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級談判專家都在用的技巧(建議收藏)

2020-01-11     採購從業者



一提到談判,我們總會聯想到影視劇里描述過不知多少次的霸道總裁形象,仿佛跟自己的生活完全不沾邊,可事實真的如此嗎?


當你看中一件精美的商品,又覺得太貴,想讓商家給點優惠時;當你的父母勸你早點結婚生子,你卻想堅持獨身主義時;當你獲得了心儀公司的面試機會,想要說服對方高薪錄用你時,當合作夥伴對你來說非常重要,但提出的合作條件並不誘人時……事實上,我們每個人的日常生活、工作中,都隨時隨地需要用到談判的智慧。


談判中,經常用到的一個策略就是讓步策略,通俗地講,就是討價還價。該策略非常實用,卻又難以把握分寸,需要經過系統的練習。


今天,常識君就來給大家上一節世界TOP商學院(沃頓商學院)的談判課,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下「什麼樣的讓步策略才是效果最佳的」?以下,Enjoy:

常識君|有話說



01


為什麼要討價還價?


一些研究證實,令對手做出讓步的談判者常常對談判過程感覺良好,即使當最後付出的代價比不談判時可能付出的代價還要大時,他們仍會感覺不錯。


有試驗比較了三種在讓步問題上做法不同的策略:


初始要求高,之後拒絕變動;


初始要求適度,之後拒絕變動;


初始要求高,然後逐漸讓步,最後退至適度位置。


最後一種策略迄今為止最為成功,更多的人贊成採用這種策略。


讓步是表達合作意願的語言。你通過具體可信的讓步條款告訴對方:你認為他的要求是合理的,你還認識到有必要做出犧牲以達成共識。


02


不同情境中的讓步


既然明白了為什麼需要做出讓步,何不再問問自己,讓步的最佳方式究竟是什麼?


同樣,這根據你所處的談判情境而定。我們來逐個分析情境矩陣中的4個象限,看看在哪種情境中讓步策略最有效。


情境矩陣:策略指導


1.默認協作情境(第Ⅳ象限)


在默認協作情境中,讓步行為不一定會延誤我們的談判進程。在衝突將要發生時,避免不必要的糾紛和遷就對方是最優策略。


有時我們不太可能實施遷就對方的策略,對方拒絕先走,你們陷入「相互讓步」的僵局中,此時不要懷疑讓步策略的有效性。試著以真誠的有用的方式解決問題。


如果必須,你就先走。


2.關係情境(第Ⅱ象限)


如果在糾紛中關係比矛盾本身更重要,那麼最有效的讓步策略就是遷就對方。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與高級研究院的談判表明,你的目標就是發現對方需要的東西,然後通過各種途徑滿足其願望。


錢不是真正的問題。如果因為某些原因,例如對方不願說出其需求是什麼,遷就策略是不可行的,你可以提出一些簡單的自我犧牲的讓步建議,努力做到讓對方心存感激。


儘管上述建議聽起來簡單易行,酷愛競爭的人仍會對此充耳不聞。因為他們把大多數談判視為博弈,不願信任對手,所以他們本能地排斥讓步。


他們就是那種在飛機上為了儘早就座而插隊的人,在應該更多地考慮關係時卻拚命地討價還價的人。


對於競爭型談判者,如果發現自己處於需要運用交際手段的情境中,我有一條忠告:向那些很會處理人際關係的人請教。


競爭型談判者不知道某些情境中的利益問題無關大局,如果我們中有人與這樣的人談判,在保持幽默感和寬容心態的同時,想想自己是否應該繼續同不理解關係價值的人談判。


3.交易情境(第Ⅲ象限)


相關研究表明,如果利益問題是談判的中心,堅定的讓步策略效果最好。有些過程簡單的談判只討論價格問題。這種談判的規則就是典型的討價還價策略:


你提出樂觀的初始要求,對方稍加考慮後表現出談判意願,接著你做出一系列讓步,幅度越來越小,最終止步於你的預期水平。


切記:討價還價者的讓步起初停留在他們的預期水平上,而不是在絕對底線上。為什麼呢?


