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國家醫保局發布公告,通過對藥品追溯碼開展分析,發現多家醫藥機構疑似存在復方阿膠漿的藥品串換、回流藥、假藥等線索情況。 資料圖
假藥、回流藥,不僅危害醫保基金安全,更影響廣大患者用藥安全和身體健康。國家醫保局11月2日發聲顯示,監管部門對假藥、回流藥的發現、查處能力有了重大突破。11月2日中午,國家醫保局發布公告,首次通過藥品追溯碼對假藥、回流藥「亮劍」。公告顯示,通過對各地上傳的藥品追溯碼開展分析,發現11個省份46家醫藥機構疑似存在復方阿膠漿的藥品串換、回流藥、假藥等線索情況,要求相關醫保部門進行核查,11月20日前向國家醫保局上報核查結果。這是國家醫保局今年4月開展醫保藥品耗材追溯碼信息採集試點工作以來,第一次面向社會公開核查涉嫌藥品重大違法行為線索。
追溯碼重複大於等於3次
均發生醫保基金結算
藥品追溯碼一般以條形碼或二維碼形式,印製在藥品和醫用耗材的最小包裝盒上,是出廠時就被賦予的唯一身份標籤。
「藥品追溯碼就是藥品的唯一『電子身份證』。」國家醫保局大數據中心編碼標準處處長曹文博說,「就像一組身份證號只能對應一個人,一條藥品追溯碼只能對應一盒藥。」
陝西省榆林市醫保基金安全防控中心主任韓海軍介紹,如果在藥品流通過程中,通過掃碼儀器發現一組藥品追溯碼重複出現,就存在假藥、回流藥以及藥品被串換銷售的可能。同時,通過追溯碼,相關部門還可實時動態查看藥品耗材生產、配送、零售各個環節信息。
此次國家醫保局公告提及的46家醫藥機構,就存在藥品追溯碼重複的情況,重複情況大於等於3次,且均發生醫保基金結算。國家醫保局有關負責人表示,其背後暗藏的,可能是波及多個省份的重大藥品違法行為線索。
覆蓋全國超六成定點醫療機構
超九成的定點零售藥店
在福建省廈門市,已實現全市1500餘家定點零售藥店藥品追溯採集100%全覆蓋;在陝西省榆林市,截至6月10日追溯碼管控系統共攔截同一藥品再次支付14057次,涉及費用126.29萬元……目前,全國多地已推開追溯碼使用。
國家醫保局最新數據顯示,截至10月28日,全國已歸集藥品耗材追溯碼數據31.27億條,涉及29.68萬家定點醫療機構、49.72萬家定點零售藥店。
「這意味著我國超60%的定點醫療機構和超99%的定點零售藥店啟動了追溯碼的採集工作。」曹文博說,預計今年底在全國範圍內全面展開追溯碼的掃碼入庫工作。
消費者可保存一些藥盒
憑藉藥盒及發票維權
記者了解到,已有部分藥品可以通過手機掃描追溯碼,獲取藥品相關信息。國家醫保局有關負責人表示,隨著追溯碼進一步推開使用,患者購藥時可以通過其了解更多藥品「由誰生產、銷售到哪、是否被二次銷售過」等「前世今生」信息。
據悉,除了11月2日的公告外,國家醫保局還將陸續發布有關醫保藥品重複追溯碼的相關信息。國家醫保局有關負責人提示,消費者可以保存一些藥盒,如果發現國家醫保局發布的相關信息涉及自己所購藥品,可以憑藉包含追溯碼的藥盒以及發票進行維權。
「讓每一盒藥都留下『數字足跡』,藥品追溯碼賦能醫保基金監管,更好適應了新質生產力發展要求。」這位負責人提醒,消費者切勿聽信蠱惑,把醫保藥品拿去賣錢;相關從業人員也要警醒,切勿倒賣假藥、劣藥、回流藥。
企業回應
東阿阿膠:所有復方阿膠漿產品均執行一藥一碼
11月2日,東阿阿膠股份有限公司發布《關於積極響應國家醫保局有關公告的聲明》稱,近期,公司關注到部分復方阿膠漿追溯碼有重複現象後,第一時間對接國家醫保局,並在其專業指導下開展調查工作。根據初步調查結果,在此,公司鄭重聲明:東阿阿膠生產的所有復方阿膠漿產品,均按照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執行,嚴格執行一藥一碼。國家醫保局《關於對復方阿膠漿藥品追溯碼重複情況開展核查的公告》中所提及的追溯碼重複現象非公司原因。目前,公司正在積極協助有關部門開展工作,同時歡迎社會各界朋友提供線索和幫助。
聚焦
新版醫保藥品目錄11月底公布 明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
