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汽協主動承認承諾書違反《反壟斷法》:背後原因,令人深思

2023-07-08     王新喜

文/王新喜

日前,在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主辦的2023中國汽車論壇上,16家車企聯合簽署《汽車行業維護公平競爭市場秩序承諾書》,首條內容就是「不以非正常價格擾亂市場公平競爭秩序」。從目前來看,16家車企簽承諾書引發了業內的熱議,日前,最新的消息是中汽協意識到車企簽承諾書部分內容「不以非正常價格擾亂市場公平競爭秩序」涉及「價格」表述,表意不當,有違《反壟斷法》精神。中汽協宣布,將上述條款從承諾書中刪除。

中汽協匆匆自我篩查,主動承認,避免陷入反壟斷爭議,原因何在?

首先,它的確涉嫌壟斷了,為避免未來更大的反壟斷風險,及時回頭

為什麼涉嫌壟斷了呢?因為這個協議應該算是汽車產業史上的橫向價格卡特爾了。

此次簽署承諾書的車企包括比亞迪、長城汽車,特斯拉,此外還有一汽、東風、上汽、長安、北汽、廣汽、中國重汽、奇瑞、江淮、吉利、蔚來、理想、小鵬。

而國內《反壟斷法》對於禁止具有競爭關係的經營者達成下列壟斷協議中關於價格方面有如下表述:

首先是固定或者變更商品價格

也就是說這16家具有競爭關係的經營者聯合起來達成的這份承諾書中,關於價格方面的表述,有些地方涉及到了固定或者變更商品價格的條款,所以違反了《反壟斷法》。

其次,《反壟斷法》列出了禁止具有市場支配地位的經營者從事下列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的行為,關於價格方面的表述如下:

(一)以不公平的高價銷售商品或者以不公平的低價購買商品;

(二)沒有正當理由,以低於成本的價格銷售商品;

也就是說這16家車企聯合起來達成的這份承諾書中,關於價格方面的表述,有些地方涉及到了《反壟斷法》上述兩條關於定價方面的條款。

簡言之,《承諾書》就是在價格方面採用了限價和約束自由定價的條款,違反了《反壟斷法》中關於自主定價,公平競爭的原則,所以進行了刪除。

應該是有人舉報或是有高人指點,所以進行了公開聲明,以免發生法律責任。

刪除背後的無奈:車企變相降價擋不住

目前中汽協聲明稱將上述條款從承諾書中刪除,其實也是無奈之舉,因為降價的趨勢擋不住,《承諾書》剛出台一日,特斯拉就推出了引薦獎勵機制,這次特斯拉用了一個新概念「拉新返現」,或者說叫補貼,瞬間直降3500元。所以特斯拉這種做法,無非表明前天簽的那個《承諾書》就是廢紙一張。

變相違反承諾,其後又傳出上汽大眾也降價,《承諾書》實質上已經被打破了。

實際上,這個《承諾書》僅僅是中國汽車工業協會背書,並不具有強制力,也不具備法律效力,車企之間又各懷鬼胎。

剛剛簽訂之後,就有車企帶頭打破,源於當前的市場壓力太大了。從當前汽車行業現狀來看,頭部強者愈強,特斯拉、比亞迪、理想等車企,在產品力、成本控制能力、技術與品牌力等綜合競爭力方面正在強化,很難擋住它們不降價。尤其是特斯拉的成本控制力,讓它不降價本身也不符合市場經濟規律。

汽車市場的價格其實是由市場本身來定價與車企成本來決定的。

湖北東風系發動的價格戰本身也是市場定價的結果——過剩的產能、外來的競爭、低迷的消費,這些因素共同導致新車與庫存車的價格跌跌不休。

另一方面,由於供應鏈、技術以及生產管理等因素,各家車企的成本都不一樣。有的車企在保證自己一定利潤的同時可以做到不斷降價,有的車企卻是賣出一輛虧一輛,像特斯拉這種車企,本身利潤很大,承諾書也很難擋住它變相降價。

本身來說,當市場購買力有限、可選擇產品太多,需求被壓制的時候,其實要逼出消費潛力,價格戰本質是市場競爭發展到一定程度的自然結果

與其說讓車企之間互相制約,不如說是試圖給市場做一個價格引導。

既然已經有兩家車企違反承諾,那麼繼續打價格戰就是必然的,汽車工業協會也管不了,那麼刪掉《承諾書》也就是表示有自知之明而已。

接下來就依法辦事,只要他們不違反《反壟斷法》,協會也沒會多管閒事,從中汽協匆匆刪除承諾書來看,汽車行業的價格戰恐怕還將持續。

車企搞壟斷價格聯盟的意圖,引發了輿論反噬

中汽協刪除價格承諾,這釋放的信號是,當前的情況下, 價格戰已經是必然趨勢。

從消費者角度,經濟大環境不好,很多在不是剛需的情況下,換車、買車的計劃可能會往後拖一拖,在手頭預算不足、經濟收入預期總體上偏保守的情況來看,對價格要更加敏感。

事實上,中汽協刪除價格承諾,車企搞價格聯盟的意圖已經很明顯了,只是沒想到這次網上居然反應這麼強烈,竟然都出現了公開全網嘲諷,罵聲一片,很多消費者表態抵制,輿論反噬的太快了。

很多網友都在統計那些沒有參與承諾書的車企,並將其列入購車名單,這導致沒有參與簽訂承諾書的車企居然上了熱門,這意味著網友其實已經在內心抵制車企的這波壟斷定價。

因此,如果車企還堅持這個承諾書的話,恐怕在全網的抵制下,這些榜單上的車企可能會在輿論壓力下,銷量會受到很大影響,這是他們最擔心的。

之前搞價格聯盟本質也是利益驅動,如今匆匆刪除,也是為了利益。很顯然,無論在任何行業,如果只是行業想聯合起來搞事,但是又沒有把消費者利益考慮在內,遭遇反噬是遲早的事,這或許是這波承諾書籤訂又匆匆刪除帶給我們的反思。

作者:王新喜 TMT資深評論人 本文未經許可謝絕轉載 作者微信公眾號:智能新連接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be56342880d4379bae98ba5d6fc392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