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士貴墓:後人立碑,風光重現

2019-06-21     申威隆I關中拍客

昭陵的陪葬墓前,絕大多數的墓碑,都遷移至昭陵博物館。因此,墓前空空蕩蕩,什麼也看不到。但是,在張士貴的墓冢前,有一塊高大的石碑,上面赫然寫著「虢國公張士貴之墓」幾個大字——

申威隆:90後「陝西文博一哥」

這塊石碑坐落在三級台基之上,碑首裝飾「雙龍戲珠」圖案,碑身鑲嵌著光滑的大理石瓷磚,豎立於2008年的清明節,上方寫有五十五世孫張洲、裔孫張武濤和五十六世孫張喜年的名字。由此可見,這塊石碑不是文物部門所立,乃張士貴的後世子孫豎立。

張士貴墓位於咸陽市禮泉縣煙霞鄉馬寨村西南約300米處,緊鄰關中環線北側,周圍是一大片田野。這裡屬於昭陵趙鎮陪葬墓保護區,作為唐太宗李世民昭陵的一座陪葬墓,1961年3月4日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這座墓冢原本呈圓錐形,南側已殘缺,夯土層裸露,高度約5米,直徑約15米。1972年1月,考古工作者發掘了這座墓葬,地下部分由墓道、甬道和墓室組成,在墓道兩側的四個小龕里出土大量文物,包括各類彩繪釉陶俑、瓷騎馬樂俑和動物模型等。

張士貴(586~657),本名「忽峍」,為唐代的名將,新舊《唐書》有傳,祖籍盂縣上文村。根據史書的記載,他自幼學武,善騎射,臂力過人。隋朝末年,聚眾揭竿起義,後來歸順李淵,在唐朝的統一大業和邊境擴張中屢立戰功,先後任右光祿大夫、右屯衛大將軍、左領軍大將軍等職。唐顯慶初年(657),張士貴病故,封為虢國公,諡號為襄,享年72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beON1mwBJleJMoPMXC8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