因為討價還價者的讓步幅度逐漸減小,使你強烈地感覺到他們正在向真正的底線靠近。但是他們很不甘心這麼做,如果真的達到底線,他們寧可停止談判,也不願達成協議。


在更重要的利益攸關的談判中,你還應該注意不要過早做出重大讓步,要順勢而為。


假定你現在與一家大型連鎖商店談判,希望將你的錄像帶小店出售給他們。這是一次全額收購,你在合併後的企業中不擔任何職位。有幾個問題擺在你面前:


價格

資金形式(你是接受現金支付還是以該企業股票支付)

談判截止日期


這家大型連鎖商店提出了涵蓋上述三個問題的苛刻收購條件:


低價

全部以股票結算

延長截止期限


假設在這場談判中這些條件有益於買方。如果在回應時,你直接提出你的底線要求,希望以友好的方式快速完成談判,情況會如何呢?


你提出一個中間價格,這也是你希望做成買賣的價格,接受全部以股票支付,並且要求在兩個月內完成談判,時間也合理。


可是買家第二次提出的條件會讓你吃驚,他們只是稍稍提高價格,而且仍然要求很長的談判期限,甚至對你同意全部以股票結算一事,他們也閉口不談。你開始憤怒了。


為什麼會這樣?


如果你在利益攸關的交易型談判中過早做出重大讓步,實際上是在向對方傳遞一些不利於自己的信息


第一條信息是:我的確想做成這筆生意。


這條信息給對方增加了談判籌碼,他們也許會因此對最終價格抱有高期望值。接下來他們想要檢驗這個判斷是否正確,於是提出刻薄要求。


如果你開始時立場極為靈活,此時突然堅持立場,拒絕變動,而你的對手可能因為受到你給他們第一印象的影響,很難調整自己的期望。這樣,這場談判甚至可能以失敗告終。


第二條信息是:這麼輕易地在這個問題上讓步,說明它對我不重要。


你立即同意全部以股票結算,就表明你對這個條件感到滿意。但你知道對方怎麼認為的嗎?他們也許根本不相信這是一次真正的讓步,因為你太輕易地放棄了原有的立場。你現在這麼做,等於是在告訴他們:「我不想要現金。」


談判學教師稱這種現象為「讓步貶值」。這個有趣的術語道出了一句老話中蘊含的真理:「太容易得到的東西,會被輕視。」



03


平衡考慮情境中的讓步策略


在平衡考慮情境中,未來關係和利益對雙方而言幾乎同樣重要,因此需要綜合運用多種談判方式和解決問題策略。


談判的目標包括:儘可能多提優先考慮之事,確保每一方在價格這樣的問題上「享有公平待遇」,保持雙方在談判過程中的良好工作關係。


因為利益很重要,所以你坐到談判桌前時仍應該提出高要求。你可以這樣計劃:首先在最不重要的問題上慢慢談,然後根據「如果……那麼……」公式做出讓步。


記住,所有的利益交換都是相互的。


雄心勃勃的強硬做法和單刀直入式的開場白效果不是很好。他們對個人情感的傷害太大,而且通常使雙方帶到談判桌上的共同利益變得模糊。雙方真正需要做的是,進一步查明藏在對方公開要求之下的真實需求,尋求創造性的解決方案。


以利益共享為基礎的解決問題策略在平衡考慮型談判中效果不錯。因為這種策略讓雙方有機會在兩個方面「把蛋糕做大」:


一是將要達成的協議內容,這是通過綜合式談判技巧實現的;


