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句常用俗語諺語集錦:嫩草怕霜霜怕日,惡人還被惡人磨

2019-11-27     語文夢工廠

【男人面軟一世窮】(諺)見「面軟的受窮」。

【男人往外走,帶著娘們手】(諺)

男人:專指丈夫。娘們:專指妻子。指丈夫走在人前,從衣著外表上就可看出妻子縫製與打扮的手藝。吳學勤《吵年》:「你好穿白衣裳,我單籮點細面,把你的衣服洗得乾淨的,漿得板掙的,穿在身上支生的。走在外面,人家說你看王班頭穿的有多排場!『男人往外走,帶著娘們手』,讓俺也跟著你沾二分光。」

〇也作〔漢子外邊走,帶著老婆兩隻手〕。王有光《鏡子》:「常言道:『漢子外邊走,帶著老婆兩隻手。』老弟,我是個久闖江湖的,這點慧眼還是有的,只是沒趕上吃老弟的喜酒。」〔丈夫人前走,帶著老婆的手〕。凌駿《夫妻間》:「『丈夫人前走,帶著老婆的手。』這句流傳很廣的俗語,說的倒是滿有情趣的。你只要看看男的衣著入時,就可推斷出女的不但手巧,而且很有心計。」

【男人要俏一錠墨,女人要俏三分白】(諺)

一錠墨:像墨錠一樣通身黑衣。三分白:艷色裝束夾帶幾分白色。指在服裝上,男子要想俏美,就穿一身黑色;女子要想俏美,就帶幾分白色。王晉山《服裝藝術》:「這天正值廟會。只見廟門口進來二人,一男一女,男的一身黑色裝束,女的一身艷裝,卻配著幾分素色。人常說『男人要俏一錠墨,女人要俏三分白』,這可真是不假,多少人的目光不約而同地投向這一對男女。」

〇也作〔男要俏,一身皂;女要俏,一身孝〕。皂:黑色。孝:孝服,白色。薛遠增《纏腳的故事》:「常言道:『男要俏,一身皂;女要俏,一身孝。』月娘白衣白裙,白襪白鞋,頭裹白綾,臂披白紗,穿白掛素,亭亭玉立。楊廣一眼就看上了,指令喚她上船來。」〔女要俏,須帶三分孝;男要美,須帶三分威〕。威:神情嚴肅。周楞伽《名優奇冤》二回:「俗話說:『女要俏,須帶三分孝;男要美,須帶三分威。』阿寶看慣了風花雪月小戲,以為天下美男子無過於風流儒雅的書生,這時才知道江左文弱,不如河朔剛強。」

【男僧寺對著女僧寺——沒事也有事】(歇)

男僧:和尚。女僧:尼姑。指身處是非之地,即使沒事也會招惹嫌疑。《金瓶梅》三九回:「金蓮說道:『我聽得說,你住的觀音寺背後就是玄明觀。常言道:「男僧寺對著女僧寺,沒事也有事。」』月娘道:『這六姐,好恁六說白道的!』」

【男子漢兩膝有黃金】(諺)見「大丈夫膝下有黃金」。

【男子十五,當家作主】(諺)

指男孩子長到十五歲,就能夠像成年人一樣有承擔家務的能力,並當起一家之主。莫應豐《人去兩三天》:「你是無爺的崽,不聽娘的聽誰的?常言『男子十五,當家作主』,你都滿十六啦,還以為自己是小孩子哩?」

【男子無丑相】(諺)見「粗柳簸箕細柳斗,世上誰見男兒丑」。

【男子無妻財無主,婦女無夫身落空】(諺)

男子不娶妻,財產就無人掌管;婦女不嫁丈夫,自身就沒依靠。指男女婚配,才能建立家庭。《西遊記》三一回:「常言道:『男子無妻財無主,婦女無夫身落空。』你昨日進朝認親,怎不回來?今早被豬八戒劫了沙和尚,又把我兩個孩兒搶去。」

〇也作〔男無婦是家無主,婦無夫是身無主〕。明·徐《殺狗記》一九出:「你不聞古人言:『男無婦是家無主,婦無夫是身無主。』男子是治家之主,女子是權財之主。」〔男無婦,家無主〕。明·沈采《千金記》三出:「〔旦〕母親,奈我丈夫每日只是攻文習武,衣食艱苦,頗覺失望,以此愁顏不展。〔母〕原來這個緣故。自古道『男無婦,家無主』,你卻要韓官人做些生理。」〔女人無夫身無主〕。《韓湘子全傳》五回:「他與媳婦雖是恩愛情疏,卻是相敬如賓,從來沒有一些言語不合。諺雲『女人無夫身無主』,他如今去修行,教媳婦舉眼看何人!」

【南方人會吃,北方人會住】(諺)

南方人講究飲食,北方人講究住處。指北方地處平原,多注重宅院建築;南方魚米之鄉,多注重美食營養。二月河《康熙大帝》三六:「伍次友睡了一冬的熱炕,乍換了板床,覺得冰涼,不由想起一句俗話:『南方人比北方人會吃,北方人比南方人會住。』真是一點不假。」

【南風腰裡壯,北風兩頭尖】(諺)

原指南風刮來,兩頭勢弱,中間勢猛;北風刮來,兩頭勢猛,中間勢弱。借指任何事物總是有起有落,有強弱變化,不會一成不變。曹玉林《甦醒的原野》六:「你我好歹都當了這麼多年的幹部,什麼陣勢沒有經過?『南風腰裡壯,北風兩頭尖』,現在這種風不會刮長的。」

【南海的天,孩子的臉】(諺)

指南海這地方的天氣,就像哭笑不定的孩兒的臉一樣,說變就變。里仁《南海景觀》:「俗話說:『南海的天,孩子的臉。』剛才滿天的星星還眨著笑眼,突然間,黑雲翻滾,天昏海暗。」

【南人不夢駝,北人不夢象】(諺)

