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價怪象:網上是一片下跌,現實中卻很少見,來聽聽老百姓的看法

2019-07-27   LY樓市點評

不知大家有沒有發現這種現象,近一段時間房價下跌,而且似乎下跌的力度還不小,無論是電視上、電腦上還是手機上,各大新聞媒體都在報道樓市的「慘烈下跌」新聞,可是當我們到自己所在城市的售樓部去打聽打聽,情況並不是新聞報道中的那樣,部分地區的房價確實沒在漲了,但是也並沒有下跌。

這就成了一個怪象,為什麼下跌只發生在網絡媒體上呢?我們還是聽聽最基層的老百姓是怎麼看待這一問題的吧。

被平均了

一平均,事兒就變得不一樣了。

所謂房價降,是指全國的大勢。或者說,平均……這麼一說,大家大概就明白了,平時新聞里報的平均工資,大家都說沒那麼高啊,那正是因為是「平均」工資嘛,富豪和普通人一平均,普通人當然覺得工資「被平均了」,畢竟普通人占大多數,富豪要少得多。

房價也一樣,北京上海等一系列超嚴格限購的城市,房價確實處於下跌通道,即便下跌不是很明顯,但也有議價空間。而這些城市的房地產體量極大,它們下跌個1%,或許平均到70個大中城市,就變成全國平均下跌0.3%。

所以就出現了我們聽到的看到的房價和我們現實實際接觸到的房價變化有差異的一個現象。

假象

擾亂視線,才好渾水摸水,水太清了,不會有魚,想摸摸不到,只好放煙霧彈了。

網上有些人之所以有些人說房價在降,一方面可能是以為房屋的銷量在減,房價也自然而然要降,另一方面有些地方的房價可能在波動,眼睛只看到了降,還有一種可能,對房價降寄予一種期待,將迫切的希望融入了現實。

現在房屋銷量的確在降,但這是沖高回落,是過熱的樓市在逐漸恢復理性,但調高了胃口,再來把胃口改變,並不是說調就調了的。老話說「上山容易下山難」,下山一定是步小而穩,不會大步流星。

跟風宣傳

現在網絡發達,任何一件事情放到網上就可以得到迅速擴張,房價也一樣,房價牽扯到民生,是很多人都去關注的一個焦點,於是就有一些不負責任的小新聞媒體、自媒體等跟風誇大宣傳,只要有流量、有人閱讀,這是他們在乎的,至於內容也就是房價真正的跌了沒有或者說跌了多少,他們才不在乎,所以就造成了打開網絡關於樓市的新聞都是房價下跌的新聞。

樓市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受國家各種政策的管控,但是它的漲跌仍舊受市場供需關係的影響,每個人的情況不一樣看待樓市的態度和期望都不一樣,所以買或者不買還是要以個人的需求度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