外事部門提交了首項研究成果——《法國地理圖志》。從上世紀50年代到80年代,胡煥庸厚積薄發,先後出版《各洲自然地理》《蘇聯自然地理》《世界海陸演化》等諸多世界地理研究著作;並以「荷夫」為筆名,翻譯出版了極富地緣戰略意義的《亞洲區域與經濟地理》,為中國地理學發展增添了光芒,也孕育了獨樹一幟的華東師範大學地緣戰略研究的萌芽。

胡先生的研究為當代中國地理學的發展指明了方向,他以『顯微鏡』和『望遠鏡』相結合研究地理問題的治學方法,尤其值得當代地理學人學習。在他的愛國情懷與學術報國精神影響下,一代代華東師大地理學人心懷天下、腳踏實地,為地理學發展和國家建設不斷添磚加瓦。」杜德斌說。

胡煥庸在華東師範大學

源於深厚的愛國情懷,胡煥庸終身從事地理學和地緣政治的研究和教育。他說:「世界近古史之開端,蓋導源於十五世紀之航海探險,而歐人勢力之所以瀰漫於全球,實得力於地理考察之結果也。」「列強之謀我也,莫不以地理學家為其開道先鋒,平時探險考察無微不至,及各地情勢既明,則何處富饒,何地形勝,瞭然胸中,於是一舉而占領之,隨時乃不勞再有抉擇。」

也正是源於對世界地理和地緣政治的瞭然於胸,早在1945年,當中國尚處於水深火熱、積貧積弱的年代,胡煥庸就預言中國「在戰後世界舞台中,占一極重之位置。」他撰文指出:

第一,二十世紀之世界要成富強之大國,需具有工商農礦之全能經濟國家,而且有此種優越條件者,美國除外,僅有蘇聯與中國。第二,我國生產一向落後,美蘇各國工業地步,生產力強,我國需於最短期內與之並駕齊驅實屬不易。第三,美蘇建國之時間,亦不甚長,由此前例,自可鼓勵,而我國天賦極厚,迎頭趕上,努力超越,自此在戰後世界舞台中,占一極重之位置。

胡煥庸先生生於上世紀初國際國內動盪的大時代,他的生平本身就是一部地緣政治演化史。」華東師範大學黨委書記梅兵說,「在當今『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同步交織的歷史時刻,面向『兩個大局』,胸懷『國之大者』,地緣戰略研究就越發迫切與重要。傳承和弘揚胡煥庸先生的愛國精神、治學品格和學術思想,具有特殊的意義。」

15G備考資源,隨問隨答,專題設計,優質課件,請掃碼加入知識星球

註:本文綜合自我們都愛地理、中學地理研究、中學地理課、匠心地理、輕輕鬆鬆學地理、高考地理、講地又講理、老丁侃地理、星球地理、如此這般學地理等各地理公眾號或文中水印等,在此一併致謝!若引用不當可以隨時 文末留言聯繫註明來源或刪除 應公眾號命名規則要求,原譚老師地理工作室更名為地理圖文,譚老師講地理更名為圖文地理。

這是我們堅持不斷

持續不停更新動力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055e206f9f46fd5aa3a9a5c8a7d81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