二是雙方正在擴展的關係框架,這是雙方為了將來相互幫助而創造性地提升各自能力的結果。


確切地說,如果雙方相互高度信任,那麼解決問題策略完全可以不包括通常所說的來回踢皮球似的讓步。


事實上,雙方可以用大量時間構思可能符合所有人需求的新理念。有研究認為,在這個妙想迭出的過程中,人們的構想越多,就越有可能找到遠比簡單的妥協更有效的策略。


兩個經過深思熟慮後滿懷希望來談判的人之間如果存在矛盾,他們會發揮創造性思維,在堅持原則的前提下想方設法地解決問題,保持工作關係的良好狀態,最終實現各自的目標。


喜歡以解決問題的方式談判的人有一種天賦,能使矛盾轉化為推進談判的動力而不是蛻變為個人衝突。




04


「紅臉白臉」談判程序


有一種讓步策略是競爭性談判者在利益攸關的談判中頻繁採用的,值得專門介紹,這就是「紅臉白臉」談判程序。


也許你注意到了,有時你會面對這樣的情況:


在對方的一群談判者中,你發現自己對某人有好感,而對於另外的某個人,你恨不得讓他去跳崖。


還有一種情況是:對方某位代表告訴你,她本人覺得你的建議合理,但她的某位不在現場的夥伴(白臉)是絕不會同意的。


「紅臉白臉」式開局的有效性建立在一系列心理現象的基礎之上,紅臉在談判開始時會與你聊聊共同興趣和目標,以營造友好氣氛。


我們有一種傾向,就是喜歡那些同意我們意見的人或者有相似之處的熟人,紅臉正是利用了我們這種心理。


到提初始方案的時候,白臉就出場了。他要麼拿出讓人難以接受的方案,要麼指責我們的提議,這要視情況而定。對方這種盛氣凌人的對抗性姿態令我們震驚,讓我們感到交易氛圍正在消失,談判可能失敗。


於是我們開始認為,也許有必要進一步妥協。白臉想降低我們的期望值,將我們的注意力吸引到他限定的最終談判範圍上,試圖使我們根據他劃定的範圍調整立場。


就在我們因為白臉阻撓談判而考慮退出時,紅臉再次出現,堅決要求白臉做出讓步。紅臉的這一行為使他看起來像是互惠原則的支持者,於是我們更喜歡他了。


我們開始把紅臉看作理性的談判者,接受他的建議,思考需要做哪些工作以縮小我們和白臉的分歧。


如上文所示,「紅臉白臉」談判程序得以發揮作用,就是利用了對比心理效應。


單獨來看,紅臉其實也是要求苛刻的,但坐在白臉身旁,就顯出通情達理的一面了,儘管還說不上聖潔。你更有可能向紅臉讓步,因為他的言談舉止遠遠好過白臉,提出的要求相對而言也很有吸引力。


對付「紅臉白臉」談判程序的辦法不難:


在談判桌上公開揭穿這種伎倆,要求對方說明誰才是真正的負責人,和他們來個針鋒相對。


「似乎你們中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我本希望用更直接的方式完成一次公平交易。


如果要繼續談判,我想知道誰才有權同意最終方案。我不能和沒有權力結束談判的人討論問題。」


如果白臉是律師或顧問,那麼可以不予理睬。堅決要求同對方的拍板人直接交流,讓「談判拍板者」取代「談判破壞者」。



05


小 結


在談判開始和讓步階段,記住你的戰略戰術應該由三個主要因素決定:


談判情境(是交易情境、關係情境,還是平衡考慮情境)


雙方的優勢(誰有能力承受更大損失)


雙方的談判風格(可以預知你或你的對手是競爭型談判者還是合作型談判者)。


我們認為情境矩陣中4個象限都有自己的最優讓步策略:


交易情境中是討價還價策略

關係情境中是遷就策略

平衡考慮情境中則是以利益為基礎的解決問題策略。


在這三種情境中,妥協策略都是有用的工具,儘管不是首選策略。


不論在哪種情境中,如果你的優勢減少了,就有必要選擇更溫和的策略;而如果優勢增加,就可以選擇更強硬的策略。


作者:G.理察·謝爾 來源:管理的常識(ID:Guanlidechangshi)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bqqBlW8BxtCz63RLY6k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