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一丹之女王爾晴:見證父母的患難婚姻,最大孝心就是經營好婚姻

2023-12-07     蝸殼體育

原標題:敬一丹之女王爾晴:見證父母的患難婚姻,最大孝心就是經營好婚姻

《焦點訪談》堪稱電視標杆式的節目之一,開播至今收視率一直占同時段節目前列。

如果說「題好文一半」,那麼,主持人的好壞對於一個節目成功與否來說也是至關重要的。

《焦點訪談》的主持人是電視名嘴敬一丹,她在這個節目深耕了19年,堪稱一代人的回憶。

除此之外,敬一丹還主持過許多優秀的節目,比如《東方時空》、《感動中國》……

鏡頭前,敬一丹是優秀的主持人。鏡頭之外,敬一丹是華泰保險董事長的賢內助,是高學歷才女王爾晴的母親……

敬一丹有著多種身份,但是她沒有因為這麼多身份的變換而迷失自己,反而每一個身份都做到了最好。

01

時代造就下的患難愛情

1955年,敬一丹出生於黑龍江哈爾濱市的幹部家庭,家境富足。

敬一丹家裡有四個小孩,她排老二,

姐弟四人在幸福的家裡長大。

1972年,剛剛高中畢業的敬一丹響應時代號召,

一頭扎進了小興安嶺林區。

從小生活富足的她,來到邊遠的農村,

絲毫沒有耍大小姐脾氣,而是馬上適應了當地的農忙生活。

敬一丹熱愛朗誦,即便不在學校,也常常把書帶在身邊,閒暇時就拿出來讀上幾段。

飽讀詩書的敬一丹讓當地許多大字也不識一個的村民們十分新奇,

不久便傳開了:「村子裡來了一個會讀詩的女娃娃。」

小興安嶺林區地處邊遠,交通不發達,這裡的人幾乎與世隔絕,

敬一丹的朗誦成為了他們茶餘飯後的娛樂節目。

透過敬一丹悅耳的聲音,仿佛能觸及到外面的世界。

敬一丹對此也不排斥,而是把這件事當做一種鍛鍊,

看到自己的朗誦如此受歡迎,她朗誦也更認真了。

林區的負責人知道了這件事,很是重視,

畢竟村民們愛學習是好事,便向上級申報,

希望能在林區建一個廣播站。

很快,審批通過了,第一個廣播站在小興安嶺林區建了起來,

一直給村民們讀詩的敬一丹順理成章地成為了第一個播音員。

有了這個播音站,敬一丹的長處有了用武之地,

她到處搜集優美的詩歌、散文,用她標準的普通話,

透過播音站的大喇叭,傳到村莊的每一個角落。

在小興安嶺林區呆了幾個月後,敬一丹被調到了清河林業局的廣播站工作。

清河的氣候比小興安嶺還要惡劣許多,

常常零下幾十度,去上班的路上全是積雪,

播音設備常常被凍得出不來聲,向上級申報好的設備卻次次杳無音信。

敬一丹的同事時不時抱怨:「念得再好有什麼用,又不一定有人聽。」

面對這重重困難,敬一丹沒有退縮,

而是堅持用專業的態度對待每一天的播音工作。

清河的苦日子,敬一丹一呆就是4年。

1976年,敬一丹以出色的工作成績,被領導推薦到北京廣播學院播音系學習。

在北京廣播學院的日子,敬一丹很是珍惜,

每天都刻苦地學習,希望能讓自己的水平更上一層樓。

大學畢業後,敬一丹被分到黑龍江省網民廣播電視台當播音員。

1979年,在黑龍江電視台工作兩年的敬一丹已經是黑龍江網民電視節目裡的常客了。

一提到敬一丹,那裡的人們基本上都有印象:「就是那個長得清秀的播音員。」

對於敬一丹的業務水平,領導同事們沒得說,

可對於敬一丹的感情生活,他們可是操碎了心。

1979年,已經24歲的敬一丹還沒有談戀愛,一天,

同事給她做起了媒:「小敬啊,我認識一個小伙子,比你大兩歲,很有才華,也愛讀書,我把你們介紹認識認識吧!」

敬一丹十分感謝同事的熱心腸,便答應了下來。

當天晚上,她便接到了相親對象王梓木的電話。

電話那頭的王梓木可是知道敬一丹的,她是當地電視台的播音員,

每天都能在電視上看到她,當朋友跟他說把敬一丹介紹給他時,

他還有點不相信,自己還能見到電視里的人嗎?

