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歲孩子因自己不漂亮而自卑,孩子有容貌焦慮怎麼辦?

2023-04-07     陪寶寶寫日記

原標題:3歲孩子因自己不漂亮而自卑,孩子有容貌焦慮怎麼辦?

三歲半的豆豆是個女孩,平時一直都很大膽,性格開朗,最近一直吵著不要去幼兒園,媽媽問她原因她一開始一直不說,甚至到晚上睡到半夜突然驚醒大哭不止,嚇得媽媽連忙抱著孩子問原因,問了很久,孩子才開口說:「班裡同學說我長的醜死了」,豆豆媽媽又想哭又想笑,這麼小的孩子就有容貌焦慮嗎?

為何孩子會有容貌焦慮

上面的例子告訴我們隨著社會的變化,大眾對相貌的審美也在不斷變化,甚至有些孩子很小就有容貌焦慮,比如豆豆,那麼這麼小的孩子為何會有容貌焦慮呢,我們要反思在日常生活中,父母是否會有容貌好壞的導向,比如父母或者家人在孩子面前不由自主的討論別人的相貌,比如說大眼睛,小嘴巴,高鼻樑好看,而反過來,那些小眼睛,大嘴巴,低鼻樑的容貌就會被孩子認為不好看,尤其當孩子聽到其他人討論他的相貌時就會產生容貌焦慮。

如果你仔細觀察男孩和女孩對於容貌焦慮上年級,你會發現同齡的女孩會比男孩更早,因為女孩天生就愛美,比如會偷穿媽媽的高跟鞋,喜歡穿裙子,喜歡粉色,喜歡聽到讚美等,這些反映都說明女孩比男孩要早熟。

由此看來,三歲是孩子成長的一個分水嶺,是孩子第一次蛻變的過程,不僅僅是因為男女孩子性格和身體上的差異,更重要的是孩子的家長不要有意甚至無意的給她樹立不良的外表導向。

過度的敏感性也會導致孩子愛哭

有時候我們大人會覺得有些事孩子不懂,所以說話的時候並不避諱孩子,甚至當著其他人的面揭孩子的短板,讓孩子一度認為自己在父母的心中並不是最棒的,就會產生自卑的心理。

還有些家長會說我討厭孩子的時候並沒有當著孩子的面去詆毀,甚至是有不良的語言導向,但是孩子還是會哭,莫名其妙的讓人哭的頭疼。

其實這點大人可能沒有意識到,就是孩子的敏感性,因為你的一個眼神,一個神態,或者一個微表情,都可能被孩子捕捉到。她會通過這些微表情看到父母甚至身邊人對她的評價,但是因為孩子年紀小,不會控制情緒,再加上語言能力有限,有些話並不知道怎麼反駁和表達,就會通過哭的方式去發泄。

尤其現在大部分家庭都比較富裕,家裡人對孩子也是各種溺愛,孩子從小到大都是家人掌心裡的寶貝,只要孩子提出的願望,家長都會滿足她,所以孩子從小就有一種養尊處優的感受,認為自己就是家庭的核心,每個人都應該喜歡我,特別是對於性格敏感的孩子來說,一旦聽到那些對自己有不肯定的話語就會異常暴躁。

家長需要適當引導

俗話說的好,沒有壞孩子,只有不會引導的父母,每個孩子一出生都是一片白紙,未來的人生一半需要孩子自己走,一半需要老師和家長的引導,只有引導孩子走向正確的道路,這片白紙上才能有五彩繽紛的顏色,而不是雜亂的線條。

所以家長要在生活和學習啟蒙上對孩子進行引導,比如在孩子遇到挫折的時候要告訴孩子遇到挫折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但是我們要端正好自己的心態,合理的去應對挫折,就比如上面的例子,豆豆在遇到別的小朋友說她長相的時候,家長就要告訴孩子,不要在意別人的評論,每個人都有優點,也不能保證讓所有人都喜歡你,如果你們兩個在一起就吵架,性格不合,那就換個朋友一起玩。

老師也要告訴孩子不能以貌取人,相貌是天生的,但是性格是後天的,要做個積極向上的孩子,樂觀開朗,做好自己是最重要的,不能總是詆毀別人。

好的家長比好的老師更重要,因為在孩子3到6歲是孩子性格培養的關鍵時期,也決定著孩子以後的人生,如果在這個階段孩子的性格沒有培養好,那麼在以後的道路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挫折,會讓孩子更加難以應對。

社會教育同樣重要

我們總能看到孩子在幼兒甚至小學階段學習的都是文化知識,甚至是三字經、禮義廉恥,但是我們成年後進入社會會發現社會和課本上的講的完全不一樣,社會是一個大染缸,好的壞的都有,並非只有課本上那些禮義廉恥,就像童話世界一樣,正義總能戰勝邪惡,但事實上並不是這樣。

正義有時候也打不敗邪惡,所以給孩子從小進行社會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比如有些幼兒園就會對孩子進行防騙教育,安排老年人拿著糖對孩子進行哄騙,或者是模擬地震和火情,讓孩子知道在遇到各種困難的時候應該如何應對,這些看似不起眼的生存技能往往是孩子在性格培養的時候最需要養成的。

同時也可以教會孩子如何理財,讓他對錢樹立認識,錢可以買到你想要的東西,但是想有錢的話是需要自己去賺的,用自己勤勞的雙手去創造更好的生活,對於孩子平時的壓歲錢或者給孩子獎勵的零花錢,讓孩子自己學會理財。不要總是給孩子講童話故事,完美的結局會讓孩子過度期待美好,要適當的給孩子講一些社會現實,以便於孩子長大後能更好的去適應社會。

在閒暇之餘多帶孩子去外面看看世界,認識不同的人文風情,體驗不同的文化,感受不同的地區差異,讓孩子的視野放寬,敢於表現自己的才能和才藝,敢於去揭露一些不良的社會現象,做一個正義有擔當的人。

由此看來過度敏感的孩子愛哭不僅是孩子天生的性格缺陷,而是父母和老師需要不斷引導的過程,讓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和導向,正確面對人生中遇到的挫折和困難。孩子是祖國的未來,是我們希望的延續,希望每個孩子都可以為社會奉獻一份力量。

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bd211554bee0eb67f7ae3b96ada1af1b.html