南方人不會夢到產於北方的沒經見過的駱駝,北方人不會夢到產於南方的沒經見過的大象。指夢幻只會反射熟悉的物相。明·葉子奇《草木子·鉤玄》:「諺云:『南人不夢駝,北人不夢象。』缺於所不見也。蓋目之所見,則為心之所想,所以形於夢也。」

【南人駕船,北人乘馬】(諺)

南方多水域,故人們善於駕船;北方多平原,故人們善於騎馬。指不同的生活環境往往會培養人們的特有習性與技能。語本《淮南子·齊俗》「胡人便於馬,越人便於舟」。《三國演義》五四回:「玄德嘆曰:『 「南人駕船,北人乘馬」,信有之也。』孫權聞言自思曰:『劉備此言,戲我不慣乘馬耳。』」

〇也作〔北人乘馬,南人乘舟〕。顧明道《荒江女俠》五一回:「江南地方,水路較多,有許多處都要坐船,所謂『北人乘馬,南人乘舟』,帶了坐騎有時反覺累贅。」

【南甜北咸,東辣西酸】(諺)見「東酸西辣,南甜北咸」。

【難家不會,會家不難】(諺)

同一件事,讓外行去做,就很犯難;讓內行去做,就得心應手。指做事的難易不是絕對的,關鍵在於懂行。梁斌《翻身記事》三三:「難家不會,會家不難。王二合流著眼淚,一手扶犁,一手扯起韁繩,揚起頭看著前方,隨著兩個馴服的牲口,不偏不倚向前挺進。」

〇也作〔難者不會,會者不難〕。吳越《括蒼山恩仇記》四五回:「第一支箭剛剛撥落,第二支箭又射到了胸口。真是『難者不會,會者不難』,只見他伸手一綽,就抓在手裡。」〔難了不會,會了不難〕。袁闊成等《巧破乾坤樓》四四回:「『哎喲,敢情就這麼容易啊!』『容易?難了不會,會了不難。』」〔會家不難,難家不會〕。賴青雲等《大亨黃金榮·建造花園拒當漢奸》:「俗話說:『會家不難,難家不會。』在上海灘炙手可熱的黃老闆要造座花園,有何難處?」

【難將一人手,掩得天下目】(諺)

掩:遮蓋。比喻一個人所做的醜事、壞事,很難瞞得過天下眾人。唐·曹鄴《讀〈李斯傳〉》詩:「欺暗尚不然,欺明當自戮。難將一人手,掩得天下目。」清·褚人獲《堅瓠十集》卷四:「今人諺語,多古人詩……『難將一人手,掩得天下目』,曹鄴《詠李斯》詩。」

〇也作〔難將一人手,掩盡眾人目〕。《隋煬帝艷史》一六回:「眾內相宮人也不識好歹,這一個道:『大奇大奇!』那一個道:『茂盛茂盛!』都亂紛紛稱揚不絕。『難將一人手,掩盡眾人目』!」

【難字壓頂,寸步難行;闖字當頭,隨意縱橫】(諺)

被困難壓住頭的人是什麼事也做不得的;只要敢闖,就會有希望有前途。指事業上要想有成就,就必須大膽開拓。尤力《路》:「俗話說:『難字壓頂,寸步難行;闖字當頭,隨意縱橫。』志高啊,路就在自己的腳下,但願你勇往直前,拋開一切干擾,朝著既定的目標走下去。」

【囊里盛錐——尖者自出】(歇)

囊:口袋。本指錐子的尖端部分自會鑽出來,轉喻有才能的人自然會顯露頭角。語本《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 「夫賢士之處世也,譬若錐之處囊中,其末立見」。元·高文秀《黑旋風》三折:「當此一日,小嘍羅踏著山岡,問了三聲道:『有好男子跟的孫孔目哥哥往泰安神州燒香去?』你正是囊里盛錐,尖者自出。我便道:『我敢去!我敢去!』」

〇也作〔囊里盛錐——自出尖〕。元·無名氏《獨角牛》三折:「哎,你伙看的每休將咱來指點,您可休量小人不是個馳名的這好颭,打這廝囊里盛錐自出尖。獨角牛,有仇冤,打這廝說大言。」

【囊漏貯中】(諺)

囊:口袋。貯:儲存。裝糧食的口袋破了,糧食仍漏在糧倉里。指財物流通在內部,不算什麼損失。漢·賈誼《新書·春秋》:「粟米,人之上食也,奈何其以養鳥也?且汝知小計而不知大會。周諺曰『囊漏貯中』,而獨弗聞與?夫君者,民之父母也,取倉之粟,移之於民,此非吾粟乎?」

【撓頭不知癢處】(慣)

形容一時不知如何是好。《水滸傳》三九回:「宋江聽罷,撓頭不知癢處,只叫得苦,『我今番必是死也!』」

【惱在心裡,喜在面上】(慣)

指心裡氣惱,臉上卻裝出高興的樣子。曹禺《日出》三幕:「翠喜:咱們到這兒來,出不去,頂不濟是死,還說到哪兒去?憑什麼受這兔崽子一頓一頓的打?咱們娘兒們『惱在心裡,喜在面上』,心裡分,就得了。」

【腦袋頂上長瘡,腳底下流膿——壞透啦】(歇)見「頭頂上長瘡,腳底下流膿——壞透了」。

【腦袋砍了碗大個疤】(慣)見「砍了頭也只有碗口大的疤」。

【腦袋破了用扇子扇】(慣)見「打破腦袋用扇子扇」。

【腦袋上沒疤拉,屁股上沒癤子】(慣)

比喻沒有辮子可抓,沒有短處可指摘。張國慶《親仇》一二:「我賈玉花他媽怕過誰?腦袋上沒疤拉,屁股上沒癤子,走得正,行得直,一步兩腳窩。」

【腦袋掖在褲腰帶上】(慣)

