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東濟南一家醫院接診到一位22歲的女患者。這位女子被送到醫院時,面色蠟黃且需要坐輪椅,經檢查,BMI (體重指數=體重/身高的平方(kg/㎡)正常範圍內為18.5-22.9)只有17,嚴重營養不良,因長期節食減肥已患得 脂肪肝。
隨後,關於 「脂肪肝」的一系列詞條登上微博熱搜,今天,小康妹兒就來為大家逐一解答。
脂肪肝並非胖人專屬
嚴重可危及生命
據 四川省人民醫院消化內科副主任醫師 張笛醫生介紹:脂肪肝,是各種原因引起的以肝細胞瀰漫性脂肪變為病理特徵的一種臨床綜合徵,簡單點說, 就是肝細胞內堆積了大量的脂肪,從而影響了肝臟正常功能。主要包括: 酒精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肝以及特殊類型脂肪肝,其中以非酒精性脂肪肝最為常見。
然而在大眾的印象中,只有胖才會得脂肪肝,為什麼瘦也會得脂肪肝?
張笛醫生表示:確實在 肥胖、營養過剩、代謝綜合徵、2型糖尿病及長期過量飲酒患者中,脂肪肝的患病率較高。
但是 肥胖只是脂肪肝的病因之一,瘦的人也可以出現脂肪肝。
瘦人如果長期過量飲酒和有基礎疾病長期用藥、經常熬夜、生活不規律、脂質代謝異常的疾病等原因引起脂質代謝紊亂會導致脂肪肝。
此外,很多瘦人因長期不正當節食、營養不良、熱量攝入不足, 身體長期處於飢餓狀態,體內缺乏葡萄糖等能量供應以及燃燒脂肪需要的消化酶,沒有充足蛋白質攝入,肝臟無法合成足夠的載脂蛋白等原因會導致脂質代謝出現紊亂,從而脂肪和蛋白質進入肝臟形成脂肪肝。
禁食、過度節食或其他快速減輕體重的措施可引起脂肪分解短期內大量增加,消耗肝內谷胱甘肽(GSH),使肝內丙二醛和脂質過氧化物大量增加,損傷肝細胞,導致脂肪肝, 部分患者會出現嚴重的急性脂肪肝,危及生命。
脂肪肝發病隱匿
被稱為悄無聲息的肝癌「前奏」
脂肪肝的症狀多樣,起病隱匿,發病緩慢。
輕度脂肪肝多無臨床症狀, 很多患者於體檢時偶然發現。
而 疲乏感是脂肪肝患者最常見的自覺症狀, 中、重度脂肪肝有類似慢性肝炎的表現,部分患者可有食欲不振、疲倦乏力、噁心、嘔吐、便秘、睡眠障礙、肝區或右上腹隱痛等。此外,少數脂肪肝患者也常有舌炎、口角炎、四肢感覺異常等末梢神經炎的改變。
重度脂肪肝患者可進展為肝硬化,出現腹腔積液和下肢水腫、電解質紊亂如低鈉、低鉀血症、有消化道出血、牙齦出血、鼻衄等。
張笛醫生提醒:同時需警惕如肥胖症、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壓、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 (簡稱冠心病)、痛風、膽石症等相關伴隨症狀。
總之,脂肪肝 如果進展到肝硬化,可以出現嚴重症狀,如腹腔積液、消化道出血、肝功能衰竭、肝昏迷等, 少數患者隨著病情進展,可出現肝癌,因此脂肪肝也被稱為「悄無聲息的肝癌前奏」。
另外,據《生命時報》公眾號文章:發表在《柳葉刀-胃腸病學和肝病學》上的一篇綜述表明,脂肪肝是一種多系統疾病,涉及全身健康,不可忽視。
數十項薈萃研究顯示,脂肪肝患者有以下疾病風險:
心血管疾病風險比一般人高64%,病情越嚴重,心血管事件發生率越高;
2型糖尿病風險是一般人的2.19倍,尤其肝纖維化嚴重時,風險高達3.42倍;
慢性腎病風險是一般人的1.43倍,在晚期纖維化脂肪肝患者中,風險增加到2.9倍;
結直腸癌風險比一般人增加56%~204%。
4個人中就有一名脂肪肝患者
發病年齡趨於年輕化
(圖源:微博截圖)
脂肪肝是全球最常見的慢性肝病之一,全球成人患病率介於 6.3%~45%,我國患病率也在25%以上 (部分地區可達到45%以上)。 也就是說全球約1/4以上的成人有脂肪肝,起病年齡趨於年輕化。
那麼脂肪肝為什麼會找上你?
張笛醫生介紹: 主要病因為長期飲酒、由於遺傳易感和營養過剩及其併發症 (肥胖、2型糖尿病、代謝綜合徵、胰島素抵抗等)、特殊藥物使用、妊娠、快速減重、長期營養不良、環境毒素等等。
誘發因素為:
1)體重增長太快、肥胖,特別是腰圍超標的內臟性肥胖。
2)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高尿酸血症等。
3)高熱量飲食。
4)進食過快、太飽,不吃早餐,愛吃夜宵等。
5)缺乏體育運動。
6)吸煙、飲酒、經常熬夜等不良生活習慣。
7)長期營養不良,快速減重等。
8)合併有甲狀腺功能減退等基礎疾病。
9)有脂肪肝家族史及一些特殊的遺傳易感個體等。
那麼,預防脂肪肝都有哪些方法?
一旦查出脂肪肝
應積極進行干預
一旦查出脂肪肝,應該到醫院進行血糖、血脂、尿酸等檢查及相關疾病 (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痛風、膽石症等)篩查。 在醫生指導下進行疾病的防治。
另外, 應該去除相關誘因,注意飲食控制,膳食要調配合理,禁酒戒煙,少吃過於油膩的食物, 提倡高蛋白質、高維生素、低糖、低脂肪飲食。
多吃青菜、水果和富含纖維素的食物,以及高蛋白質的瘦肉、河魚、豆製品等, 不吃零食,睡前不加餐。
適當增加運動,促進體內脂肪消耗。主要應選擇有氧運動,比如慢跑、快走、騎自行車、上下樓梯、打羽毛球、跳繩和游泳等。要從小運動量開始循序漸進逐步達到適當的運動量。保證心情愉快等也很重要。
再者要慎用藥物,部分藥物進入體內都要經過肝臟解毒,在選用藥物時更要慎重,謹防藥物的毒副作用,特別對肝臟有損害的藥物絕對不能用,避免進一步加重肝臟的損害。
如果3~6月生活干預未能改善,脂肪肝患者或肝臟功能損傷較重的患者需在醫生指導下進行相關藥物治療,同時需要在醫生指導下同時進行相關疾病如肥胖症、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壓、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 (簡稱冠心病)、痛風、膽石症等監測及相關治療。
本文科普醫生
(點擊可查看大圖)
文/編輯:Mkiki
部分內容來源:CCTV生活圈 生命時報
圖片來源:微博截圖 123rf soogif
監製:黃利琴
審核:藍嵐
直播預告
點擊圖片,預約直播
健康科普,看四川名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