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後,有些家庭出現報復性消費:你什麼條件,就怎麼養孩子!

2023-06-17     校長傳媒

原標題:高考後,有些家庭出現報復性消費:你什麼條件,就怎麼養孩子!

【一鳴專欄】

高考後,有些家庭出現報復性消費:你什麼條件,就怎麼養孩子!

原創作者|一鳴

表姐的小女兒妍妍高考一結束就像一頭撒了歡的野馬,立馬放飛自我。

她買手機花了5000多元,買電腦花了7000多元,買化妝品花了近1000元,報考駕照3000多元。

這都不算,孩子還想和同學出去旅遊,最起碼也要給她5000元。

表姐說:「關鍵考個啥樣的大學還不知道呢,前期先把資金投了,當父母的心是不是都這樣的?」

聽了表姐的話,我心裡五雜陳,他們兩口子都是廠子裡的老員工,一個月兩個人的收入加起來也就6000多元。

他們兩口子平時省吃儉用,但對妍妍卻特別大方,經常給她名牌服裝和鞋子加身,還說就這一個女兒,不給她給誰。

隨著女兒的長大,妍妍的胃口也越來越大,不僅跟同學比吃比穿,還鬧著買名貴的化妝品。

想想看,他們的女兒變得越來越貪婪,其實就是他們過分寵愛的結果,俗話說,有什麼條件,就怎麼養孩子。

父母都想給孩子最好的,但也要看自己的能力和條件,如果不適可而止,你拼盡全力可能養出來一個不懂節約、不懂感恩、自私冷漠的人。

01

富養孩子的背後是父母深深的焦慮

印度電影《起跑線》講述了中產家庭拉吉和米塔父婦絞盡腦汁讓女兒進入名校幼兒園,而發生的一些讓人啼笑皆非的故事。

然而,整個故事讓人笑著笑著就哭了。

男主拉吉是一名優秀的服裝設計師,也是一位寵妻狂魔,但他出身貧寒,白手起家開了一家服裝店。

但他學歷不高,而且不會英語,在社會上頂多算中產。

妻子米塔告訴丈夫,如果讓女兒突破階層,進入上層社會,就要選擇好的學校。

於是,他們買學區房扮土豪、以聚會之名打入上流社會、凌晨排隊拿報名表、接受「再教育」培訓。

但女兒入學時還是遭拒了,他們被告知說,作為父母,他們渾身都沒有一絲一毫的貴氣,而且女兒因為不會說英語遭到其他孩子的孤立。

後來,他們不得不鋌而走險,他們聽取顧問的建議,住貧民窟演貧民、接受名校的資格審查……

劇中妻子米塔說得最多的一句話是:

「不能進入好的學校,就沒有好的工作,女兒的朋友就會超越她,她會孤單,會覺得自己是失敗者,就會自棄,就有可能開始吸毒……」

但結果發現,貧民窟的孩子給了女兒快樂的陪伴,窮鄰居們給了他們很多幫助。

很多父母對孩子將來能否成才,表現出焦慮的狀態,希望孩子成龍成鳳,殊不知,大部分的孩子都會成為普通人。

《中國親子教育調查現狀》顯示,「87%左右的家長承認自己有過焦慮情緒,其中近20%有中度焦慮,近7%有嚴重焦慮。」

父母應該用一顆平常心去看待孩子的發展,看待孩子的未來。

我們想要的幸福其實很簡單,不要急躁、不要焦慮,做好自己,擁有一顆平常心,一切都會水到渠成。

我們對待生活的態度,正在潛移默化影響著孩子的人生觀與價值觀,影響著孩子的人生走向。

02

窮家富養的孩子越來越冷漠

還記得那個「狀告父母不養之罪」的匡正軒嗎?

匡正軒雖然家境貧寒,但由於母親的溺愛,他從小到大都過著「少爺」般的生活。每次父親想要他做點事,母親總會替他推開。

直到匡正軒年近三十,父親老去,母親患了糖尿病,需要大量的錢來治病。

可他依舊每日遊手好閒,躺在床上睡覺、玩手機,靠著年邁的父親做建築工人掙的那點辛苦錢過活。

不僅如此,他還大放厥詞,把父母告上了法院,說只要孩子沒有能力,父母就應該一直養下去,否則,就是犯了「不養之罪」。

何其悲哀?

窮家富養,本是父母出於對孩子的愛。

可當富養沒了底線,愛失去了限制,反而成了一把扼殺孩子美好品質和生存能力的刀子。

這讓我想起了電視劇《安家》裡面的老嚴夫婦,他們為了不讓兒子受還房貸的苦,他們還選擇了一次性付款買下婚房。

正當老嚴夫婦興高采烈收拾好行李,騎著三輪車到自己買的新房子住時,竟被兒子和兒媳「趕」了出來。

無處可去的他們,只好在狹小的包子鋪里打地鋪過夜。

耗盡一生的積蓄為兒子在上海買下新房,兒子竟讓老兩口連新房的門都沒邁進,真是可嘆可悲。

教育家馬卡連柯說過:「一切都讓給孩子,為了孩子可以犧牲自己的一切,這是父母送給孩子最可怕的禮物。」

過度地讓孩子「養尊處優」,很容易讓孩子陷入心理危機,他們不知道回報父母、回報社會,成了一個只知道索取,不懂回報的白眼狼。

03

窮家富養會毀掉孩子的獨立能力

鄰居們一提到王哥的兒子樂樂,都說他真的是廢了。

樂樂畢業以後,家裡費可九牛二虎之力幫兒子找到了一份穩定的國企工作,月薪5000多塊,雙休。

聽上去是個好工作,可他竟然因為覺得沒意思辭職了。

他說,要在家休息一年,然後再找工作。

真的不明白這孩子怎麼想的,現在找工作這麼難,他居然主動辭職,況且父母都是普通職工,他們家境很普通。

很多人都勸樂樂,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才會讓自己有更好的出路,才會有足夠的錢資助自己未來的規劃。