比喻冒著生命危險做事情。也形容人勇敢,不怕犧牲。李滿天《水向東流》二章:「連山,這種事兒得從長思量,腦袋掖在褲腰帶上,鬧得不好,家裡也連累啦,你為哪一門兒?」

〇也作〔腦袋拴在褲腰帶〕。劉紹棠《京門臉子》二章一:「有的到熱河省種鴉片煙,比在本鄉本土扛長工當佃戶,收入多十倍。只是腦袋拴在褲腰帶,一個粗心大意,小河溝子裡也能翻船,就得扔了命。」〔腦袋掛在腰帶上〕。梁斌《烽煙圖》二二:「大貴、二貴、金華……這些革命的兒女們,為了革命,把腦袋掛在腰帶上跟著黨走。」〔腦袋掖在腰裡〕。孔厥《新兒女英雄續傳》一四章四:「樂大媽一拍手,『你們不怕,我老婆子更不怕!咱們既敢打狼,就不怕狼咬!』『對啊!咱們早把腦袋掖在腰裡了!』」

【腦瓜子有轉軸】(慣)

比喻人見風轉舵,善於跟著情勢轉變立場、態度。浩然《艷陽天》四〇章:「這個人哪,不像個黨員樣子,心可毒啦,腦瓜子有轉軸,笑裡藏刀。」

【腦殼提在手裡耍】(慣)

比喻不怕死,拿死不當一回事。艾蕪《邊寨人家的歷史》:「反正我們這起子人的腦殼,是提在手裡耍的,只問今天哪管它明天。」

【腦門上長瘤子——額外負擔】(歇)

額外:本指額頭外面,轉指超出規定的數量或範圍。指規定數額以外的負擔。郭先紅《征途》一四章:「『啥意思?』於春保以教訓的口氣對鍾衛華說:『這還不是和尚頭上的虱子——明擺著的玩意兒?副業抓不上,春耕備不好,腦門上長瘤子——凈搞些額外負擔,到年底算總帳分紅的時候,叫大伙兒喝西北風去呀?』」

【腦子裡缺根弦】(慣)

比喻頭腦簡單,心眼兒少。肖英俊《山村風雨》八:「『咳!你咋腦子裡也缺了根弦。』二愣低聲說:『就是劉月嬋嘛!』」

【腦子怕不用,身子怕不動】(諺)

腦子怕的是不用,越不用越遲鈍;身子怕的是不動,越不動越僵硬。指腦子越運用越靈活,身子越活動越健康。張子云《運動新解》:「腦子越使用越靈活,身體越活動越健康。這道理用一條俗語來說,就是『腦子怕不用,身子怕不動』。」

【鬧熱冬至冷淡年】(諺)見「冬至長於歲」。

【鬧戲還在後頭】(慣)見「好戲還在後頭」。

【哪吒下凡——一身火】(歇)

哪吒:《西遊記》 、《封神演義》中的人物,《西遊記》說他是托塔天王李靖第三子,《封神演義》寫他在金光洞裡復生後自天而降,手持火尖槍,腳踩風火輪。火:本指火焰,轉指火氣、怒火。形容人脾氣暴躁,極易發怒。奚青《望婚崖》四一:「馬守田順水推舟,轉了口氣,『這小伙子是哪吒下凡——一身火,免不了有時候燙著個人。毛病麼,誰都有。總的說,他還是個好樣的。——啊?咱們實事求是。』」

【內藏虎狼之心,外飾溫恭之貌】(慣)

指人內心兇殘狠毒,外表卻裝出溫良恭謙的樣子。黎汝清《皖南事變》一三章三:「陳冠群雖然生逢亂世,卻也得心應手,雖然未建顯赫功業,卻也未受挫折。內藏虎狼之心,外飾溫恭之貌,是他既能大發橫財又能籠絡人心的屢試不爽的處世法寶。」

【內行不說外行話】(諺)見「行家不說力把話」。

【內行看功夫,外行看熱鬧】(諺)見「行家看門道,外行看熱鬧」。

【內無糧草,外無救兵】(慣)

指被敵軍圍困,孤立無援,陷處絕境。《三國演義》七六回:「今將軍所統漢上九郡,皆已屬他人矣;止有孤城一區,內無糧草,外無救兵,危在旦夕。」劉紹棠《狼煙》一九:「太平天國大將林鳳祥、李開芳和吉文元率領北征軍孤軍深入,待到逼近北京,已經內無糧草,外無救兵,最後失敗。」

〇也作〔內無糧草,外無援軍〕。梁斌《〈播火記〉再版後記》:「十一月六日,馬占山率部抗日,國民黨不予接濟。馬占山通電:『內無糧草,外無援軍。』」〔內無糧彈,外無援兵〕。黎汝清《皖南事變》二七章四:「以現有的兵力,在內無糧彈、外無援兵的情況下,能夠堅持過一個星期嗎?」〔外無救援,內絕糧食〕。《楊家將演義》二五回:「寨中不知我等被困,倘若外無救援,內絕糧食,番兵乘虛殺入,寧肯坐而待斃?」

【內有斗秤,外有眼睛】(諺)

家裡的財物多少,有斗有秤,可量可稱;外人雖無斗秤,卻有眼睛看得分明。指一個家的錢財多少,四鄰八舍的人們看得一清二楚。也指一個人的人品行為,瞞不了周圍的人。程里《遠親與近鄰》:「人常說的:『內有斗秤,外有眼睛。』陽玉生的把戲耍得再圓,卻經不住左鄰右舍的掂量。」

【嫩扁擔難壓千斤】(諺)

嫩扁擔:尚未經受過打熬的扁擔。比喻年輕人沒有社會經驗,難以承擔重任。檀林《故都俠女》二七回:「那我倒擔心了。她們終究還是『嫩扁擔難壓千斤』,『初生牛犢不怕虎』哇!」

【嫩草怕霜霜怕日,惡人還被惡人磨】(諺)見「惡人自有惡人磨」。

【嫩薑沒有老薑辣】(諺)見「薑桂之性,到老愈辣」。

【嫩竹子做扁擔——挑不了重擔】(歇)

