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指導:「考試時答不出來怎麼辦」

2020-04-21   勁草雲


比「99%的人都會考試」的吳軍老師是矽谷來信的作者,他是第一家矽谷華人創投掌門人、風險投資人、計算機科學家等等。而且很多人都用過吳老師設計的產品,谷歌中日韓文搜索算法就是他做出來的。

當然,這些聽起來可能特別特別厲害,但是我覺得最讓人佩服得是吳軍老師為了幫助自己的女兒想清楚想成為什麼樣的人,他陪女兒走訪了美國十幾所頂級大學,最終選擇送女兒去麻省理工深造。

他寫的關於中考高考前一個月應該做什麼的提醒,很細緻也很貼地氣,對孩子備考能起到很大的幫助作用!

馬上就要開始高考和中考了,今天和你分享一下我對準備這種大考的心得體會。當然,如果你或者你的家人不準備參加這樣的大考,你不妨將今天的內容分享給周圍參加大考的家庭和朋友。

為了方便閱讀,我把它做成了清單的形式,一共有七條,前三條是戰略層面的,後四條是戰術層面的。

雖然我們學習的目的是掌握知識,也就是學好,而不是為了對付考試,但是到了現在這個時候,再試圖花時間學習已經來不及了。如果有些知識你高中三年,或者初中三年還沒有學會,或是學得似是而非,就不要指望這兩三周的時間能學會了。

即使你覺得經過複習,似乎掌握了那些知識,也只是了解了皮毛,遇到稍微變通一點的題就會做不出來,或者做錯了。

因此,在最後一個月,特別是最後一周,就不要學習新的內容,或者複習那些自己難以掌握的內容,對自己這三年的學習情況和水平要有正確的認識,特別要戒除貪慾。很多人學的時候沒有鑽研進去,指望最後出現奇蹟,這是不可能的。

最後一段時間要保障的,就是發揮出水平。如果你平時的水平是80分,高考時能發揮出80分就不錯了,雖然你可能偶爾考過85分,但是千萬不要對這種偶然的超水平發揮抱希望。80分的人,非想要發揮到85分,就如同能夠挑100斤擔子的人非要挑120斤的擔子一樣,除了把自己的身體壓垮,沒有半點好處。

就我自己而言,如果是90分的水平,考試大概只能發揮80%~85%,因此到了考試的時候我就認命,能考多少是多少了。雖然很多學校依然希望每一個學生都能水平有所提高,都能很好發揮。

從我在過去幾十年見到的高考情況,除了個別的特例,大部分人都是原來什麼水平,最後還是什麼水平,不會好到哪裡。但是如果發揮不好,有80分水平的人考成70分,可是大機率事件。

結合這兩條,最後這段時間的策略就是爭取考好試,發揮水平。

任何考試都有很多送分的題目,對於不同水平的人,送分的題目數量會有差別。對優生來講,90%都是送分題,對普通學生來講只有60%是送分題。但是不論自己是什麼水平,那些送分題都是應該得到的西瓜,必須要100%地保住。保住95%,甚至99%都是不夠的。

送分題丟分,自己要感到丟臉才對。很多人送分的題目丟分了,然後簡單地講是自己粗心。其實將原因歸結到粗心上是一種極不負責任,又非常愚笨的想法。

粗心的背後有很深層次的原因,不理解這一點的話,不僅一輩子考試考不好,工作也做不好。具體到考試,粗心的原因包括這樣幾個:

a.基本內容看似簡單,其實根本沒有掌握好。因此,現在還有一個月的時間,趕快把這些內容補一補。

b.題目本身就看錯了或者理解錯了。很多人看題目是不上心,想當然,按照自己的先入為主的理解去做,而不是按照它的含義去做。我常講,很多課學不好,是語文沒學好,語言理解能力太差。

c.做題方式不對,這一點我們在下面講戰術時仔細講。

保住了送分題,就保住了根本。

接下來的問題,又分為兩類,一類是認真做能做出來的,另一類是怎麼做也做不出來的。對於大部分人,最後一類問題就不要花時間做了,爭取把努力一下能做出來的做好。

當然,對於那些力爭滿分的尖子生,目標是一分不丟,就不能放棄任何題目了。但是,尖子生們也應該知道,雖然丟分常常是最後幾道難題,但是前面容易的題不小心丟分的情況也是有的。對於絕大部分每次考不了滿分的同學,反正每次總要丟分,就不要試圖去做所有的題目了。

雖然在讀課時,要把每門課讀好,但是在最後這點時間複習時,只能是哪門課容易突擊得分,就把時間花在哪門課上了,而不是簡單地在成績不好的課上多花時間。有些人三年高中或者初中,英語花了不少時間,就是學不好。說句不客氣的,這樣的人大約沒有語言天分,最後一個月就不要浪費時間試圖提高英語成績了,把英語該得的基本分得到就好了,把時間省下來提高其他課程得分吧。

