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圖由AI生成
丹化科技(600844.SH)因一筆9年前的定向增發被公司第五大股東告上法庭。
8月13日晚間,丹化科技披露訴訟公告稱,公司近日收到南京中院轉來的民事起訴書等文件。公司第五大股東吉林豐成順農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吉林豐成順」)認為丹化科技在2015年非公開發行股票中存在證券虛假陳述,向南京中院提起訴訟,要求丹化科技賠償損失合計約1.33億元。目前,該案件正處於庭前調解階段。
鈦媒體APP了解到,吉林豐成順不滿主要集中於丹化科技在定增時對子公司「通遼金煤」的種種表述,其認為公司存在疏漏和誤導。事實上,近幾年來,通遼金煤的業績連年下降,總資產對比9年前更是大幅縮水了一半,而伴隨著其業績下滑、股價下行,吉林豐成順的這筆投資也是血虧。
而對丹化科技來說,屬實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9年前的定增存在爭議,如今,公司又正處在謀劃新定增的關鍵期,剛成為其控股股東的金睿泓吉正試圖紓解丹化科技的資金困難。而如果公司在上述官司上失敗,丹化科技又將支出一筆不小的賠償費用。
入股9年投資大幅縮水
據了解,這次訴訟還得追溯到丹化科技在2015年發起的一項定增。根據當時的公告,丹化科技總共募集資金17.8億元,其中5.5億元用於乙二醇擴能技改項目,6.5億元購買金煤控股、上海銀裕持有的通遼金煤16.99%股權。
對於此次募投項目,丹化科技在發行情況報告書中表示,對煤制乙二醇生產裝置進行擴能技改,不僅能夠擴大產能,提升規模效益,進一步推動煤制乙二醇產業化,而且能降低生產成本,節能降耗;購買通遼金煤16.99%股權,提升對通遼金煤的控股比例,有利於提高通遼金煤決策效率,推進煤制乙二醇擴能技改和產業化進程。
吉林豐成順顯然也看好上述項目,於是參與了丹化科技本次非公開發行股票的認購,其於2016年8月以7.48元/股的價格認購2990.36萬股,共支付認購款2.24億元,成為公司股東。
時至2024年一季度,丹化科技的股價已經降至2-3元區間。持股近8年的吉林豐成順在一季度里大筆減持了1200萬股,減持比例達到44.6%。粗略估算,吉林豐成順這筆生意已經虧損近6000萬元。
截至目前,吉林豐成順還持有1490.32萬股丹化科技股份,如果以8月14日丹化科技2.40元的收盤價計算,公司此前的投資仍在虧損。
於是,吉林豐成順認為,丹化科技在此前非公開發行股票的公告中存在證券虛假陳述的事實,才使得自己有了錯誤的預判。
從具體訴訟來看,第一,其認為,在《2015年度非公開發行股票預案(修訂)》中,對擬收購的通遼金煤股權定價缺少「董事會關於資產定價合理性的討論與分析」,未對資產評估價格的合理性進行說明,違反了《公開發行證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內容與格式準則第25號——上市公司非公開發行股票預案和發行情況報告書》(以下簡稱《準則第25號》)規定的披露要求。
第二,在《可行性報告》《收購股權價值評估報告》和《發行預案(修訂)》中對擬收購的通遼金煤股權價值採取收益現值法進行定價,但未披露「評估假設前提及相關參數的合理性、未來收益預測的謹慎性說明」,違反《準則第25號》規定的披露要求。
第三,在《發行預案(修訂)》對「乙二醇擴能技改項目」的建設期及項目進展情況、技改項目的可行性分析的項目效益測算等方面的披露信息存在虛假記載和誤導性陳述。
第四,其認為,丹化科技在《發行預案》《關於審查反饋意見的回覆》《發行預案(修訂)》中對「最終選取收益法評估結果作為定價依據的原因及合理性」的披露也不符合《準則第25號》的要求。
鈦媒體APP注意到,在當時的資產評估報告中,丹化科技採用資產評估法對通遼金煤的總價值為35.24億元,採用收益法的評估結果為38.24億元,增值率為145.99%,最終公司採用收益法作為評估結論。而對於為何選用收益法,公司做出了相關解釋,但未對未來收益預測作出謹慎性說明。
第五,丹化科技在《關於審查反饋意見的回覆》中對「通遼金煤預測期收入確定依據」中作出「營業收入」「凈利潤」和「產量預計」的預測信息,未對影響該預測實現的重要因素進行充分風險提示,所依據的假設明顯不合理,與實際經營情況存在重大差異。
從上述幾點控訴可以看出,吉林豐成順的不滿似乎都指向了「通遼金煤」,尤其最後一點,吉林豐成順顯然未能充分意識到通遼金煤的業績風險。
具體來看,2014年,通遼金煤營業收入為10.26億元,凈利潤為6303萬元,凈資產達到15.82億元。根據丹化科技當時的預測,2015年至2017年,通遼金煤營業收入預計分別為10.10億元、13.02億元、14.90億元,2015年至2017年,通遼金煤凈利潤預計分別為8373萬元、21574萬元、28997萬元。
但實際上,2015年至2017年,通遼金煤營業收入為10.45億元、7.11億元,13.29億元;凈利潤分為-4378.42萬元,-2.28億元、3.69億元;從兩個指標來看,通遼金煤沒有一年全部達到預測目標,其凈利潤在2015年、2016年甚至出現虧損。
而到了2023年,通遼金煤的凈利潤虧損4.62億元,總資產只剩14.64億元,較2015年時縮水了一半,這也使得吉林豐成順的投資大縮水。
但對於吉林豐成順的控訴,丹化科技也進行了反駁,其表示,公司2015年非公開發行股票項目聘請了專業中介機構,項目獲得中國證監會審核通過,於2016年9月完成發行,募集資金於2018年底前使用完畢。經公司自查,公司2015年非公開發行股票不存在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或重大遺漏,截至目前公司也未因該項目受到過監管部門的任何處分或處罰。
恰逢新定增關鍵時期
鈦媒體App注意到,9年前的定增陷入糾紛的同時,丹化科技一筆新的定增正處在關鍵期。
7月21日晚,丹化科技發布公告,公司擬以1.86元/股的價格向控股股東金睿泓吉發行股票募資不超過5.65億元,募資總額不超過5.65億元,將全額用於補充公司流動資金。目前,上述定增還在審核階段。
從財務數據上看,近幾年裡,丹化科技「很缺錢」。
在1999年至2023年20多年間,僅2007年、2017年兩年,其扣非凈利潤為正,其餘均為負。2021年至2023年,丹化科技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約為10.87億元、9.33億元、8.61億元;對應凈利潤分別約為-1.04億元、-2.93億元、-3.93億元,虧損金額持續擴大。
今年一季度,公司營收為2.02億元,凈虧損5027萬元,並且公司負債總額達到7.9億元,其中流動負債7.37億元,負債規模較大。2021年—2023年及今年1-3月,公司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凈額分別為18071.20萬元、-4559.42萬元、-9416.95萬元及-4865.86萬元,整體呈下降趨勢,現金流較為緊張。
這邊近6億的定增資金還未到帳,如果上述官司再敗訴,將給丹化科技帶來不小的資金壓力。(本文首發鈦媒體APP,作者|於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