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南山院士:好老師的家訪改變一生的軌跡

2023-11-06     校長傳媒

原標題:鍾南山院士:好老師的家訪改變一生的軌跡

與同學關係不好的評語,曾讓鍾南山感覺不喜歡所在班級,下決心跳級讀高一;

達到跳級分數線後,老師前來家訪,經過老師和父親的教導,鍾南山選擇不以跳級來逃避,而是直面自己的不足,揚長補短。

11月5日

華南師範大學舉行

建校90周年發展大會

會上,「共和國勳章」獲得者、

中國工程院院士、

廣州實驗室主任鍾南山

分享了自己與華南師大的故事

強調了好老師對學生人生的重要影響

闡述了科學教育、

創新精神的重要性

金句頻出,贏得現場師生陣陣掌聲

「跟同學關係不好」想跳級,

老師教導他揚長補短

這件事情雖然過去了幾十年,但我現在回顧一下,覺得那可能改變了我的人生軌跡。

1952年,鍾南山在嶺南大學附中(華南師大附中前身)讀初二。在初二結束時,在教師帶領下,同班同學作總結,相互寫評語。當時同學對鍾南山的評語是「學習還不錯,但是跟同學的關係不太好」。

聽到教師也這麼說,鍾南山當時很不服氣,「不太喜歡這個班了」。他就想從初二跳級到高一。鍾南山把想法告訴了父親,父親讓他試試看。

接下來的整個暑假,鍾南山認真補習數學,還跟師兄借了數本高年級的數學書。考試分數公布後,雖然那次鍾南山數學考得不太好,但總分達到了跳級所需的分數,「我當時非常高興,跟同學說,你看我要離開這個班了,我要讀高一了」。

一天晚上,時任嶺南大學教育系主任、嶺南大學附中校長汪德亮來到鍾南山家,進行家訪。汪德亮跟鍾南山父親進行了溝通。

汪德亮走後,父親向鍾南山轉達了老師的教導,「你還年輕,應該多學習一下,多鍛鍊一下,同學提的意見也是出於好意」。

父親也認同這些意見,勸鍾南山說,「南山,你還是別跳級了,好不好?好好地讀一年初三,再考上去」。

當時,鍾南山雖然心裡不太服氣,但還是聽從了汪德亮和父親的建議,沒有跳級,安下心繼續讀初三。

冷靜下來後,鍾南山虛心接受同學們的意見,改進缺點,揚長補短,「初三畢業時,我成績很好,可以免考直升高中。同學們也比較認可我了」。

回顧起那次家訪,鍾南山對汪德亮充滿感謝和懷念,因為汪德亮對於他要好好鍛鍊、好好成長、打好基礎的教導,讓鍾南山受益匪淺。

科學教育需要創新、

使命感和人文精神

「中小學老師如何培養學生的科學素質?」2022年7月,「全國科學教育暑期學校」中小學教師培訓(廣州會場)在華南師範大學開班,鍾南山受邀為中小學教師授課。授課前,他翻閱了大量相關文章,也進行了深入思考。

「美國主要是提倡STEM,大家知道STEM是4個詞,Science(科學)、Technology(技術)、Engineering(工程)、Mathematics(數學)。歐洲則是提倡STS教育,Science(科學)、Technology(技術)、Society(社會)。」

鍾南山認為,在中國,中小學教師要注重對學生科學素質的培養。他從數十年上學讀書、教書育人的經歷體會到,要培養好學生的科學素養,不但要改變「上課聽書、下課背書、考試考書」的教學模式,還需要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等學科的教師聚力聚智。

鍾南山呼籲,要對創新有新的理解。他提出 創新不只是做研究、發論文,還要把研究成果落地,應用於實踐,能助力解決社會問題,產生社會效益、經濟效益。

「很多諾貝爾獎獲得者,他們成功的最主要動力是什麼?是興趣。我們中國在當前情況下,單憑興趣是不夠的。」鍾南山表示,在相對複雜的國際形勢下,首先要有使命感,在勇擔使命並深入鑽研時,從而會產生興趣。

他以大師姐屠呦呦舉例說,20世紀60年代,國家號召科學家們攻關研發抗瘧藥物。屠呦呦及團隊當時就響應國家號召,經過多次試驗,提取出青蒿素。數十年後,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鍾南山認為,科學教育還需要人文精神的支撐,團結協作更是重中之重,團隊成員應強化合作,而不是整天為了利益去爭鬥。因此,鍾南山提出來「IMH」的概念,其包括「Innovation(創新)」「sense of Mission(使命感)」和「Humanity(人文)」。

鍾南山認為, 高校應在本科階段,就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而不應在碩士、博士階段才著力培養。鍾南山結合六十多年的工作經歷,談了自己對創新人才培養的體會。他說:經常問為什麼,能夠發現問題的學生,往往是最有出息的。

文字 | 中國教育報 通訊員 張紫欣 楊欣靈 黎鑒遠 記者 劉盾

圖片 | 華南師範大學提供

延伸閱讀:

鍾南山的畢業寄語刷屏了!他分享了這三點感悟......

鍾南山:科學教育要從使命中培養興趣

致敬!顧誦芬、王大中、鍾南山團隊獲獎!他們的故事請講給孩子聽!

鍾南山院士:教師的工作是點燃蠟燭、照亮別人,不是「毀滅」自己!

鍾南山寄語畢業生:人活世上,要常思考這個問題

鍾南山成長經歷分享:培養一個優秀孩子,家庭中每位成員都要努力

鍾南山寄語大中小學生:學習最重要的是打好基礎,同時還要保持好奇心

硬核爺爺鍾南山煉成記!家長可告訴孩子這4句話

班主任臨時家訪,竟救下學生一家四口……

瞿巧華班主任工作室|家訪時,家長「過於搶鏡」怎麼辦?

當老師的爸爸對女兒家訪:父母越有趣,孩子成長越有戲

看哭了!這個冬天,張桂梅的家訪路……

改變教育,從這裡開始——校長傳媒(我們唯一的微信號xzcm888

第一時間獲取教育行業最新資訊和深度分析

分享「教師卓越發展智慧」與「學生健康成長方案」

有教育的地方就有我們

投稿郵箱:

[email protected]

聯繫我們加QQ:2636915649

閱讀原文」,進入「查看歷史消息」輕鬆閱讀更多文章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38baa5ac09de8746c693b29150f0f3b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