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讓不讓人活了,煮個飯都還能致癌?」
一大清早,小康妹兒還沒被鬧鐘鬧醒,就先被老媽的微信給鬧醒了,打開一看,原來是轉發的兩篇朋友圈文章:
《千萬別用自來水煮飯了!自來水含氯,長期吃會有致癌風險,快轉發給親戚朋友…》
《用自來水蒸煮食物時,一定要開著蓋子把水燒開,再放入要蒸的食物,否則自開水的氯會吸附在食物上,吃了會致癌!》
真的假的?反正小康妹兒不得信。
居然這個話題上了多天的熱搜,所以小康妹兒還是決定好生來給大家擺一擺。
自來水煮飯
真的會致癌嗎?
那些說自來水致癌的,都是抓住這一個點不放:
現在的自來水一般都需要加氯消毒,而國際癌症研究中心把氯給歸為了第三類致癌物。所以,生水煮飯可能會致癌。
聽著似乎有一定的道理,但仔細想想可就不對了。
一切拋開劑量談毒性就是耍流氓!
我國自來水中的氯含量很低很安全,世界衛生組織(WHO)的自來水余氯規定是不超過5mg/L,我國的規定更嚴格,4mg/L。
另外,有氯不代表一定致癌,國際癌症研究中心把氯歸類為第3類致癌物,即尚無足夠證據證明其致癌性。
小康妹兒,我還聽說煮飯一定要用熱水,不僅可以使水中的氯氣揮發,還能避免破壞大米中的維B1和B2,這是真的嗎?
假的,水中的余氯就像前文說的一樣,不僅很安全,並且它會在暴露空氣時自然蒸發。不存在說破壞大米中的營養成分。
早在2016年,央視財經就已經把「煮飯用冷水還是熱水」這個問題做了一次實驗。
實驗結果顯示,每100克熱水做的米飯中,其維生素B1的含量只比冷水做的高出0.003毫克,而維生素B2的含量反而要比冷水的低0.004毫克。
所以,無論是用冷水還是熱水煮飯,對米飯中營養都不會有太大的影響,大家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加水做飯,不必糾結這個問題!
煮飯時真正要注意的
不是水,而是它!
米!是米!
今年的315晚會第一個曝光的就是加了香精的泰國香米。
而我國也明確的規定大米不得添加食用香料、香精。如果沒有好好選米,不小心買到了這類產品,才是很可能會對人體造成很大傷害。
如何挑選大米?小康妹兒教你幾招!
看國家地理標識!
我國的食品執行標準可以分為強制執行標準(GB)和推薦性標準(GB/T)這兩類:
強制性標準(GB)
強制性標準必須執行。
推薦性標準(GB/T)
國家鼓勵採用推薦性標準。
GB/T 1354是大米通用的執行標準,這也是最常見的。
除了GB/T 1354,還有一些被評為地理標誌產品的大米。比如:五常大米(GB/T 19266)、盤錦大米(GB/T 18824)、方正大米(GB/T 20040)等。
買大米前可以認準這些執行標準。
看硬度!
一般新米要比陳米硬,水分低的米要比水分高的米硬,晚米要比早米硬。
看腹白!
大米腹部通常會有一個不透明的白斑。白斑在大米粒中心部位的被稱為「心白」;在外腹部的被稱為「外白」。腹白中蛋白質含量較低,澱粉和水分含量較多。一般不夠成熟的稻穀腹白較大,應慎選。
看爆腰!
選米時要仔細觀察米粒表面,如果出現一條或更多條橫的裂紋,就說明是爆腰米。爆腰米外爛里生,營養價值較低。
看黃粒!
米粒變黃是由於大米中某些營養成分在一定的條件下發生了化學反應,或是大米粒中微生物引起的。這些黃粒米的味道比較差,所以在選購時如果發現黃米粒較多,應慎選。
小康妹兒建議:
在日常蒸米飯的過程中,加上一把全穀物,不僅能夠帶來不同的口感,而且也能使食物的營養更加豐富。
不僅能夠為你多提供膳食纖維、礦物質、蛋白質、維生素,也有助於預防2型糖尿病、心血管系統疾病、肥胖、結直腸癌等。
教你幾個小妙招
米飯軟糯又好吃
無需多次淘米,使力搓洗
一般來說,因為在脫殼加工過程中難免會有雜質進入,所以建議在烹調前把米淘洗一下。但淘洗會多少會造成一些營養損失,所以要注意以下幾點:
·不要用太熱的水;
·淘米不要使勁搓;
·淘洗 1~2 次即可。
如果買的是免淘米或凈米,其實是可以直接下鍋的。
煮前先浸泡
水加好我們也先不要拿去蒸,把大米浸泡上10分鐘,讓大米吸收一些水分,這樣蒸好的米飯才會顆粒飽滿,更加鬆軟。
煮時加點油
可以是芝麻香油,蒸出來的米飯不但油亮而且吃起來更加軟糯香甜,不喜歡芝麻油的,豬油和食用油也可以。
煮時加點醋
稍微加一小勺白醋,不僅不會使得煮出來的米飯變酸,反而會使得米飯粒粒分明。更加香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