講完三個戰略層面的事情,講講戰術層面的事。

我改一些人考卷時,發現他們在試卷上塗得亂七八糟,當然最後題也沒做對。即使我有心花時間讀他的解答,給他部分分數,也未必能找到頭緒。高考閱卷的壓力可比我改期末考試大多了,閱卷人沒時間看亂七八糟的解答。

當然,做題寫得亂七八糟,有些時候是做題人自己思路混亂,但很多時候是著急,平時養成的壞習慣。這種著急的做法會害了自己,因為考試時會把本來能做好的題目做錯。

大考前最後這一個月,如果做題習慣不好,不妨改一改。很容易多出十來分,比怎麼辛苦複習都管用。

雖然大部分考試卷子是從易到難,但是每個人對各部分內容掌握的熟練程度是不同的,因此中間卡殼是常有的事情。遇到這種情況,堅決跳過去。很多人,特別是好學生,總希望自己做題一帆風順,中間每一個問題都能夠經過思考而解決,一口氣做到最後。但是再好的學生也難免有遇到麻煩的時候。

我自己高考時就遇到那種情況,我那次數學考得不是很好,甚至可以說是唯一考得不好的科目。那一年北京高考狀元是我的兩個朋友,因為之前一同參加數學比賽彼此熟悉,最後結果是,我和他們相比總分的差距正好等於數學分數的差距,也就是說其它課程成績的總和一樣。那次雖然題目有些難,但戰略上的失誤是真正導致我考得很差的原因。

在高考之前,我在每次數學比賽中成績比我的那兩個狀元朋友都不差,而且就在幾個月前我參加美國的數學比賽時,是北京市的第三名,因此我覺得高考數學題不可能出我做不出來的題。但是這件事偏偏發生了,而我花了非常多的時間試圖解決一道卡殼的題目。

最終的結果是讓我沒有時間完成後面容易的題目,最後發揮非常失常。從此以後我考試從來沒有再戀戰過。因此,也就沒有再出現發揮非常失常的時候。

很多時候,一個正確的目標設定很重要,而好的戰略則是圍繞這個合理的目標制定的。這又歸結回認命。

對於理科考試,要解決所謂粗心的問題,除了前面提到的兩條外。下面三點很重要:

第一、第一遍做完後,檢查的時候不能簡單地按照做題的思路再來,這樣會陷入慣性思維。

其實第一遍如果做錯了,檢查時用同樣的方法發現錯誤的可能性並不大,因為人會有先入之見。最好的方法是交叉驗證。比如解方程,得到解之後,一定要帶回去驗證,不要看著自己的步驟再解一遍。

第二、每一步都要問一下寫的那些東西是從哪裡來的。

有的人做物理題,前面寫的是25,後面抄著抄著就抄成了23。寫23時,要問問自己這個數是從哪裡抄來的。還有的人一著急會寫出2+3=8,看到8,要問問它是從哪兒來的。

第三、採用常識判斷。

有的人解三角形的三條邊,算出來是4、5、10,然後就交卷了。得到這種答案,要問問自己這樣三個長度的邊能否構成三角形(兩邊之和必須大於第三邊)。

高考閱卷時,從來不給那些「沒有功勞也有苦勞」的人所謂的辛苦分,我雖然沒有考過文科高考,但是我當時有政治考試,完全是一個文科考試,當時學校請了一個高考閱卷組的負責人給我們輔導,那位老師講,文科的問答題,完全根據要點給分,要點丟掉了,回答再長也沒有用。

後來高考時我的政治考試分數非常高,而考卷上並沒有密密麻麻寫論文。兩年前我和四中一些教高中文科的老師探討這個問題,他們給我很明確的回答,今年的閱卷依然如此。

另外,如果有三條要點,只能答出兩個,或者只想起來兩個,千萬不要戀戰,不要試圖把那兩點展開發揮,因為那樣不會多得半分。有這時間不如把那些該撿的西瓜撿到手。

最後,還有一條建議,就是最後這一段時間要維持日常的生活習慣。雖然我們都說考前要放鬆,但如果你是一個每天學習都很緊張,而且習慣了這個節奏的人,不妨繼續這麼做。但是這時心裡要明白看書的目的不是長知識,只是維持一種自己的生活習慣。

作為家長,千萬不要最後給孩子特別的保障。最近幾年經常有報道,很多小區為了怕影響高考的孩子休息,連電梯都不讓開了。這種所謂保障學生的做法,除了給考生增加壓力,沒有半點好處。

祝考試順利!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中學高分寶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