指缺乏鍛鍊的年輕人,擔當不起重任。姜樹茂《漁港之春》二四章二:「紀洪濤端量著她那充滿稚氣的白嫩面孔,心想:『嫩竹子做扁擔——挑不了重擔,溫室里培育的花經不起風吹雨打,讓她在風浪里摔打摔打,大有好處。』」

〇也作〔嫩竹扁擔——挑不起重擔〕。魯之洛《龔大漢和他的漂亮老婆》六:「他惶恐地說:『老匡同志,我還是嫩竹扁擔,怕挑不起重擔!』」

【能把木頭人說活,能把晴天說下雨來】(慣)

形容人特別能說會道。浩然《艷陽天》八七章:「蕭長春蹲在用土坯壘的火炕上邊,兩隻憤怒的眼睛緊緊地盯著馬之悅。那個禿頭頂,那雙小眼睛,那個能把木頭人說活,能把晴天說下雨來的萬能的嘴巴,他是多麼熟悉呀!」

【能吃飛禽一口,不吃走獸半斤】(諺)

飛禽:空中飛的鳥類。走獸:地上跑的獸類。寧可吃上一口飛禽肉,也不吃半斤走獸肉。指走獸的肉遠不如飛禽的肉鮮嫩有營養。柳杞《戰爭奇觀》一四章:「人說:『能吃飛禽一口,不吃走獸半斤。』各種走獸比不上飛禽,各種飛禽又比不上鴿子。」

〇也作〔寧吃天上二兩,不吃地上一斤〕。天上:指天上飛的鳥類。地上:指地上跑的獸類。胡正言《非常的日子》一四:「高大爺身子很虛弱,要補養補養。我琢磨著,不是說『寧吃天上二兩,不吃地上一斤』嗎?就讓陸軍把汽槍拿出來。」

【能吃過頭飯,不說過頭話】(諺)見「寧吃過頭飯,莫說過頭話」。

【能大能小是條龍,只大不小是條蟲】(諺)

龍是傳說中的神物,據說能根據不同情況變大變小;而只能大不能小的,則是俗蟲。比喻能屈能伸的是英雄,只能大不能小的是庸才。樹葉《龍蟲辨》:「表兄,你來到上海,不比在鄉下。這裡情況複雜,人也複雜,你只拿出財主老爺的架勢來是行不通的。人常說『能大能小是條龍,只大不小是條蟲』啊!」

〇也作〔能大能小是條龍〕。馬鳳超《三請老縣長》:「他心裡想,人怕敬嘛,你老縣長咋著?我敬你一丈,你不還我三尺嗎?俗話說『能大能小是條龍』,我請你能是低三下四了?」〔能大能小是條龍,能上能下是英雄〕。王愛菊《爬山虎舊傳》一八:「只見他一手提著糞筐,一手握著鐵杴,土布衣衫上沾滿塵土,笑呵呵地朝大夥走來。『這不是帶兵打仗的王師長嗎?』『誰說不是,不過現在下來了。』『常言說:「能大能小是條龍,能上能下是英雄。」看人家!』」

【能當天上一隻鳥,不做官家一房小】(諺)

小:小妾,小老婆。寧願做只小鳥,在天空自由飛翔,也不願做官宦人家的小妾。指舊時官宦人家的小妾地位低下,往往備受凌辱。屈育德《巧女的故事》:「她們莊嚴而自豪地聲稱:『能當天上一隻鳥,不做官家一房小。』使人看到勞動人民的女兒,真箇是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〇也作〔寧願林中做鳥,不在房中做小〕。沈寂《大世界傳奇·金錢世界》一〇:「虧她還是唱青衣的,怎麼不學學《宇宙鋒》里的趙艷容金殿裝瘋,矢志不嫁奸臣?常言說得好:『寧願林中做鳥,不在房中做小!』」

【能叫掙死牛,也不叫打住車】(諺)

在坎坷的坡路上,寧可把牛累死,也不能讓車打住不前進。比喻人寧可心力交瘁,付出生命,也不能使事業中途而廢。劉喜郎《甘心獻餘熱》:「不少好心同志勸他給領導說一聲,把工作調整一下,可他說:『能叫掙死牛,也不叫打住車。』仍然堅持在教學第一線,為振興山區教育事業獻餘熱。」

〇也作〔寧可掙死牛,不叫打住車〕。杜茂盛《勇士風格》:「任務只要交給他,你儘管放心,再難再累,他不會後退一步的。老輩子有句俗話是『寧可掙死牛,不叫打住車』,這也就是他的風格。」

【能狼難敵眾犬】(諺)

再兇猛的狼也對付不了眾多的狗。比喻武藝再高強的人,也難勝過眾多的敵手。《施公案》一〇九回:「我這一進廟去,若論武藝,他們總有二三十人,要說擒住我,料亦費事,只是個『能狼難敵眾犬』。」

〇也作〔能狼敵不過眾犬〕。吳強《堡壘》七章:「『你不能開槍朝他們頭上打?』常二嘴痛,血水還在往下流。『能狼敵不過眾犬,他們人多!』他語言不清地說。」〔能狼不敵眾犬,好漢架不住人多〕。張賀芳等《呼楊合兵》三二回:「哎呀,真不講理,全來了!俗話說:『能狼不敵眾犬,好漢架不住人多。』你們這幫小子,把我圍起來了。」

【能屈能伸大丈夫】(諺)

能屈能伸:既能彎曲也能伸展。比喻在失意時能承受屈辱,在得志時能施展才幹的人才是好男兒。崔巍《愛與恨》二八章:「『凶起來像頭老虎,軟起來又給娘們提鞋!』丁君富解嘲地嘿嘿一笑:『能屈能伸大丈夫嘛!』」