記者2日從國家醫保局獲悉,2024年國家醫保藥品目錄調整現場談判已於近日順利結束,「擴容」後的新版醫保藥品目錄預計於11月底對外發布,明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
現場談判和競價涉及162種藥品
國家醫療保障局醫藥服務管理司相關負責同志表示,按照既定工作安排,從10月27日到30日中午,國家醫保局組織25名來自全國各個省份醫保部門的談判專家與相關藥品企業開展了現場談判和競價,共涉及127家企業、162種藥品,其中醫保目錄外藥品117種,醫保目錄內談判續約藥品45種。據介紹,今年現場談判工作平穩順利,總體結果與往年基本相當,符合預期。
該負責同志表示,隨著中國特色醫療保障制度的不斷健全,醫保藥品目錄調整已經進入動態化、常態化、規範化軌道。
目錄調整周期縮短至1年
藥品是人類對抗疾病的有力武器,將臨床必需、安全有效的新藥好藥及時納入醫保目錄,切實減輕患者經濟負擔是「人民至上」理念的具體體現。國家醫保局成立以來,大力推動醫保藥品目錄改革,目錄調整周期從以前最長8年縮短至1年,每年參與談判的品種數從2018年的18種擴大到近兩年的100種以上,80%左右的新藥能在上市後兩年內被納入醫保目錄。回顧過去幾年的醫保談判,周期越來越穩定、工作效率越來越高、新藥准入越來越快。
談判不區分內外資、企業規模
醫保談判不區分內外資、企業規模和所有制屬性,所有符合條件的藥品都可以自主進行申報。參加今年談判的企業,既有諾華、賽諾菲等外資企業,也有恆瑞、信達等內資企業;既有羅氏、強生這樣的大型跨國公司,也有康方、雲頂新耀這樣的新興生物醫藥企業;既有華潤等國有企業,也有齊魯、揚子江等民營企業。國家醫保局堅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踐行開放包容的態度和立場,歡迎廣大醫藥企業積極參與醫保談判。
沒有大幅增加群眾繳費負擔
6年來,醫保談判新增藥品協議期內銷售近5000億元,醫保基金支出超3400億元,如此大規模的資金主要是在原有支出結構中進行優化調整,沒有大幅增加群眾繳費負擔。一是初步建立了談判藥品全周期的價格調整機制,通過簡易續約、重新談判等方式引導協議期品種價格更加公平合理。二是通過集采推動高質量仿製藥替代,騰挪出支持創新藥品的空間。初步匡算,近年來國家推行的藥品耗材集中帶量採購為新藥耗、新技術的准入以及醫療服務價格調整創造了近5000億元的醫保基金空間。三是加強支付管理。通過強化監管、支付方式改革等措施,力爭「每一分錢都花在刀刃上」,藥品費用支出的必要性、規範性、合理性明顯提升。
談判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
醫保談判始終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不過高許諾、不弔高胃口,務求在有限的基金支撐能力下儘可能平衡好參保人多元化需求、醫務人員臨床用藥以及醫藥產業發展創新的需要。國家醫保局建立了從目錄申報、評審,到測算、談判的一系列規範程序,確保納入目錄的藥品符合基本保障需求,價格與臨床價值相匹配。同時,對於納入目錄的藥品重點抓好落地執行,提高用藥可及性。各地醫保部門推動醫療機構及時召開藥事會,合理配備藥品,普遍建立「雙通道」供藥機制,讓暫時進不了醫院的藥品先進藥店,醫保也可以報銷。
因病施治、合理診療、按需購買
該負責同志還提到加強談判藥品使用管理的問題。他表示,醫保目錄談判的成果來之不易,需要社會各界共同珍惜。談判藥品一定要管好用好,要嚴格遵守醫保相關規定和要求,因病施治、合理診療、按需購買。近期國家醫保局查處哈爾濱4家藥店和無錫虹橋醫院的欺詐騙保案件,其性質非常惡劣,參與違法犯罪的不僅有醫院和藥店的老闆、醫務人員,甚至也有醫患合謀的情況。欺詐騙保危害醫保基金安全,違法犯罪分子竊取的是大家共同的「救命錢」,可以說是謀財又害命。在此呼籲廣大群眾自覺抵制並協助打擊欺詐騙保行為,讓有限的醫保基金髮揮最大的保障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