可他卻一直聽不進去,就是因為他太喜歡這種舒適的生活,而且沒有一點責任和擔當。

現在的樂樂,每天除了打遊戲就是睡懶覺,還打算和幾個朋友出去旅遊。

他不僅不做家務不做飯,還讓母親幫他洗衣服。他25歲了,連女朋友都沒有。

王哥說,以前那個懂事聽話的孩子已經不見了,我的兒子現在真的被我養廢了。

王哥在兒子小時候就非常溺愛他,要風得風要雨得雨,沒有面對生活苦難的機會。

但是現在看到兒子如今的樣子,王哥表示真的很自責。

其實,我們儘自己能力,給孩子好的生活就可以了。

只是這一切,要在家庭的實際生活水準之內,不要讓孩子產生錯覺。

越早知道自己處於什麼環境下,正常的消費水平是怎樣的,能藉助什麼力量完善自己的生存技能。

對孩子來說就越好。

父母對孩子無底線的縱容,孩子體會不到父母生活的艱辛,就會養成只會向索取,不懂付出的巨嬰。

這樣的孩子即使文化水平再高,也成不了大寫的「人」。

04

寫在文末

《奇葩說》中詹青雲的一段話說的很好,她說:

我們以為買了同款kindle,跑鞋,就靠近了榜樣,可是我們和榜樣之間真實的距離是,她真的有去讀書?她真的有去跑步?

每個父母都想給孩子最好的,可是,你知道嗎?

你給孩子製造夢境,一片安寧祥和,可夢醒時分,世界就會露出它真實的模樣。

我們需要做的就是量力而行,量體裁衣。

無論我們經濟條件如何,只要我們儘自己所能,教會孩子生存的能力,學會感恩,並擁有堅持和勇敢的品質,便是給孩子最好的愛。

作者 簡介:一鳴,持續投稿變現營2.0 ,中年少女;左手執筆,右手養娃,用一顆執著的心來寫字。

延伸閱讀:

面對老師的「謊言」,學生堅持自己的想法:有主見的孩子,到底多有出息?

小女孩發現李白生卒年月出現錯誤,觀察力強的孩子到底有多優秀

爸爸在外不順心拿兒子出氣:想要毀掉一個孩子就不停的遷怒他

父母的習慣里,藏著孩子的未來

媽媽懂「套路」,孩子更優秀

5歲男孩吐槽媽媽太懶:育兒道路最忌諱「付出太多」

9歲嗯哼高情商回答引贊:會說話的孩子一開口就贏了

孩子的開竅有三個機緣,看看你家能把握哪個?

好的老師都有點狠心

女孩因邋遢遭辭退:凌亂的家庭養不出有出息的孩子!

哪有什麼天生的「學霸」,這6種能力的培養,父母千萬不要忽視了!

獎勵孩子還在用物質滿足嗎?推薦3種獎勵方法,更有教育價值!

內耗的家庭是給孩子最可怕的禮物

育兒路上,我們都欠孩子一場「慢的教育」

父母在家的樣子,決定了孩子10年後的人生!

8歲男孩課堂7次舉手死亡事件揭露真相:千萬別把孩子養得太聽話!

把孩子養廢后終於醒悟:緊繃的父母養不出優秀的孩子

小男孩喊話父親好友讓其少喝點酒:鏡頭前的一幕刺痛千萬父母的心

有一種失敗的家庭教育是孩子越來越不尊重父母

4歲女兒跟夥伴吐槽爸爸:好父親不應該是這個時代的稀缺品

父母最大的悲哀,是付出所有卻養出不懂感恩的白眼狼

教育路上最大的問題,父母怕麻煩

網課是一道分水嶺,讓優秀的孩子更優秀,落後的孩子更落後!

好的老師,都有點絕情!

教育最大的危險,就是指望孩子「自覺」!

孩子犯錯後父母的做法,決定孩子的未來!

媽媽產後抑鬱離世時孩子才7個月:媽媽,請不要當超人

遇到一位好老師,是每個孩子莫大的幸運與福氣!

接納孩子真實的樣子是父母的必修課

家庭教育中,永遠不要低估「貼標籤」的力量!

男孩偷文具退貨:占便宜的孩子終將吃大虧

情侶遇車禍慶祝生日:這兩個字,是教育成敗的根本標誌

男孩轉班,老師寫字條鼓勵他:孩子的眼睛亮了

媽媽和女兒打賭「爸爸在家沒做飯」:眼裡有活的爸爸到底有多重要?

把孩子照顧太周到,是一場災難!

教育最大的騙局,就是釋放孩子的天性!

父母付出全部成全的其實是自己

男生因考147分失望哭泣:父母什麼樣的態度孩子就什麼樣的命

改變教育,從這裡開始——校長傳媒(我們唯一的微信號xzcm888

第一時間獲取教育行業最新資訊和深度分析

分享「教師卓越發展智慧」與「學生健康成長方案」

有教育的地方就有我們

投稿郵箱:

[email protected]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bf9f9fb762248313bffcddf4a65c74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