王梓木向敬一丹問好,邀請她周末一起去公園散步。

就這樣,兩人開始了第一次約會。

兩個氣質溫文爾雅的人,初次見面就十分投機。

當聊到兩個人都有過農村插隊經歷後,更是熱絡了起來。

王梓木對敬一丹說:「初中畢業就去農村了,什麼種地、養豬、蓋房子都干過,可謂是什麼髒什麼累幹什麼,以後再不會被別人說四體不勤的幹部子弟了。」

王梓木和敬一丹講述自己是怎樣在深山裡養蜂、在養蜂的幾年裡讀了哪些書……

敬一丹給王梓木講自己是怎樣一步一步成為播音員的。

那天,他們兩人從中午聊到傍晚。

敬一丹被王梓木的風趣幽默逗得哈哈大笑,也很欣賞眼前這個不怕苦不怕累的男孩。

後來,王梓木就經常邀請敬一丹出來玩,兩個人一起聊聊天、散散步,有時候敬一丹也會主動去黨校聽他講課,

一來一往,很快,兩個人就確定了戀愛關係。

敬一丹和王梓木一個是在電視台當播音員,

一個是在黨校教研室當老師,他們倆的相愛被許多人傳為一段佳話,是別人眼裡的「金童玉女」。

兩人相愛後,把創造美好生活作為了新的目標。

王梓木決定報考中央黨校的研究生,敬一丹在他的影響下,開始自學英語。

兩個人就這樣,互相激勵,共同奮鬥了兩年,

1981年,敬一丹和王梓木步入婚姻的殿堂,

同年,王梓木成功考取研究生。

02

為了愛情辭職前往北京

婚後,敬一丹十分支持王梓木的學習,她留在黑龍江電視台工作,

一有時間就去北京看望王梓木,兩人交流彼此最近的生活與學習。

王梓木也是很體諒妻子,打電話只報喜不報憂。

很快,王梓木兩年的研究生生涯就結束了,

原以為夫妻二人不用相隔兩地,可院裡給他介紹了個北京的工作,

他覺得這是個發展的好機會,就想留在北京發展。

王梓木拿不准主意,把消息告訴了妻子。敬一丹聽後,

十分支持丈夫的決定,至於如何解決異地的問題,

她當即決定:報考北京的研究生。

就這樣,敬一丹每天一下班就刻苦學習,

加上自身過硬的專業素質,1983年敬一丹以優異成績考入北京廣播學院播音系讀研究生,師承我國第一代播音員齊越。

夫妻二人的日子,在共同奮鬥努力下,越過越好了。

王梓木事業順利,扶搖直上,敬一丹在研究生期間也是發表了多篇優秀論文。

1986年,對於敬一丹和王梓木來說都是重要的一年。

這一年的夏天,敬一丹如願拿到了北京廣播學院的研究生文憑,

同時她也生下了和王梓木的女兒王爾晴,升級成為了一名母親。

女兒的到來讓初為父母的王梓木和敬一丹十分高興,

天天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可生活也不是事事都能如意的。

隨著女兒一天天長大,敬一丹和王梓木逐漸有些吃不消了,

一邊是繁忙的工作,一邊是需要照顧的女兒,他們實在是分身乏術。

束手無措之下,王梓木把年邁的母親接到北京來幫忙照顧孫女。

當時敬一丹和王梓木剛參加工作不久,手裡沒多少錢,

居住環境也不好,婆婆的到來,讓一家四口擠在十幾平米的小屋裡。

不過好在,房間雖然擁擠,卻拉近了彼此的感情,

敬一丹對於婆婆的付出十分感恩,常常教導女兒要孝順奶奶。

日子就這樣一天天忙碌卻又幸福的過了下去,

但敬一丹和王梓木的心裡卻埋下了一個種子,

那就是更加努力拚搏,給女兒幸福的生活。

1988年,在中央電視台經濟部進修調研的敬一丹得到了一個機會。

那天,馬上要參與出鏡的播音員突然生病來不了,

這可把節目組急壞了,敬一丹一看情況緊急,

便主動請纓:「我之前在地方台當播音員,我可以救急。」

多虧了敬一丹的即使頂替,節目正常播出了,收視率比平時甚至更高。

這讓領導意識到敬一丹是個好播音員,便把她招進了電視經濟部。

03

機緣巧合成為電視主持

因為一次救急,敬一丹成為了中央電視台主持人的一員,

丈夫王梓木在研究生畢業後成為了一名公務員。

女兒王爾晴也一天天健康茁壯地成長。

生活在按他們計劃的那樣,幸福而又平穩地發展著。

1966年,敬一丹又迎來人生中的一件大事——丈夫王梓木要創業了。

身為公務員的王梓木,在周圍的親戚朋友眼裡,

可以說是模範丈夫,工作穩定,還能參與一些重要的會議,

可謂是前途一片光明。

所以,當他們聽說王梓木要辭職創業時,便是一萬個反對。