〇也作〔能伸能屈,方是丈夫〕。王杏元《綠竹村風雲》一八:「天來是一村之長,有權有勢,一呼百應。當面和他爭,總要吃虧的。明智人不吃眼前虧,有本事的人,功夫不擺在面上,能伸能屈,方是丈夫。」〔能硬能軟,方為好漢〕。路遙《平凡的世界》一部四八章:「兄弟,你說的都在道理上。可是俗語說:『好漢不吃眼前虧。』俗話又說:『能硬能軟,方為好漢。』」〔能屈能伸大丈夫,見好就收是俊傑〕。邢院生《叛女·不尋常的邂逅》:「常言說:『能屈能伸大丈夫,見好就收是俊傑。』現在人已經來了,在江醫官面前也說得過去,不要因小失大了。」

【能人背後有能人】(諺)

能人:才能出眾、技藝超群的人。指能人之上,還有更了不起的能人。誡人不可自滿。《施公案》一四六回:「我們該報仇雪恨,皆因沒本領,只得吃虧。就讓那人有法術,常言說:『能人背後有能人!』」

〇也作〔能人之上有能人〕。秋夢俠《飛俠劍客》二四回:「將來你的造化很好,但你不可目空一切,自恃其能,須知能人之上有能人!」〔能人之外有能人〕。李曉明等《平原槍聲》六:「天無絕人之路啊!能人之外有能人。就拿關東來說吧,大帥死了,少帥還在啊!」〔能人背後有能人,好漢背後有好漢〕。黃佩珠等《少西唐演義》三四回:「有道是:『能人背後有能人,好漢背後有好漢。』咱們能把他們的殿下盜來,保不住有人會把他再盜回去。」

【能書不擇筆】(諺)

書:書法。指書法高手不在乎毛筆的優劣,憑的是他寫字的功力。清·錢泳《履園叢話》卷一二:「相傳趙松雪能自制筆。取千百枝筆試之,其中必有健者數十枝;則取數十枝拆開,選最健之毫,並為一枝。如此則得心應手,一枝筆可用五六年,此其所以妙也。諺雲『能書不擇筆』,實妄言耳。」

【能站著,也能蹲下】(慣)

比喻人能屈能伸。柳青《創業史》一部一〇章:「早先他曾經穩定自己說:『忍住點吧!能站著,也能蹲下,才算好漢哩。』」

【能找到一,就能找到二】(諺)

能找到第一個,就會順著線索找到第二個。指在摸索中,能初步發現線索十分重要。劉光平《雲海探奇》一八章:「您也別急。常言道:『能找到一,就能找到二。』紫雲山有這猴子,還能只是一群?」

【能者多勞】(諺)

指能幹的人總比別人多勞苦。語本《莊子·列禦寇》「巧者勞而智者憂,無能者無所求」。《紅樓夢》一五回:「這點子事,在別人跟前就忙的不知怎麼樣,若是奶奶的跟前,再添上些也不夠奶奶一發揮的。只是俗語說的『能者多勞』,太太因大小事見奶奶妥帖,越發都推給奶奶了。」

〇也作〔巧者多勞拙者閒〕。《西遊記》四六回:「行者望見,心疑道:『那呆子笑我哩!正是「巧者多勞拙者閒」,老孫這般舞弄,他倒自在。』」〔能者多勞,智者多憂〕。黎汝清《皖南事變》一卷七章:「我苦惱,是因為『能者多勞,智者多憂』嗎?我既非能者,也非智者。」

【能煮百人菜,難合百人意】(諺)

能給一百個人做出飯菜,卻不能使這一百個人吃起來都合口味。指做事雖已盡職盡責,但很難使人人都滿意。成豐年《管家婆》:「俗話說:『能煮百人菜,難合百人意。』邵大妹雖說伺候的只有三四十人,但大家對她這個地道的『管家婆』還是挺滿意的。」

【尼姑庵里借梳子——找錯門兒】(歇)見「和尚廟借梳子——走錯門」。

【尼姑頭上插花——沒發】(歇)見「和尚的腦袋——沒發」。

【泥多佛大】(慣)

佛像是用泥土塑的,泥土用得多,佛像就高大。比喻附益者眾多,根基深厚。宋·王安石《重遊草堂寺》詩「佛古但泥多」李璧註:「泥多佛大,俚語。」楊蔭榮等《興唐傳》七八回:「昏君楊廣自以為『泥多佛大』,護駕人多,沿途之上遇有名山古蹟,他必去遊逛。」

【泥佛勸土佛】(慣)

比喻勸說或勸慰與自己情況相似或遭遇相同的人。《金瓶梅詞話》一三回:「我的哥哥,你自顧了你罷,又泥佛勸土佛!你也成日不著個家,在外養女調婦,又勸人家漢子。」

〇也作〔泥菩薩勸土菩薩〕。丁玲《母親》一:「泥菩薩勸土菩薩,兩人互相安慰了一陣,才各自睡了,卻都又挑起了許多心事,都沒有好好的睡覺。」

【泥里來水裡去】(慣)

形容辛苦勞累。劉江《太行風雲》五四:「她只以為,不說還給他奶大個孩子,單說這二十來年泥里來水裡去,也該換他一口棺材。」

〇也作〔泥里滾,草里爬〕。劉紹棠《這個年月》一二:「馬窩脖兒放不下官架子,不肯泥里滾、草里爬到隊上掙工分。」

【泥捏人也要有時間曬乾】(諺)

用泥土捏成的人兒,也得有時間把它曬乾才行。比喻做任何事情都有個過程,不可操之過急。柳青《銅牆鐵壁》二章:「你說咱的『可靠人員』、『強幹部』都在哪兒?辛辛苦苦幾年間培養起來的好黨員幹部全上前線了!有句俗語說:『泥捏人也要有時間曬乾。』」

【泥牛入海——永無消息】(歇)

本為佛教語,比喻接受大道教化之後便忘卻小我。後指人一去不復還,沒有音信。也指東西沒有下落。語本《五燈會元·龍山和尚》 「洞曰:『和尚得何道理,便住此山?』師曰:『我見兩個泥牛斗入海,直至於今絕消息。』」《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七回:「此時那兩個錢莊幹事的人等了好久,只等得一個泥牛入海,永無消息,只得寫信到上海去通知。」

〇也作〔泥牛入海——一無消息〕。房群等《劍與盾》六一:「翁中這才慌了手腳,忙四處打電話亂找一氣。竟然是泥牛入海,一無消息。」〔泥牛入海——毫無消息〕。吳越《括蒼山恩仇記》五八回:「可是他究竟到哪兒去了呢?林炳為此派了好多人四出打聽尋找,結果都是泥牛入海毫無消息。」〔泥牛入海——音訊全無〕。雲中嶽《俠影紅顏》四:「半月時光悄然而逝,但薄命花的消息如同泥牛入海,音訊全無。」〔泥牛入海——無半點音訊〕。柳吟《穆桂英全傳》一回:「誰知道奏摺送京後如泥牛入海,無半點音訊。」

〇也省作〔泥牛入海〕。王波《女秘書去毛家灣》二:「這裡的條件多好,電台、報刊的記者三天兩頭來約稿。過去在學校、農場時給他們投十次稿都似泥牛入海。」

【泥菩薩落水——自身難保】(歇)

泥菩薩一到水裡就溶化了。比喻自己保不住自己。《警世通言》卷四〇:「有等居民,聞得此信,皆來小神廟中,叩頭磕腦,叫小神保他。我想江西不沉卻好,若沉了時節,正是『泥菩薩落水,自身難保』,還保得別人?」

〇也作〔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李六如《六十年的變遷》一三章四:「他們心裡很躊躇:答應帶路嗎?在逃兵荒的時候,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不帶嗎?南軍對我們老百姓是好的,難道聽他們送死不成。」〔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於逢《金沙江》三部一七:「郭有輝病了,看來是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丫頭做媒——自身難保〕。姜樹茂《漁港之春》二三:「看來孫夠本也是丫頭做媒,自身難保了,他哪還能顧得管錢家的事。」〔晏公老兒下西洋——己身難保〕。晏公老兒:也作燕公老兒,生平不詳,可能是假想的老人。《醒世姻緣傳》一一回:「那些丫頭媳婦跪了一地,與他磕頭禮拜,只是求饒。珍哥道:『你這些欺心的奴才!「晏公老兒下西洋,己身難保」,還敢替別人告饒!』」

〇也省作〔泥菩薩過河〕。柯崗《逐鹿中原》一〇章二:「『可是杜聿明他們還在徐州……』黃維猶豫著。『不管,這年頭只好各顧各!大家都是泥菩薩過河嘛!』不知是誰這麼說。」

【泥菩薩洗澡——越洗越髒】(歇)

比喻越是洗刷自己的污點、錯誤或罪行,暴露出的問題就越多。羅丹《風雨的黎明》一七章三:「石寶樹大怒,抓住老金的胳膊。『是他們逼我乾的。』老金想起他們丟下他跑了,就心裡咒罵起來。『瘦兔子,泥菩薩洗澡,越洗越髒。』王德普斥道。」

【泥菩薩也有個土性兒】(諺)

用泥土捏成的菩薩偶像,也還有個土性兒。比喻是人總有自己的脾氣和個性,不可能人人都一樣。肖建國《左撇子球王》:「農民有句老話:『泥菩薩也有個土性兒。』馬長生受不住這個教訓,老實人惱了火,當場發了通牢騷。」

〇也作〔泥人還有個土性子〕。陳蔭榮等《興唐傳》六五回:「我這兒跪著,你裝看不見我。常言說『泥人還有個土性子』呢!不由得氣往上撞。」〔泥捏的啞巴羅漢也有土性子〕。陸子弓《暴風雨過後》三:「可泥捏的啞巴羅漢也有土性子,你知道不?你硬要他黃牛充馬,犯了他的忌,他能不光火?」

【泥鰍掉在石板上——無隙可鑽】(歇)見「石臼里的泥鰍——無路鑽」。

【泥鰍難捉,人心難摸】(諺)

泥鰍(狇犻ū):魚類,體呈圓柱形,有黏液,光滑難捕捉。指人心難以摸清,就如同泥鰍難以捉摸一樣。姚自豪等《特殊身份的警官》九:「誰知泥鰍難捉,人心難摸。獨眼龍見毛福軒鬆了手,以為吃著一腳,想自己下巴脫落,手已受傷,無心戀戰,竟不顧蹲在地上的毛福軒,拔腿就逃。」

【泥人不改土性】(諺)

比喻人的本性難以改變。劉紹棠《泥人不改土性》:「也許,我值得肯定的是『泥人不改土性』,也就是時時事事想到農民,想到農村,時時處處想著自己是個農家子弟。」

【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諺)

你能敬我一尺,我就會還你一丈。指你對我好,我定會對你更好。舊時江湖藝人表示講義氣的常語。黃谷柳《蝦球傳》二部一章:「九叔,你聽著,我們出來撈世界,『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你要眉精眼企,醒定一點呀!」

〇也作〔你敬我一寸,我敬你一尺〕。馮驥才《神燈前傳》五章:「黃三禿聽了,短眉毛一揚,拿出一股粗野的義氣勁兒來說:『好哥兒們,你敬我一寸,我敬你一尺!』」〔你敬他一尺,他敬你一丈〕。路一《赤夜》上二八:「歷來窮人們講義氣,『你敬他一尺,他敬你一丈』。你瞧得起他,他才和你交朋友。」

【你嫌我的臉黑,我嫌你的腳大】(慣)

比喻互相嫌棄,互不買帳。張恩忠《龍崗戰火》九章:「都是一家人嘛,何必你嫌我的臉黑,我嫌你的腳大?」

【你一言,我一語】(慣)