猶豫不決的王梓木,再一次把決定權交給了妻子敬一丹。

其實敬一丹也不能理解丈夫為什麼要放棄穩定的工作而選擇創業,

但是他知道丈夫是一個深謀遠慮的人,

便說:「不管怎樣,我支持你的決定,相信通過你的努力一定能成功,我和女兒永遠是你的後盾。」

敬一丹的理解與支持,讓王梓木熱淚盈眶,也在心裡暗下決心,

一定要付出百分百的努力。

1996年,王梓木在北京創建了華泰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事業剛起步,所有的事都需要王梓木親力親為,

每天都是天還沒亮就去公司,深夜才到家。

王梓木的艱辛讓敬一丹很是心疼,但是也幫不上什麼忙,

便負責把家裡的事處理好,不讓丈夫在家務事上煩憂。

丈夫沒辦法見證女兒王爾晴的每一個成長,

敬一丹便寫起了生活日記,等到王梓木有空時看。

透過敬一丹溫暖的筆觸,王梓木仿佛不曾缺席家庭生活中每一個感動的瞬間。

1998年,王梓木的公司已經在業內站穩腳跟,

敬一丹首次作為作家出版文學作品《聲音》,

王爾晴考上了北京的重點初中。一家三口,各自有所成就。

2001年,敬一丹的女兒王爾晴從初中畢業了,

她選擇獨自一人去國外留學。

敬一丹和王梓木表示支持:「天高任鳥飛,孩子總要去看外面的世界。」

王爾晴去國外的那一天,敬一丹不准家裡人去送她:「我們都陪不了她一輩子,該讓她獨自面對這個世界了。」

於是,15歲的王爾晴在父母的「嚴厲」教導下,開始獨自「闖蕩」。

04

風雨與共造就幸福人生

女兒王爾晴的出去留學,並沒有打亂夫妻二人的生活節奏,

他們還是在各自的崗位上努力奮鬥著。

在敬一丹看來,拼搏努力是永遠不變的主旋律,

他們的努力不僅僅是給女兒做好榜樣,更是讓自己不走「下坡路」。

敬一丹的努力沒有白費,2002年和2003年,

一連兩次獲得電視年度乙等「優秀播音員主持人」,

此外還主持多屆《感動中國》頒獎典禮,成為人們心目中優秀的播音藝術家。

丈夫王梓木的公司也發展得越來越好,規模越來越大,

還積極參與社會活動,因此被評為「傑出社會企業家」。

女兒王爾晴在高中畢業後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世界名校帝國理工學院,大學畢業後繼續讀研深造,

讀研期間結識了現在的丈夫——蘇格蘭小伙兒尼克。

婚後,丈夫尼克跟隨王爾晴來到北京生活。

2015年,60歲的敬一丹從電視退休。

那天,她和往常一樣主持《焦點訪談》,節目末尾,

說出她作為主持人的最後一句話:祝各位觀眾勞動節快樂。

回到家後,面對突然慢下來的生活,敬一丹非常不適應,

常常在家中踱步,丈夫王梓木發現妻子的焦慮,

便建議她給自己找事情做,讓自己重新忙起來。

比如她曾經幾次想寫書,但苦於沒有時間,現在正好有時間,

不如把以前擱置的事情拿出來做。

聽了丈夫的建議,敬一丹開始著手寫書,

先後創作了《我遇見你》、《我:末代工農兵學員》等書籍。

敬一丹實現了從主持人到作家的轉變,

也逐漸適應了退休生活。除此之外,敬一丹退休之後還做了很多事情,

她受邀擔任浙大聞名學院的副院長,出席各大高校的座談會,

給莘莘學子答疑解惑。

後來,敬一丹在電視節目組的邀請下又再度出山,主持文化訪談節目《謝謝了,我的家》。

如今,敬一丹已經67歲,退休7年的她,每天過得既充實又有意義。

找到自己的定位,是敬一丹對生活意義的詮釋。

敬一丹在年輕時,熱愛播音,她知道自己想成為一名播音員,

便朝著目標不懈努力,

後來發現自己有主持能力,便抓住機會轉型成了主持人。

對於事業,她努力拚搏,對於家庭,她盡心盡力,

成為了觀眾眼中的好主持人,丈夫眼中的好妻子,女兒眼中的好母親。

生活中的風風雨雨是經歷,也是上天給予的恩賜。

我們不要輕視每一個機會,也不要埋怨每一次的坎坷,

但行好事,莫問前程,相信努力終會有回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bfec0de38b4b91565d6a96697580b1c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