指兩人或眾人交談、討論或爭辯。《醒世姻緣傳》七二回:「彼此你一言,我一語,男貪女貌,女慕男財,一個留戀著不肯動身,一個拴縛著不肯放走。」金庸《射鵰英雄傳》七回:「這邊和尚和胖子爭著要先和少女比武,你一言,我一語,已自鬧的不可開交。」張行《武陵山下》一五章八六:「整個飛行組的人都爬起來了。你一言,我一語,一直商量到雞叫頭遍才確定了重點對象,研究好飛行路線。」

〇也作〔你一言,我一句〕。《金瓶梅詞話》二〇回:「西門慶於是吃三人你一言,我一句,說的把馬逕往東街勾欄那條路來了。」〔你一句,我一句〕。曹禺《北京人》一幕:「江泰:那我就請你們不要再跟愫方為難。愫方心裡怎麼回事,難道你們看不出來?為什麼要你一句我一句欺負一個孤苦伶仃的老小姐?」〔你一言,他一語〕。馬烽等《呂梁英雄傳》四〇回:「隨後,你一言,他一語,這個還沒有說完,另一個又接上去。」〔你一舌,我一嘴〕。《醒世姻緣傳》七二回:「但這等希奇古怪的事瞞的住誰?你一舌,我一嘴,終日講論的都是這事。」

【你有毒藥,我有解方】(慣)

解方:解毒的藥方。比喻比對方技高一籌或總有對付對方的辦法。姚鼎生《土地詩篇》上一四章:「農民們說,一物降一物,你有毒藥,我有解方,到時候鬼才會把莊稼賣你。」

【你有來言,我有去語】(慣)

你提出什麼問題來,我都能回答你。指人善於應對。《兒女英雄傳》四〇回:「你看這等一個扛七個打八個的何玉鳳,你有來言我有去語的張金鳳,這麼句『嫁而後養』的話,會鬧得嘴裡受了窄。」

【你有你的關門計,我有我的跳牆法】(諺)見「各有各的牢籠計,各有各的跳牆法」。

【你知我知,天知地知】(慣)見「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你走你的陽關道,我走我的獨木橋】(慣)

陽關道:經陽關(古關名,在今甘肅敦煌縣西南)往西域去的大道,泛指大路。指關係決裂,分道揚鑣。周而復《上海的早晨》二部四七:「我們要把這樁事體談清爽,從此一刀兩斷,你走你的陽關道,我走我的獨木橋。今後,你要是再跨進我徐家的門,小心我一刀砍斷你的腿!」〇也作〔你過你的陽關道,我走我的獨木橋〕。張恨水《丹鳳街》二章:「好!你們有辦法,你過你的陽關道,我走我的獨木橋,把這十年的飯錢還我,我們立刻分手!」〔你走你的陽關道,俺走俺的獨木橋〕。白危《墾荒曲》一部二六:「那不就得了,你走你的陽關道,俺走俺的獨木橋,誰也別想干涉誰。」〔你走你的路,我過我的橋〕。黃日強《奪糧記》一三回:「從今以後,你走你的路,我過我的橋,咱們一刀兩斷!我沒你這個女兒,你也沒我這個父親。你有福我不享,你有罪我也不當。」

【逆子頑妻,無藥可治】(諺)見「蠻妻拗子,無法可治」。

【溺愛者不明,貪得者無厭】(諺)

溺愛:無原則、無節制的偏愛。指對人溺愛,就不能明察;貪婪財色,就永遠沒有滿足的時候。《金瓶梅詞話》九五回:「這丫頭揀好東好西,甚麼不拿出來和玳安吃?這月娘看見只推不看見。常言道:『溺愛者不明,貪得者無厭。』」

【拈不的輕,負不的重】(慣)

拈(狀犻ā狀):用手指夾取東西。輕的拈不起,重的背不動。比喻人什麼本事也沒有。《金瓶梅詞話》九三回:「阿呀賢侄!你這等就不是過日子的道理。你又拈不的輕,負不的重,但做了些小活路兒,還強如乞食,免教人恥笑。」

【蔫牛不下磨,快牛門前臥】(諺)

蔫(狀犻ā狀)牛:慢慢騰騰不起性的牛。同樣的拉磨,蔫牛拉得慢,下不了套;快牛早早拉完,臥在門前歇息。比喻幹活利落的人,總顯得輕鬆;幹活不起性的人,什麼時候都顯得忙碌。弓長生《生活百花園》:「看人家小李子,干起活來三下五除二,幹完就歇。哪像你,磨磨蹭蹭,手不出活。這可真是俗話說的『蔫牛不下磨,快牛門前臥』啊!」

〇也作〔快牛門前臥,蔫牛不下套〕。趙振江《莊戶人家》:「莊稼活是沒完沒了的,你干就有,不幹就沒。常言說的:『快牛門前臥,蔫牛不下套。』干起活來要像幹活的樣,乾脆利索,不要磨洋工,看著也窩囊!」

【蔫人出豹子】(諺)

蔫人:不起性的人。豹子:猛獸,代指舉止兇惡的人。指脾性一貫和善的人,有時也會突然發作得非常暴烈。柳迎春《兩嶷之間》:「不過,按彩雲的說法,她不屬於『母老虎』之列。人常說『蔫人出豹子』,凶起來卻是虎暴虎跳的。」

【年好過,月好過,日子難過】(諺)

指年節的交接,月份的交接,好在都是短暫的一天,容易混過;只有這一天接一天無盡頭的困苦日子,最是難熬。宛光《河東諺》:「常言說:『年好過,月好過,日子難過。』他越來越感到吃力,虧空一天比一天嚴重,端的挪不動手腳,不知如何是好。」

【年紀不饒人】(諺)

年紀:歲數,特指人上了歲數。年紀大了,做事總是力不從心。指人到老年,體質衰退,這是生命的規律,對任何人都不寬貸。黎汝清《海島女民兵》二七:「俗話說:『年紀不饒人。』上了年紀,夜裡站崗放哨,還要參加訓練,是有困難的。」

〇也作〔年齡不饒人〕。張仙海《生日》:「俗話說:『年齡不饒人。』人必須面對現實,自身才不吃虧。三十歲生日,還活蹦活跳,四十歲時便沒了那狂力。」〔年歲不饒人〕。劉彥林《三月潮》六章:「儘管他剛才還自嘆『年歲不饒人』,但在人面前,他才不服老哩!」

【年紀活在狗身上】(慣)

指人白活了一大把年紀。金庸《射鵰英雄傳》一二回:「定是全真七子這幾個老道不爭氣,年紀都活在狗身上了。」又《神鵰俠侶》二三回:「唉,少年英雄如此了得,我跟朱師弟說,咱們的年紀都是活在狗身上了。」

【年老莫娶年少妻】(諺)

老年男子不要娶下年輕女郎。指男女婚配,貴在年齡相當。龐燼《孔雀飛到驪山上》五:「人老了,要自覺,也要自愛。你沒聽人說『年老莫娶年少妻,娶了也是人家的』嗎?」

【年裡不老日裡老】(諺)

指老年人是在不知不覺中一天一天衰老的。原超群《生命的進程》:「老年人鍛鍊要適可而止,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俗話說『年裡不老日裡老』,這是不可抗拒的規律。不注意這一點,對健康會起相反作用的。」

【年年防旱,夜夜防賊】(諺)

農業年年都可能發生旱災,居家夜夜都可能發生偷盜。指人要經常提高警惕,加強防範。柯崗《逐鹿中原》三章:「你們一定要記著咱們老輩說的俗話:『年年防旱,夜夜防賊!』」

〇也作〔年年防飢,夜夜防盜〕。馮可章《並非多餘話》:「菊菊,你年輕,沒經過艱難的歲月,不知道挨凍受餓是什麼滋味。老話說的『年年防飢,夜夜防盜』,這是生活中的寶貴經驗,應該牢記的。」〔夜夜防賊,歲歲防飢〕。張恨水《丹鳳街》一八章:「有道是:『夜夜防賊,歲歲防飢。』你只管和丹鳳街那些人來往,仔細你手邊錢,要讓他們騙個精光。」〔日日防火,夜夜防盜〕。施福《防患未然》:「平常過日子,必須有防的意識。常言道『日日防火,夜夜防盜』,能做到防患於未然,就會大大減少災禍的發生。」

【年年有儲存,荒年不慌人】(諺)

指年年都儲備糧食,縱然遇到災荒年景,心也不慌。也指平時在錢財上有積存,遇到困難時就不會受制。張亮《節約備荒》:「庫里有糧,心裡不慌。年年有儲存,荒年不慌人。豐年要當歉年過,遇到歉年不挨餓。」

【年輕的夫妻愛頂磕,年老的夫妻愛囉嗦】(諺)

頂磕:頂嘴吵架。囉嗦:嘮嘮叨叨。年輕夫妻容易頂嘴吵架,年老夫妻總愛嘮嘮叨叨。指夫妻不論老少,總不免相互摩擦。梅基癸《王老黑收稅》:「怪不得人常說:『年輕的夫妻愛頂磕,年老的夫妻愛囉嗦。』今日她聽說我要下鄉收稅,一早她就在我耳朵旁邊噓過來、噓過去的囑咐個沒完沒了。」

【年三十逮個兔子——有它也過年,沒它也過年】(歇)見「大年初一捉個兔子——有它也要過年,沒它也要過年」。

【年三十放炮仗——響到一塊兒】(歇)

響:諧「想」。指彼此或眾人所想的都一個樣。奚青《望婚崖》二五:「『一點也不錯!』夏濤對老支書深為敬服,『昨晚小邱也跟我講了這層意思。他說:地質隊好比是尖兵,人民群眾好比是主力,光有尖兵沒有大部隊,打不了大勝仗。你看,這是年三十放炮仗——想(響)到一塊兒啦!』」

【年三十看皇曆——好日子過完了】(歇)

好日子:本指吉利的日子,轉指美好的日子。指好日子就要結束了。高陽《慈禧全傳》九:「豈止沒有權,只怕位子都不保!這也怨不得別人,是皇上自己鬧的。年三十看皇曆,好日子過完了!」

【碾磨道上尋驢蹄印——步步不缺】(歇)見「磨道里尋驢蹄——啥時也現成」。

【碾盤上的蘑菇——根子硬】(歇)

碾盤:碾子承受碾磙子的石制底盤。根子:本指根部,轉指根底、後台、靠山等。硬:本指堅硬,轉指強硬、過硬。比喻後台、靠山很硬。也指基礎雄厚,很有實力。鮑昌《庚子風雲》二部六章:「如今我給洋人辦事,人家是碾盤上的蘑菇——根子硬。花錢雇你們來做工,你們就得干出個樣兒來,偷懶耍滑不行!」

〇也作〔屁股下面坐橛子——根兒硬〕。橛子:短木樁。孔厥等《新兒女英雄傳》一二回:「崔骨碌還直著脖子喊:『喂,我說裡面的人,你聽著!機關槍就在你腦袋上瞄著呢!你屁股下面坐著什麼橛子,根兒還那麼硬?』」

【碾盤上洗澡——淺得很】(歇)

淺:本指不深,轉指淺薄。形容人學識淺薄或見識膚淺。鮑昌《庚子風雲》二部一三章:「我拜的那個小師傅——義和拳的五世傳人趙三多,年前也這麼跟我說過。看來人家那些高人,心路都差不多。評書上的話,『英雄所見略同』。不像咱們這號的,那點見識,算是碾盤上洗澡——淺得很。」

【碾砣生芽,狗生角】(慣)

碾砣:即碾磙子。比喻事情不可能發生。姜樹茂《漁港之春》二三章:「不是我一碗涼水看到底,錢萬利能來幫你安排市場,除非碾砣生芽,狗生角。」

【碾砣砸碾盤——石打石】(歇)見「碓頭砸磨扇——石打石」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bg4erW4BMH2_cNUgYGRU.html





名家構思拾趣

2020-01-31










楹聯趣話8則

2020-01-19



勵志語錄100句

2020-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